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0|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旅行|慕尼黑漫步|希特勒夢碎與崛起

慕尼黑的City Walking Tour 繼續走,離開求子而來的鐵阿提那教堂後,回到音樂廳廣場。(以下是慕尼黑City Walking Tour紀錄)

統帥堂Feldherrnhalle——啤酒館政變


「知道這幅畫是誰的作品嗎?」導遊P問。P拿著平板上的一幅畫著鐵阿提那教堂和統帥堂的作品,呈現給所有人看,遊客們面面相覷。

「是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

「其實希特勒的志願是當一名藝術家,他剛到慕尼黑時是以一名藝術家的身份生活的,他拿著畫作期待獲得認同,但很可惜的,他獲得的回覆是:『還不夠好(not good enough)。』這之後,他便從軍去了。如果當時他獲得認同,世界的歷史就會不一樣了吧!」P 帶著無奈的表情說。

統帥堂和音樂廳廣場不僅曾出現在希特勒的畫作中,也是他第一次政變——啤酒館政變發生的地方。

「這次政變,希特勒差一點死亡,一顆子彈只差一點就會擊中他!同樣的,如果當時擊中他,歷史就將不同。但沒有如果,他幸運地活下來了。政變失敗,一共十六名納粹黨人和四名警察身亡,希特勒依叛國罪被捕。大家猜猜他被判什麼刑罰?」

「死刑?」

「叛國罪應該是要判處死刑的,但是他沒有被判死刑,而是判刑監禁五年,被關在十分豪華的監獄裡,他在期間撰寫代表作「我的奮鬥」。」

「很令人意外吧?他甚至沒有待滿五年,就被放出來了。我的奮鬥後來還成為暢銷書,為他提供了不少版稅收入!」十分諷刺呀!政治的世界詭譎莫辨。

統帥堂與遊客 加尼一起/攝


黃金小巷 Golden Path

統帥堂後方有條小巷子,灰色的石頭路面上有道黃色的小徑,顏色有些暗,不特別看不一定會注意到。

「納粹執政後,皇宮前的廣場有納粹守衛荷槍駐紮,如果有什麼風吹草動,就可能會被抓捕射殺。經過這裡的人們見到守衛都會呼喊「Heil Hitler!」作為招呼。但總有些人不願意這麼做,他們便走這條小巷繞過守衛。當然,這個秘密很快就被發現了。納粹也派兵在這巷子駐紮,人們還是可以走這裡,但每走一次守衛就會登記一次你的名字,累計超過三次的人,就會被抓到達豪(集中營),抓到達豪,大多就是死。當時有不少人確實因為走這條路被登記三次而死,這條黃金小巷就是為了紀念他們而保留。」

人們知道被登記三次就會被送到達豪時,為什麼還是有人要走這裡呢?是心存僥倖還是想用這樣的行動作為另一種抗議?我不得而知。

今天天氣很好,萬里無雲,但黃金小巷正好夾在兩座較高建築間,陽光照不太進來,路面上的金色顯得有些蒼白。

黃金小巷 加尼一起/攝



慕尼黑王宮(中庭通道)

經過兩個納粹故事,團隊氣氛開始有些沈重。P帶我們重新走到陽光下,來到王宮旁的一個中庭。中庭四周是妝點精美的建築外牆,白色石柱,圓形小窗,在藍天與陽光下安靜而瑰麗。

「剛剛答應你們,沒有沈重故事了。不好意思,我又騙了你們,但我保證這真的是最後一個了!」

大家相視一笑,慕尼黑真是把苦藥包在糖衣裡呀!這美麗的地方還有什麼傷心故事?

「你們猜猜,世界大戰後,慕尼黑市中心還保有多少原本的市容沒有被破壞?」

「25%! 」、「10%?」大家紛紛猜測。

「10%非常接近!但還是太樂觀了,根據統計戰後仍保存下來的僅有5%~7%。」

回想一路走來所看到的各種美麗建築,這個數字讓人詫異。

「戰後的德國非常窮,我們沒有資金可以好好重建,更重要的是我們也沒有足夠的男人(勞動力都去打仗了)。所以當時慕尼黑重建,倚靠的大多是偉大的女人們!她們一點一點修復戰後的慕尼黑,而當沒有足夠的資金重建原本的建築樣貌時,他們想到了一個方法——用畫的。」

所有人轉頭觀看四周的牆,仔細看可以發現精美的石柱和牆飾是用畫上去的!幾可亂真。

「你們看當時到底有多缺資金,有些牆上的窗甚至是用畫的,沒有真的窗戶。」

朝P的指示看過去,確實是如此!圓圓的假窗夾在真窗之間,這種即使資金不足仍要保存過去樣貌和美麗的用心,非常動人。

「其實現在慕尼黑已經有足夠的錢可以重建了(慕尼黑所在的巴伐利亞邦應該是現在德國最有錢的城邦吧!),但人們選擇保留現在這個樣貌,紀念當時人們的用心,也作為戰爭代價的提醒吧。」



「沈重的故事到這裡真的結束了!接下來就是快樂的啤酒故事啦!Let’s go~」P帶著我們繼續前進。


旅行回來以後

原本想把Walking Tour 一次寫完,但一寫下去,發現內容有點長的同時,也發現印象深的故事,剛好可以分為三類,氣氛各不相同,於是就分開寫了。

其實在參加活動前,我沒有預料到會聽到納粹的故事!(使用前果然應該要詳讀說明書呀!)無知的我,後來才想起來巴伐利亞慕尼黑,應該可以算是希特勒的起家地吧?現在的慕尼黑看起來熱鬧又快樂,啤酒節的歡聲笑語讓人忘了,「那個希特勒」他的畫家夢碎和軍事崛起都在這裡,而那個導遊P不需多做解釋的Dachau(達豪集中營)距離慕尼黑市中心僅50分鐘車程,據統計它曾關押十八萬八千人,其中三萬二千人死亡,如今開放參觀,讓世人見證曾經的殘酷與悲傷。

對於德國人如何面對這段歷史,我總是感到驚訝。無論戰爭的起因如何,德國納粹虐殺猶太人及揭起二戰,應該是公認的事。而戰爭之後這麼多年,我總以為德國會弭平、掩蓋那些創傷,無論是他們施加的或是承受的,畢竟人們總說,時間會帶走一切。但他們保留了柏林被炸了一半的教堂、保留了達豪集中營(不收門票)、保留了黃金小巷和一些戰時或戰後留下的痕跡,沒有掩蓋也沒有賣慘,這些地方大多看起來很平常,好像用一種自然而嚴肅的態度面對過去這個國家曾做過的事,不刻意提起也不遺忘。

這種正視國家歷史共業的態度令我難忘,可是,我有時會想,有沒有猶太人參加這樣的活動呢?以一個亞洲人的角度來看,P在講述這段歷史時坦然而平靜,對希特勒略帶有嘲諷(「如果當時那顆子彈再近一點,事情就不一樣啦」之類的)如果是一名猶太人聽到同樣的故事,會有什麼想法?導遊又會如何因應呢?也許下次我該問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終於放下工作,時間突然多了起來,發現除了工作,生活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偶爾畫畫,用插圖紀錄美好;偶爾拍照,用影像抓住時光;偶爾做菜,品味四季,偶爾⋯⋯。試著用文字留住這些偶爾,和我一起感受時光,慢慢向前走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