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不衝?論執行公民不服從的要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現在有些人開始喊著要衝進立法院,其實從馬英九第二任期一直到太陽花運動佔領立法院,大叔阿姨們都是在街頭上學到何謂「公民不服從」,後來台北法院在太陽花一審無罪判決中,也曾給出公民不服從的七大要件:

  1. 抗議對象係與政府或公眾事務有關之重大違法或不義行為;
  2. 須基於關切公共利益或公眾事務之目的為之;
  3. 抗議行為須與抗議對象間具有可得認識之關聯性;
  4. 須為公開及非暴力行為;
  5. 適當性原則:抗議手段須有助於訴求目的之達成;
  6. 必要性原則:無其他合法、有效之替代手段可資使用;
  7. 狹義比例原則:抗議行動所造成之危害須小於訴求目的所帶來之利益,且侷限於最小可能之限度。

其中我覺得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第6點,無論你是要佔領捷運、鐵路、被迫遷的房子還是立法院,本質上都是違法行為,你除了必須有足夠的急切性跟必要性,還要先窮盡所有合法解決的可能。就如同太陽花再審法官在判決書中寫道,佔領議場「已屬最後手段」,不服從是對社會有責任感的公民們已經沒其他辦法時的選擇,而不是一種沒責任感的單純洩憤。

蔥動是魔鬼

蔥動是魔鬼


回到現在,不止行政權還在民進黨手裡,荒謬的國會擴權法案還有違憲疑慮,那不知所云的構成要件會怎麼執行都很難說,而我個人覺得現在跟2014年最大的差別,是罷免權已經回到人民手中。

算了一下,藍綠差距在一萬票左右的選區至少有新北7、8、12,桃園1、2、3、6,新竹市、台中4、雲林1等等,民進黨只差6席就能單獨過半,如果藍白國會繼續倒行逆施,那明年出現不止一個選區罷免投票也不是不可能。

年輕朋友可能以為,太陽花就是衝進立法院一次性封殺服貿,但其實太陽花是從環保、反迫遷、反媒體壟斷、反核運動到洪仲丘事件,一連串抗爭累積力量的爆發。社會運動一直都是長期抗戰,沒有誰能畢其功於一役,現在我們該做的是維持抗爭力道,讓激戰選區的國民黨立委備感壓力,也讓更多人了解藍白立委的傲慢。

如果你經歷過2012-2014的遍地烽火的抗爭年代,想想那時有多悲觀,如果你經歷過2018的韓流來襲,想想那時有多絕望,如果你年輕到不曾經歷過這些,至少知道立法院內還有51個立委跟你站在一起,而賴清德才剛上任一個禮拜,現在絕對只是開始而已,你的憤怒、你的滿腔熱血、你對台灣那難以解釋的愛,還要陪著你走好長一段路,別急,別急。


avatar-img
6.5K會員
274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艾德。 最近突然有感,報紙、網路媒體、新聞頻道各有立場,想靠文字評論生活就必須進入他們的體制,無形中也是接受了他們的束縛;方格子則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看看我們能不能擺脫媒體的綁架,透過直接來自讀者的支持,得到真正獨立思考產生的文字,我想努力看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艾德的大腦迷宮 的其他內容
當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在議場發言時,指出立院外的主辦單位已經宣布人數超過8千人,國民黨立委們則刻意地發出訕笑試著激怒他,而原本在開直播的黃國昌,聽到周圍國民黨立委的笑聲立刻也陪著笑,同樣的笑容,也曾出現他得知柯文哲要他當法務部長時,也曾出現在傅崐萁友好地摸了摸他的頭後。
根據台北市過去幾年的民調資料,柯文哲支持度最高的年齡層始終停留在20至29歲,他執政8年後,這些柯粉多數應該落在30至39歲,但這個年齡段柯文哲的支持度並沒有提升,而對柯文哲執政表現「非常不滿意」的比例不分年齡皆大幅成長,顯示他始終只能吸引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而且這些年輕人幾年後變成柯黑的機率很高。
志氣是恁共阮號的名,阮攏是驕傲的台灣囡仔。 過去兩週我問了幾乎身邊所有的年輕人,其中8成以上都是支持柯文哲,其中真正有政治熱情、深入了解過柯文哲的人不多,大部分人的理由還是藍綠都做過了,台灣也沒有什麼改變,那不如換人做做看。
最近聽了許多年輕人對政府的不滿, 回憶起自己二十多歲時正好遇到馬英九時代,除了到處參加抗議外,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學畢業前夕跟好友在校內散步聊未來。他說,希望畢業後可以拿到一份2萬6的薪水,我說,如果有2萬8就太好了。
今天看到基進黨把太陽花丟到黃國昌臉上,想起之前聊天時我弟說:「最噁心的還是黃國昌,虧我當初這麼支持他。」他個性溫和,我好像第一次聽到他這麼激烈地批判一個政治人物。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礦工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嫁給礦工、自己也在礦區做充電工的吳阿姨說,那個年代的礦工都會穿得很帥出門,到了礦場才換工作服,因為他們心裡清楚,每次出門跟家人告別的畫面,都可能是家人最後一次見到自己。吳阿姨說,每當她見到工人帥氣地來到礦區,心裡就忍不住酸楚。
當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在議場發言時,指出立院外的主辦單位已經宣布人數超過8千人,國民黨立委們則刻意地發出訕笑試著激怒他,而原本在開直播的黃國昌,聽到周圍國民黨立委的笑聲立刻也陪著笑,同樣的笑容,也曾出現他得知柯文哲要他當法務部長時,也曾出現在傅崐萁友好地摸了摸他的頭後。
根據台北市過去幾年的民調資料,柯文哲支持度最高的年齡層始終停留在20至29歲,他執政8年後,這些柯粉多數應該落在30至39歲,但這個年齡段柯文哲的支持度並沒有提升,而對柯文哲執政表現「非常不滿意」的比例不分年齡皆大幅成長,顯示他始終只能吸引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而且這些年輕人幾年後變成柯黑的機率很高。
志氣是恁共阮號的名,阮攏是驕傲的台灣囡仔。 過去兩週我問了幾乎身邊所有的年輕人,其中8成以上都是支持柯文哲,其中真正有政治熱情、深入了解過柯文哲的人不多,大部分人的理由還是藍綠都做過了,台灣也沒有什麼改變,那不如換人做做看。
最近聽了許多年輕人對政府的不滿, 回憶起自己二十多歲時正好遇到馬英九時代,除了到處參加抗議外,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學畢業前夕跟好友在校內散步聊未來。他說,希望畢業後可以拿到一份2萬6的薪水,我說,如果有2萬8就太好了。
今天看到基進黨把太陽花丟到黃國昌臉上,想起之前聊天時我弟說:「最噁心的還是黃國昌,虧我當初這麼支持他。」他個性溫和,我好像第一次聽到他這麼激烈地批判一個政治人物。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礦工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嫁給礦工、自己也在礦區做充電工的吳阿姨說,那個年代的礦工都會穿得很帥出門,到了礦場才換工作服,因為他們心裡清楚,每次出門跟家人告別的畫面,都可能是家人最後一次見到自己。吳阿姨說,每當她見到工人帥氣地來到礦區,心裡就忍不住酸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繼17日嚴重衝突後,立法院今天繼續審查國會職權行使法修正草案,多個民間團體號召民眾在立法院外集結,以行動抗議審查過程違背民主程序,午後參與人潮持續增加,儘管遭遇雨勢也未散去,晚間人潮已外溢至中山南路,甚至蔓延至濟南路1段路口,參與者高舉「沒有討論 沒有民主」、「全案保留 等於沒審」等標語表達不滿。
我在2014年以前其實不太關心政治,除了參加了2013關於洪仲丘事件的遊行,對於政治的想法就是電視上常常看到藍綠在立法院打架,以及知道要選舉投票,以前國中公民老師常常說我們是國家的主人,要好好監督政府,對我來說都是個概念。我大妹則是曾經參加過2006紅衫軍倒扁活動。2014因為反服務貿易協議以及反黑
Thumbnail
立法院轟轟烈烈兩個多禮拜,「調查權、聽證權、藐視國會罪」還是強勢完成三讀了!這次我們想談的是這兩項權力到底可能對「言論自由」、「新聞自由」造成什麼影響?群眾擔憂的,有無道理?
很有趣的發展,是參與者始料未及?還是五權設計的必然如此?
  去說,不要停留在對罵或哭泣。改變的方式是去說、是去給出更多紮實的溝通。我們說的「沒有討論,不是民主」不僅僅關於議場內,也關於普遍的、一天又一天的生活。一個社會的民主素養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從黨外運動、從各種民主前輩的努力中,台灣的公民社會在過去的數十年內一直在前進。這些都不會是白費的。
「我蔑視議會」的口號。這並非言論自由的行為,反而是煽動他人侮辱憲法。
Thumbnail
立法院目前正在討論國會改革相關的法案,其中包括《立委職權行使法》的修正條文。本篇主要是提出一些主要爭議點,作者再對爭議點作出回應。
Thumbnail
這場抗議提醒我們,民主不是一勞永逸的,我們需要不斷地關注和守護。我們應該更加謹慎地審視每一項法案,確保它們符合民主原則,維護權力分立,保障我們的自由和權利。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繼17日嚴重衝突後,立法院今天繼續審查國會職權行使法修正草案,多個民間團體號召民眾在立法院外集結,以行動抗議審查過程違背民主程序,午後參與人潮持續增加,儘管遭遇雨勢也未散去,晚間人潮已外溢至中山南路,甚至蔓延至濟南路1段路口,參與者高舉「沒有討論 沒有民主」、「全案保留 等於沒審」等標語表達不滿。
我在2014年以前其實不太關心政治,除了參加了2013關於洪仲丘事件的遊行,對於政治的想法就是電視上常常看到藍綠在立法院打架,以及知道要選舉投票,以前國中公民老師常常說我們是國家的主人,要好好監督政府,對我來說都是個概念。我大妹則是曾經參加過2006紅衫軍倒扁活動。2014因為反服務貿易協議以及反黑
Thumbnail
立法院轟轟烈烈兩個多禮拜,「調查權、聽證權、藐視國會罪」還是強勢完成三讀了!這次我們想談的是這兩項權力到底可能對「言論自由」、「新聞自由」造成什麼影響?群眾擔憂的,有無道理?
很有趣的發展,是參與者始料未及?還是五權設計的必然如此?
  去說,不要停留在對罵或哭泣。改變的方式是去說、是去給出更多紮實的溝通。我們說的「沒有討論,不是民主」不僅僅關於議場內,也關於普遍的、一天又一天的生活。一個社會的民主素養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從黨外運動、從各種民主前輩的努力中,台灣的公民社會在過去的數十年內一直在前進。這些都不會是白費的。
「我蔑視議會」的口號。這並非言論自由的行為,反而是煽動他人侮辱憲法。
Thumbnail
立法院目前正在討論國會改革相關的法案,其中包括《立委職權行使法》的修正條文。本篇主要是提出一些主要爭議點,作者再對爭議點作出回應。
Thumbnail
這場抗議提醒我們,民主不是一勞永逸的,我們需要不斷地關注和守護。我們應該更加謹慎地審視每一項法案,確保它們符合民主原則,維護權力分立,保障我們的自由和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