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法王教你做菩薩|佛子行|勝義菩提心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學習範疇

法王教你做菩薩:噶瑪巴《佛子行37頌》釋論|佛子行|勝義菩提心


📖文獻筆記

第十四章 降伏自心

第22頌|諸所顯現唯自心,心體本離戲論邊,知已當於二取相,不著意是佛子行。

如果在一切感官所經驗到的現象當中,利用正確的推論去尋找它們的內俱本質時,將找不到任何一個持有內俱本質的現象。這是因為這些現象,是我們自心思維概念化後而來的產物,也就是回到偈頌的第一句「諸所顯現唯自心,心體本離戲論邊」,所有的現象都只是我們自心的顯現,而心的本質——心性,是「離戲論邊」的。

透過阿毘達磨或是大乘佛法中分析推理的方法,我們會發現,沒有一個因思維概念而有的現象,是具有真實的本質。這類的論述通常被劃分為「四生」:自生、他生、共生、無因生。利用這樣的分析方法,我們可以研究自身如何對主體(能感知到的心)與客體(所感知到的現象)的屬性或特質產生執著。慢慢地,也就會瞭解到,所感知到的外在客體與能感知的內在的心(主體),這樣的二取相,其實是「將現象執持以為實」的習氣所造成的。

心的思維作意,是由執持現象以為實的習氣而來,若是能止息心對現象的概念化活動,我們就能夠專注一心地安住在實際的情境當中。這即是一位菩薩深奧的修持。


第23頌|設若會遇悅意境,應觀猶如夏時虹,雖現美麗然無實,離貪著是佛子行。

就一般人而言,每一個人所認為的美好又悅意的東西都不一樣。再者,悅意與不悅意的東西是彼此相對才能有的,其中的任何一者絕不可能單獨地存在。

當一個有著種種美好特點的物品出現時,就在我們對它感到貪愛之際,危險也隨之出現,因為我們生起了認為這個東西是實有的妄念。因此,為了抑制自心的這種習氣,我們應當將它視為如夏日的彩虹一般,雖然能夠顯現,但是並非真實。

提到夏日的彩虹,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它是虛幻而非真實存在的。正如之前提到過的,事物是因彼此的相待而有,因此,當我們對某件美好的東西感到貪愛時,厭惡感可能並不會離我們太遠。特別是當令人貪愛的東西一出現的同時,我們自心強大的思維力,便馬上就對它大作文章,然後,便將一個虛幻不實的東西,妄執為真實的存在。因為這個緣故,菩薩應捨離貪著。


第24頌|諸苦猶如夢子死,妄執實有起憂惱,故於違緣會遇時,觀為虛妄佛子行。

當我們完全地沉浸在歡愉的事物當中時,即使有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我們並不一定會感到不悅或煩惱。但是由於自身的習氣,更多的情況卻是會生起瞋恨與煩惱。這時,我們就必須依靠各種的對治法。

只要還活著,就會感受到痛苦。例如求不得的苦,怨憎會的苦。當遭遇到違緣痛苦時,我們必須知道如何直接有效地做調適。總之,我們應瞭解到,這是如夢見愛子瀕死般的虛幻不實。無始以來,將事物執持以為真實的習氣,就已然出現在我們的自心,而這些令人迷亂的幻相,也就從未停止出現過。由於所經歷的都是這種迷亂的幻相,因此,可能遭受到的痛苦也是沒有止境。

將事物執持以為真實的這種妄見,即是造成痛苦之流不斷的罪魁禍首。而這種痛苦,其實是沒有必要的。這種妄見之所以會產生,是因為當我們感知到種種個別的顯相時,這些感知經驗發生地太迅速,讓人有一種以為它們都是連成一氣的錯覺,而將它們視為真實的存在。

但若換個角度,從單個顯相本身來觀察,我們會發現:它既不穩定,也不持久,並不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東西。因此,當自心向外攀執以外境為實有時,就是自己在製造令自己痛苦的條件。基於以上的理由,捨棄外境為實的妄見,了知所有顯相的如虛如幻,即是一位菩薩的行持。

avatar-img
101會員
439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一位在家修行人以問答方式回答有關佛陀及佛教的疑問,內容生活化且易懂,適合對佛教感興趣卻不想深入研究的人。書中強調佛教是一種生活態度,讓人覺察當下並用平等心看待事物。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佛門簡修法本》為方便利益初機修學佛法的緣眾,因緣整編之簡易修學念誦口袋書,方便人手一冊隨身攜帶受持,俾令十方有緣眾生,懺罪淨業,生發菩提之基石,實為在家居士不可或缺的上妙寶典。
Thumbnail
如果一開始學習佛法的目標很模糊, 不是為了希求一切遍智、 不是為了得到空性的智慧而學, 可能會無法忍受學習的艱辛。 因為這是勇士所走的路, 不為名、不為利, 只為解脫成佛! 是為了心中最純淨的那個夢想, 精進努力,無怨無悔。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佛教修行的心得與方法,包括唸佛、淨念相續、咒子求財求愛、以及具體的修行方法。藉由正確的意圖及頻率,來達到提升靈性意識的效果。
Thumbnail
智者以知,了解一切;仁者以愛,包容一切; 勇者以義;犧牲一切;忠者以誠,奉獻一切。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喜》
Thumbnail
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一位在家修行人以問答方式回答有關佛陀及佛教的疑問,內容生活化且易懂,適合對佛教感興趣卻不想深入研究的人。書中強調佛教是一種生活態度,讓人覺察當下並用平等心看待事物。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佛門簡修法本》為方便利益初機修學佛法的緣眾,因緣整編之簡易修學念誦口袋書,方便人手一冊隨身攜帶受持,俾令十方有緣眾生,懺罪淨業,生發菩提之基石,實為在家居士不可或缺的上妙寶典。
Thumbnail
如果一開始學習佛法的目標很模糊, 不是為了希求一切遍智、 不是為了得到空性的智慧而學, 可能會無法忍受學習的艱辛。 因為這是勇士所走的路, 不為名、不為利, 只為解脫成佛! 是為了心中最純淨的那個夢想, 精進努力,無怨無悔。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佛教修行的心得與方法,包括唸佛、淨念相續、咒子求財求愛、以及具體的修行方法。藉由正確的意圖及頻率,來達到提升靈性意識的效果。
Thumbnail
智者以知,了解一切;仁者以愛,包容一切; 勇者以義;犧牲一切;忠者以誠,奉獻一切。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喜》
Thumbnail
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