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幫新冠作孽的CO2

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愈高,新冠病毒活得愈久

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愈高,新冠病毒活得愈久

近期《自然通訊》研究表明,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導致了新冠病毒穩定性顯著增加(例如 800 ppm),這種影響比過去研究指出的相對濕度變化所觀察到的影響更為明顯。結果顯示,二氧化碳成為延長空氣中存在的新冠病毒壽命主要因素[i]

通過測量新冠在不同環境條件下以飛沫霧化時保持傳染性的能力,英國Bristol大學Allen Haddrell和同事發現: 病毒的穩定性直接受到空氣中二氧化碳水準的影響。研究團隊使用了一種稱為受控電動懸浮和提取生物氣溶膠到基質上的新技術(Extraction of Bioaerosol onto a Substrate, CELEBS),該技術測量溫度,相對濕度和不同氣體濃度對懸浮病毒顆粒的影響。 

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間,二氧化碳監測儀被用來幫助估計建築物的通風,因為呼出的空氣都存在二氧化碳和病毒。過往的研究表明,生成後呼吸道氣溶膠的 pH 值增加是降低新冠傳染性的重要因素。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著手進一步了解影響病毒傳染性的呼吸道氣溶膠的潛在物理化學特性。 

作者Haddrell指出[ii]

打開窗戶可能比最初想像的更有效,尤其是在擁擠和通風不良的房間裡,因為新鮮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較低,導致病毒更快地失去活性。

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約為百萬分之 400 (ppm)。然而,在一個封閉房間擠滿人的情況下,濃度可飆升到3000 ppm左右。研究小組發現,在這些升高的濃度下可以保持傳染性的病毒顆粒數量,可能比室外空氣中發現的病毒顆粒多10倍。Haddrell 進一步說明:

呼出飛沫中的新冠病毒具有較高的pH值(數值越大,鹼性越高)時,可能是病毒傳染性喪失的主要驅動因素。

反之,二氧化碳與液滴相互作用時表現為酸,病毒則以較慢的速度失去活性,而活得更久。此外,在通風不良的空間中高度擁擠環境下,二氧化碳濃度可能超過 5,000 ppm。Haddrell指出: 這種關係揭示了為什麼在某些條件下會發生超級傳播者事件的背後原因

另外,通過研究二氧化碳對新冠不同變種(野生型、Alpha、Beta、Delta和BA.2 omicron)的影響發現,各種菌株具有不同的空氣穩定性,而其中又以 Omicron 具有更長的壽命。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不同變種的pH敏感性不同的結果,對pH值更敏感的變種對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更敏感。 

這些發現顯示,打開一扇窗可能比最初認為的對抗新冠傳播更加有效

  • 一方面不僅可以物理去除病毒的數量
  • 另一方面還可以使病毒更快地失去活性

保持空氣中低二氧化碳水準,將有助於降低新冠病毒存活率,而降低感染的風險。

最近的氣候研究亦表明,在未來30-80年內,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將超過550 ppm。Haddrell 呼籲:

因此,這些發現不僅對我們對呼吸道病毒傳播的理解具有更廣泛的意義,而且對我們環境的變化如何加劇未來大流行的可能性具有更廣泛的影響。

換言之,這些數據強調了全球凈零目標的重要性,表明即使二氧化碳水準略有提高,也可能顯著提高病毒存活率及其傳播風險。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在考慮大氣中環境二氧化碳水準增加的後果時,需要更好地理解二氧化碳濃度增加與病毒空氣穩定性的相關性。

A.H. : 既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愈高,新冠病毒活得愈久,那麼,再一次,

開個窗吧!


[i] Haddrell, A., Oswin, H., Otero-Fernandez, M. et al. Ambient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correlates with SARS-CoV-2 aerostability and infection risk. Nat Commun 15, 3487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7777-5

[ii] Technology Networks (April 30, 2024): High Levels of Carbon Dioxide Increase Virus Survival and Transmission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A.H.科普(pScience)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