更新於 2024/06/08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85《人生算法》:跨越出身與運氣,掌握人生的機率思維

raw-image

今天要介紹的《人生算法》也是中國的商業思維書籍,跟前面兩本「邏輯」書比本書更具邏輯性,但這本書的作者特別愛引用名人的句子到我覺得有點煩躁,算是缺點。至於優點的話,結語有收斂到幾個點上,囊括了整本書的精華,寫得很不錯!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去吧!

人生算法

關乎人生算法不脫離三個基本元素:時間、空間、機率。

時間

  1. 線性的:時間是線性的,可以分為過去、現在及未來。對於每一個現在,我們做的抉擇都只會影響未來,過去永遠是固定的,我們只對未來的自己負責。所以,請針對未來做出最適、最不後悔的選擇吧!
  2. 等速的:時間是等速的,不管誰的時間都是一樣快地流逝。即便一個人再怎麼有錢,他們也頂多只能「加速」獲得資產,但永遠不可能比你有更多的時間。基於時間的稀缺性,我們必須要好好使用,專注在最重要的事物上。
  3. 自逝的:時間是自逝的,即使你什麼都做或什麼都不做,都會流逝。而時間自逝的特性,讓人們選擇「和時間一起成長」的生意,能夠讓人更輕鬆的賺到錢,像是複利就是自逝性的一環。

空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

  1. 實體的:實體空間建立起你對於生活、文化的「常識」。你可以透過參加固定的社交團體,漸漸地你就會變成其中的一份子,共享類似的想法。你想要成為哪一種人,你就要起身前往某個地方。
  2. 虛擬的:虛擬空間雖然無法切身感受,但可以無遠弗屆的吸納資訊,透過線上聚會、線上課程、聽固定的 Podcast 也會讓你潛移默化習慣那樣的資訊與思考模式。

機率

機率中的不確定性,讓我們看到事物的其他面貌或可能性。
再從可能性中,計算出期望值,找出勝率最大的路線。

  1. 擁有機率的視角,能讓你接觸更大的賭局,有機會獲得更高的報酬。
  2. 擁有隨機的視角,能讓你對未知的變化處變不驚,更能因為好運保持謙遜。
  3. 擁有貝氏的視角,能夠讓我們脫離倖存者偏差,更完整地看待大局。
我創造了「機率權」的概念,意旨機率是一個人的權利。人們對這項權利的理解與運用,決定了其在現實世界中的財富。在貧富差距的關鍵決策點上,窮人打折甩賣自己的機率權,而富人則利用人生算法低價購買機率權。

思維工具

認識思維工具,能夠幫助我們正確且高效地完成任務。

認知飛輪

認知飛輪是執行任何事情的最小過程單位,分成感知、認知、決策、行動四個步驟。

  1. 感知:你像個情報員,以好奇感知為目標,敏感地獲取資訊。
  2. 認知:你像個分析師,以灰度認知為目標,考慮各種變數並做出估值。
  3. 決策:你像個指揮官,以黑白決策為目標,做出取捨。
  4. 行動:你像個聖戰士,以完成任務為目標,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認知閉環(PDCA循環、戴明循環)

試誤、重啟是品質優化的過程。PDCA循環原本是針對品質管理的一種模式,分別是計畫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在上述的認知飛輪中,做了計畫與執行階段,但後續的反饋仰賴檢查過程,最後處理它得出新一輪的結論。要仔細在每一輪的過渡時刻仔細思考,囫圇吞棗地下結論或者不常思考都無法對未來起到太大的幫助。

科學思維是指聰明地犯錯,不斷逼近真相;
科學精神是指無畏地犯錯,視挫折為反饋。
機率框架

書中用了一個打球的例子。打棒球中第一步要先判斷是好球、壞球還是無法預測;第二步是配置,決定是否打擊;第三步才是打擊出去,這才是打出好球的關鍵。所以當機會來臨時,第一層框架資源層要先判讀機會的存在,第二層配置層是要決定是否要執行,最後第三層執行層才是執行本身。在認知飛輪中要培養的機率感是,同樣的事情反覆發生,也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結果,但我們就盡可能選到好結果出現機率最高的選項就好。

認知系統

經由無數次的認知飛輪,再經過認知閉環不斷修正,最後形成我們對事物的洞見。而這些經由時間切片所積累起的結果就像歸納法一樣,為我們形成了認知系統。當我們面對到未知事物時,認知系統就會成為我們的明燈。

思考模式

《快思慢想》中我們得到結論,人類有兩套思考模式,分別是有意識的主動控制模式、潛意識的自動駕駛模式。學會算數學是前者,學會騎腳踏車是後者,但兩者都是基於認知系統而生的思考模式。

發掘核心

累積了許多認知,人們有可能會犯個嚴重的錯誤,就是把認知當成集郵。但事實上認知提升應該是切割鑽石,在你快被打死前仍舊握在手裡的生存法則,而這項優勢就是你的核心。奧坎的剃刀幫助你去除掉不必要的部分,精簡出最核心的你。好的核心通常具備簡單、可複製、可建構系統三個特點,有助於後續增長。

規模放大

要達到讓人看見你,規模放大的助攻是必須的。可以透過複利或分階段增長,逐步接觸到他人,最後形塑出你的理想願景。

《原子習慣》中,我們提到習慣的養成是建立於系統,認知的養成也是建立於系統。

邊界問題

有了上述的算法,再來是針對考題,作者將問題分成兩類。

  1. 有邊界問題:是指所有人在面對該問題時,能夠擁有的訊息都一樣,像是我們學校的考題、象棋的棋局,這些問題牌面是如何就是如何,可以靠不斷擴增知識得出答案,否則就是所有人都處在未知的狀態。
  2. 無邊界問題:是指帶有不確定性或者資訊不完全的問題,像是商業世界的變化、戰爭會不會開打、德州撲克的牌局,你有部分的規則和手牌,但你仍看不清全貌。

人生大部分的問題都屬於無邊界問題,請不要試圖躲在確定性的幻想中,更不要想著夠努力就可以達成目標。用樂觀的心態擁抱機率思維,透過灰度認知逐步釐清狀況,就能選出期望值最大的決策。當然期望值最大也並不表示結果一定會是好的,我們只能盡最大的努力讓結果「可能」變好。這才是真正的愈努力愈幸運。

上面這一段話跟前面的內容近乎一模一樣,只是變得不那麼白話,你有看出來嗎?

回到逐步釐清狀況的部分:該如何做到?作者提出了以下幾種思維方法。

量化思維

現實中的情況不會有數值,我們只能針對現實狀況進行賦值,甚至是對不確定的情況賦予機率。賦值的過程必然只是個大概範圍,會有誤差,然而在可接受誤差內得到想要的結論,才是量化思維的意義。模糊的精確比精確的模糊重要的多,不要追求太過精確而想太多裹足不前。

商業的本質是算帳,預估成本、如何定價、預估賣多少、預估賺多少錢都是量化。
大數定律、獨立事件

大數定律告訴我們,事情總會趨向某個分布狀態,投擲公平正反面硬幣的次數極大後,正反面出現數量會差不多,所以,不要因為一時的錯誤而認為自己未來就沒有機會。然而獨立事件也告訴我們,無論前面如何,下一次投擲硬幣出現正面的機率仍舊為 50%,過去的事情就過去了,未來就是再一次的新局。

灰度認知、黑白決策

灰度認知是指在認知過程中,要屏棄偏見,包含自己是最好的稟賦效應、害怕失敗的鴕鳥效應,容納盡可能多種可能性,並賦予每個意見相對應的機率權重。黑白決策是指在這些可能性中,果斷選擇出唯一的方法去執行。

最優停止理論

在做選擇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沒有辦法把每一個選項都看完才做選擇。就像一個經典的問題「請你在路上摘一朵最漂亮的花,但是不要回頭。」這是做不到的。所以最優停止理論是幫助我們找出足夠好的選項的一種方法。

做法是當過了37%,就要準備下決定。

假設你總共會有十個選項,當你拒絕完前四個的同時,你就要設定標準,並且在未來只要有達標就要直接選擇它。當你未來的選項數未知時,先為問題訂立期限,在過了 1/3 的時間後就要訂出標準,有過標的選項就可以執行。

階段性正確

我們現在所相信的事實,在未來都有可能被推翻,所以我們要擁抱「階段性正確」的思維。牛頓物理學時代認為世界具有確定性、可預測性,但在二十世紀的量子力學裡頭,原子軌跡的不確定卻是堅固物質的基礎。於是,我們現在的「正確」在未來都可能是錯誤的,這種心態能讓你學會包容一切變化。

防爆思維

冒險不算什麼,只是要冒險的時候不要 All in,倘若遇到危險要做好即時撤退的準備。永遠記得,一時的失勢不會怎麼樣,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結論

最後書中還討論了我們人生十分關注的兩個議題,財富與幸福。財富通常取決於很少的大高潮,幸福取決於很多的小高潮,但無論何者都是給我們生活的意義。然而,成功與財富都是「湧現」的結果。財富並非最終目的,而是當真的實現個人價值後,隨之而來的附加產品。

透過作爲北極星的使命、願景,當我們對不確定性的未來投以百般的熱情時,它能夠將財富與幸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在大高潮來臨之前,我們能做的只有準備。至於使命的探索可以看上一本《我在CIA學到的MBA實戰》一書。我喜歡在本書中結語的一段話:

當你忘掉輸贏,當你不在意財富的大高潮何時來臨時,
在面對不確定性時能夠理性決策,勇敢行動,
並對各種可能出現的結果處之泰然時,
你就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