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7|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財務教練如何幫助客戶「優雅地」實現財務目標

在財務教練的執案過程中,與客戶討論「收入」和「支出」是每一次都避不開的話題。探討收支的目的為了增加現金流,這可能讓客戶有空間進行每個月定期定額的投資,又或是增加儲蓄計劃進而為未來做準備,亦或者是讓客戶能夠提高生活品質。


在數學上,要增加現金流,就只有兩條路徑:「增加收入」與「減少支出」。然而,作為財務教練,為什麼我們幾乎不鼓勵客戶往減少支出的方向進行探討?


最主要的原因,是節省開支對財務狀況的幫助太有限,代價又太高。


在台灣的現狀下,通貨膨脹使得生活成本不斷上升。每個月花費一萬元在食物上已經是常態,而若是在外打拼,又有房租、水電等固定開支。這樣的日常開銷即使達到兩萬五千元,也不算奢侈。


在實務上,即便一個普通的上班族,在月薪三萬的前提下,每個月的開支來到兩萬八,在我們的經驗都是過得相當節儉的一般人(至少不是那種會亂花錢,過得很奢侈的人),即便硬要壓縮,往往是要用那些「有生活感」的項目換取。像是取消每個月與另一半的一場電影;解除串流平台的訂閱;避免跟朋友約唱歌、運動、半年可能才一次的小旅遊;克制自己不能一時興起就吃個兩三百塊的東西等等。


而這麼多的犧牲,換來的可能是每個月平均下來節省個三、五千塊錢,即便節省了五千塊錢,也就是一年六萬的水平。也許看到這裡的你覺得六萬不少,那我們簡單來算一筆帳。


一個月五千塊,如果是為了存退休基金,定期定額三十年,年利率用8%計算,每月複利的複利結果是750萬左右,65歲退休,用平均餘命85歲計算,這筆錢平均每年可以用37.5萬,也就是差不多一個月3萬塊的水平。


若考慮台灣過去三十年的通貨膨脹水準,三十年後一個月三萬的購買力水平,只相當於現在的1萬9,連基礎的退休生活可能都存不到。而一筆錢的來源,是用三十年持續不間斷的「犧牲生活品質」換來的,而且在通膨的影響下,如果收入水平不變,這每個月的五千塊將會越來越難存,這樣,你還覺得划算嗎?


賺錢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我們努力工作、賺取收入,並非只是為了存錢,然後看著帳戶上的數字上升。而是為了每一項提升我們的生活質量與幸福感的支出。如果我們為了未來某一時刻的幸福,不斷地犧牲現在的日常幸福感,這樣的生活方式往往是得不償失的。我們應該是抓取生活中的平衡,讓每一天都充滿著幸福感,而不是無止盡的節省和壓抑。


要實現願景,問題不在支出過高,而是收入不足。


大多數的客戶,儲蓄的動機都是為了想實現人生目標,而常見的人生目標,無非就是買房、買車、結婚生子與退休,消減支出對這些目標的幫助都過於有限,即便存到了車子、房子的頭期款,也不可能買車買房。即便只是一間500萬的房子(這可能要買到又舊又小的蛋殼區才有),自備款30%的前提下每個月的房貸也需要11000左右,若是收入不增加,即便存到頭期款也不可能負擔得起。


所以當我們與客戶討論財務狀況時,如果目標是實現他們的願景,我們應該重新審視問題的核心。問題並不在於他們的支出過多,而是收入不足。更精準的說,是客戶的收入無法支持他們的理想生活。這時候,我們應該幫助他們找到增加收入的方法,而非一味地削減支出。


這也是為什麼財務教練需要了解一定基礎範疇的職涯規劃,畢竟收入的來源大多都還是來自於「工作」。當然,這可能是另一個話題了。


若真的要討論節省開支...


身為財務教練,首先我們應該清楚每個人的狀況不同。我們不應該用自己的金錢觀與價值觀,獨斷的判斷客戶的花費過高。每個人也每個人的難處,也會有不同的生活成本與自認為不能消減的「必要開支」,犧牲現在幸福感的前提,要是能夠獲得未來更高的幸福感,若是漫無目的的「守財」,也容易喪失賺錢的動機。這也是我們不主力討論消減支出的一個很重要的主因。


但如果客戶主動提出開支過高,想節省開支,財務教練要注意的是我們不能把「節省最多的開支」或「消減非必要支出」當成主要目的,而是主力消減那些「浪費型支出」。


許多觀點都認為應該消減「非必要支出」,但我們仔細想想,如果辛苦賺錢只是為了那些必要開支,那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那麼,什麼是浪費型支出呢?這裡所謂的浪費型支出,指的那是些「花出去,但卻沒有得到相對應的幸福感」的開支。所以討論減少開支時,我們會帶領客戶對他的金錢觀有一定程度的探索,帶他們找到那些真正的「浪費」來源。


總之,這裡要強調的並不是完全不能討論開支上的消減,而是要在理解客戶的世界觀和金錢觀的前提下,在有明顯問題的情況下再與他們做具體的討論。而且要注意討論的重點與方向,盡可能減少因消減支出造成的生活感消失。


教練的角色:引導與啟發


作為財務教練,我們的職責不僅是提供數字上的建議,更是要引導客戶找到自己與金錢的平衡點。我們要幫助客戶理解他們的收入和支出背後的意義,並引導他們如何在盡可能維持生活品質的同時達成他們的財務目標。


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的角色不僅是諮詢師,更是生活的導師。我們要讓客戶明白,金錢是工具,而生活才是目的。我們要幫助他們建立一種健康、積極的財務觀,讓他們在追求夢想的路上,不僅僅是省錢,更是花錢,花得有意義、有價值。


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作為財務教練的我們,應該不斷學習和反思,如何更好地引領我們的客戶。在與客戶討論財務狀況時,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如何增加收入、如何明智地花錢,而不是一味地削減支出。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幫助客戶在實現他們的財務自由和人生願景的道路上走得舒適、優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