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2|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修心|業力覺醒|利器之輪|勝義菩提心

raw-image

📘學習範疇

業力覺醒:揪出我執和自我中心,擺脫輪迴束縛的根源|利器之輪|勝義菩提心


📖文獻筆記

第十三章 增長智慧:空性和緣起

102

我若依此法門修行,很快便可降服敵人!
我若依此法門修行,很快便可降服顛倒妄想!
我將修習無我的無分別智。
怎會不得到佛的色身因和果呢?


103

聽啊!總此一切,不過緣起。
緣起性空,非自有自成。
世間事物如虛幻的幽靈,變化無常,
如(旋轉的火)現起火圈,只是幻境。

聽啊!法護大師要告訴我們重要的訊息:總此一切,不過緣起。無論生死還是涅槃,無一法有自性,其實只要對這個陳述有初基的理解,就開始撕碎我們的輪迴了。目前,我們看起來法法皆有自性,我們順著這個表象,執著它們有自性。有自性是獨存的同義詞,也就是說,一法的存在,無論如何都不需依待因緣。獨立的法是自我封閉的實體,自有自成,與因和緣、組成元素、能認識和施設此法的心等等都毫無關連,獨立和從屬是相互排斥的:沒有一件事物同時具有這兩種性質,因此,如果一切法是緣起的,就不可能是自有自成的。我們目前視為理所當然「確有其事」的客觀實體,和認識的心截然不同而且分離,根本就不是那樣存在的。

一切法空無自性,從我們無明染汙的心看起來卻是本然存在,因此它們就像一個虛幻的幽靈,顯現成一個相狀,存在又是另一個相狀。若法有自性,它們就是固定、不可改變,因爲它們與因緣無關。然而,它們變幻無常,有如幻相,如有客觀的實在性,其實並沒有。如果我們拿一把火炬或一炷香,轉個圈,一個火圈就會出現,然而根本沒有火圈,只是表象。

我們只有觀照才會發現,看起來真真實實存在的(火圈)並沒有真實存在;一不觀照,這個火圈就虛妄地存在了。同樣的,我們只要一不觀照,人和法就好像是客觀、獨立的實體;只有觀照,才會認識到他們是空無自性的存在;然而我們只要一不觀照,人和法就顯現出來而且有作用。他們如何存在?依存、虛幻、世俗、僅只是表象。


104

猶如芭蕉,生命力沒有內在核心;
猶如泡沫,生命期沒有內在核心;
猶如霧氣,細(看)便消散;
猶如陽燄,遠觀似鬼魅;
猶如鏡像,好似有形而真實,
猶如雲煙,好似端住而持續。


105

「自我」這會屠殺的敵人,也是一樣,
表面上看似存在,其實從未存在。
雖然看似真實,其實從不曾真實,
雖然顯現,其實超越常斷。


106

業力之輪如何能輾轉不息?
雖然業無自性,
業行和業果卻如杯水中之月影,
示現各種虛幻的偽裝,
雖只是表象,我還是會恪遵戒行。

如果事物是空性的,業力如何運作?空性並非指不存在,而是指缺乏獨存性,是緣起的。正因為業力是空性,而且沒有自性,才能帶來果報。

有個譬喻說得好:杯水中之月影。水杯中沒有月亮,但由於因緣條件而顯現出月的倒影。水、月光、月亮的位置和這杯水彼此的關係,才有倒影。雖然這杯水中沒有月亮,但是月亮的倒影以虛幻的表象存在,它的存在並不同於其表象。

同樣的,業行和業果卻示現各種虛幻的僞裝,我們所處的一切情況,都是受我們過去世造業所影響,它們依著我們過去世所造的因,以及我們現在世一連串特定的因緣。

人們也許會說:「既然一切皆空,那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無善、惡可言。」這反映了對空義的誤解,以為空是完全沒有,而且因為把戒行拋到腦後,於是造作了感受極端痛苦的因。若對空性有正確的理解,並不會認為空性和業力、業果衝突,而是相互兼容。事實上,對智者來說,空即緣起,緣起即空。既然遵循戒行是最必須了解的緣起,智者是非常尊重戒行的。


107

夢境中世界末日山火焚燒,
灼熱令我害怕,雖然山火並無自性。
同樣的,雖然地獄道等並無自性,
但由於山火熔化、燒毀等令我畏懼,我會防範(不善行)。


108

當我感染熱病神志不清時,雖然並不黑暗,
卻覺得墜入無底黑洞,
雖然,無明等並不真實存在,
我將運用三種智慧,驅除無明。


109

樂師彈奏美好的樂曲時,
在觀照之下,樂音並無自性。
若不觀照,優美的樂音依然可聞,
且能撫慰眾生的心苦。


110

同理,若仔細觀照因果,
發現它們本來無論是一或異,都沒有自性,
萬法生生滅滅,栩栩如生,
看似真實,我們在其中體驗各種苦樂。
因此,在這幻相中,我會恪遵戒行。


111

當一滴水一滴水注滿水桶時,
既不是最初一滴水的功勞,
也不是最後幾滴水、或個別的水滴所注滿。
而是由眾緣和合而成。


112

同理,苦樂的〔業〕果也是如此,
果報既非來自因的最初剎那,
也非因的最後剎那。
苦樂的果報是由於眾緣和合而成。
因此,在這幻相的世界中,我將恪遵戒行。


113

啊!只要不觀照,一切都非常愉悅。
幻有的世界沒有實性;
卻現起如真真實實的有。
實相甚深,愚劣的人要見到並非易事。

蘋果的存在,依靠許多組成元素和原因,所有這些都「非蘋果」。有如此多「非蘋果」的元素,以特定的組合方式,只是假名施設,蘋果突然就出現了,多麼奇怪啊!蘋果出現,卻空無自性;它空無自性,卻仍然顯現,實相甚深,愚劣的人要見到並非易事。

我們身體、情緒、念頭和意見也是一樣,看起來非常真實,這些我們相信必須保護不受到傷害的事物,如不觀照,便會幻現,若以根本智觀照,又無跡可尋。「我」和「我的」也是一樣:它們看似真實而且重要,但只要去確認它們究竟是什麼,就消失不見。一旦深刻理解到這一點,內心會有一個新發現的廣闊空間。


114

當我們等持修三昧,
除了這幻現的世俗諦,還有什麼是確定有的?
什麼有?什麼無?
何處有「有」宗、「無」宗?


115

無「所」,無「能」,也無〔法的〕究竟本性,
無戒德,也無邊見戲論。
因此,我若能用無造作的覺性,
自然安住這常住、與生俱來的境界,便可任運成為摩訶薩埵。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空見得解脫,餘修即為此。—《釋量論》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