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8|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論香港社會的根本問題與解法


今時今日,經過了疫情的洗禮後,香港社會各種看似難解的問題再度浮上了檯面——老齡化社會、物價飛漲、樓價高昂、經濟疲弱、房屋供應等,讓人心惶惶,更爆發了一波移民潮。看似失去了曙光的城市,要如何能夠起死回生?

現在,筆者將重點講解香港的現況,以及解決的方法。

首先,種種社會問題看似一盤散沙,其實有著根本上的錯綜纏繞,本是一體。要看穿他們的端倪,要從土地問題開始細說。香港人口稠密,地少人多,這是不爭的事實,筆者也無須多說。既然土地不足,政府也有積極建立住宅樓宇,為什麼問題仍然在?這大概是因為,建樓的速度比不上人口增長的幅度,以及樓價和租金皆是難以負荷。樓價和租金,是持份者或業主決定,看見有利可圖,他們自然會坐地起價。這無異於加速了貧富懸殊的速度,窮人想要上車,不吃不喝也要23年才能順利上車,買一角蝸居;富人則在定價後坐享其成,輕易憑物業賺取巨額財富。由於生活壓力,商戶則需要增加商品價格,才能盈利,導致物價飛漲。

除了樓價、物價高企,令人難以負荷,由於住屋空間有限,間接導致老齡化社會的情況惡化。老人只能獨居於小空間內,或是住進只有床位的老人院,生活條件惡劣,只能說是苟活。另一方面,由於香港人生活壓力巨大,造成了拜金與消費主義的普遍現象,以賺取更多金錢來成就安全感。由於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對著孩子亦態度變差,造成學童的壓力也很大,造成精神問題;更甚者有家庭暴力案件,無法給下一代一個美好的童年。如此陰霾之下,香港人如何活得開心?

而解決問題的方法,重點在於學習其他國家的好榜樣,達成政府與市民的雙贏局面。第一,香港已經有太多人口,因此需要收緊移民政策,減少外地勞工。其二,學習房屋政策為人津津樂道的北歐,讓政府成為香港最大的地主。然後以1980年代的樓價供應給市民,並立法設定樓價每平方米上限,如果超過上限需要向政府申請特赦批准。不然的話,如果只顧富人階層的利益,壓榨基層市民,最後只會自食苦果,讓香港失去生命力與未來。

除了解決土地問題,教育制度的改革也是不得不提。現在的學童為了有光明的未來,沒空玩樂,顧著興趣班、補習、應付功課考試,被學業壓得喘不過氣,造成學童輕生率屢創新高,精神問題也漸惡化。說來諷刺,反觀芬蘭的教育政策,他們的學校完全沒有功課與考試,每個上學的孩子,都可以在自己好奇的領域盡情探索,而香港只有國際學校有類似的教育方法。香港政府應成立考察團,往北歐當地考察教育制度,反思東亞的教育模式有多守舊過時,然後發現對學童來說,戶外活動、接觸大自然、無憂無慮地玩樂,會讓一個地方變得充滿希望。

祝願香港變得越來越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