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4|閱讀時間 ‧ 約 21 分鐘

修心|慈悲之書|修心七義|勝義菩提心

raw-image

📘學習範疇

慈悲之書|修心七義|勝義菩提心


📖文獻筆記

二、修習菩提心:修正行

02. 視諸法如夢

無論在生命中經歷到什麼——痛苦、愉悅、熱、冷,或其他現象——都猶如夢中,雖然你覺得很真實,其實只是過眼雲煙,你在禪坐中會體驗到這種開放的、遷流無常的心質,其中生起的——恨、愛,以及一切——並不實在。這些經驗雖然栩栩如生,卻只不過是心的產物,根本沒有實實在在的現象發生。


03. 觀俱生覺性

注視你的心,或注視那單純的覺知本身。「檢視」並不代表分析,而是看你能不能抓得住什麼實在的東西。我們的心一直不斷變化,就這樣看著它!


04. 對治亦自解

什麼都不執著——甚至不執著於「沒有實在之物可以執著」這個空性的領悟。

譯註:如果我們執著顛倒妄想,空性的領悟就是一種對治法門,其實連這樣的念頭都是空的,不需要執著,便能解脫。


05. 安住於心性

有一個可以安住之處,也就是一個你隨時能回去的起始處。你隨時可以帶著心回家,在此時、此地、當下、無分別的覺知中安住下來。


06. 下座如幻童

禪坐之後,如果現象又沉重而且堅實起來,那就專注當下,認識到一切現象都是柔順、開放,可以隨時轉為道用,這是動禪,你不必有幽閉的恐懼,因為空間一直都多得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空見得解脫,餘修即為此。—《釋量論》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