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賣不掉!!那我們就加價賣!!
房子賣不掉!房子加價賣,房價越炒越高!!這道理我聽過了!!
啊!!車子賣不掉,怎麼辦??車商都用這招~~~
就強壓給經銷商囉!!不然咧~~
讓我們先看看以下這則新聞:
之前一篇文章我們談到【製造業庫存周期】的重要性,這次我們將從庫存週期來討論中國這幾年的【車企壓庫事件】。
「壓庫」是一個商業用語,是庫存管理中的一種現象或策略。簡單來說,就是把商品集中堆放在倉庫或零售端,暫時不流通或銷售。
壓庫=AKA積壓庫存,這個現象在中國汽車產業早期並不明顯,隨著市場快速擴張,汽車製造商逐漸以大量供應經銷商來達成銷售目標。
在中國經濟發展至2000年前10年因需求強勁,促使經銷商盈利快速增長。
然而,自2015年起市場增速放緩,壓庫問題加劇,特別是在疫情後,由於需求萎縮與經濟放緩,經銷商倒閉潮逐年上升。
根据中華人民共和國於2005年實施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此辦法已經廢止改由2017年《汽车销售管理办法》代替),汽車製造商掌握着經銷商品牌授權生殺大權,所以在多數情況之下,經銷商只能對上游製造商唯命是從。
新能源車在中國銷售佔比逐年提高。
讓我們回顧之前一篇提到的【製造業庫存周期】,我們將從庫存週期來討論中國這幾年的【車企壓庫事件】。
中國車企,特別是燃油車的製造商(尤其是德國和日本等外國車廠),在面臨上述原因的種種挑戰之下。
根據上圖,我們可以知道本來在2010~2015年間,在中國的車商有許多新訂單,所以當時燃油車製造業進入加大生產的【被動去庫存+主動補庫存】階段。
這時候庫存大量增加是好事!畢竟很多熱門車款是供不應求,倉庫擺放滿滿的車輛才有利於增加營收銷量。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可能選擇以「備貨為王」的策略,希望通過快速交貨佔據市場份額。但若訂單量未達預期,這種策略反而會轉變為沉重的庫存負擔。
隨著2015~2020年間,中國新能源車急速追趕合併經濟增速放緩,燃油車的新訂單開始下滑,燃油車製造商跟部份價格較高的新能源車商進入【被動補庫存+主動去庫存】的階段。
新能源車產量持續穩定上升導致價格開始平價化更是加重燃油車製造商及國外價格較高的新能源車商(如保時捷)的困境(經濟放緩買家會轉向選擇【平替】的商品)。
經銷商經營惡化:近五年已有超過1萬家4S店倒閉,包含曾是中國大陸規模最大的汽車銷售集團龐大集團都申請破產重整。
產業洗牌:新能源車市場因價格戰淘汰了許多中小型品牌,僅有少數大型企業存活並獲政策支持。
國際出口壓力:為緩解國內庫存壓力,中國積極開拓海外市場,但與歐美地緣政治緊張增加出口風險,這也導致歐美開始針對中國新能源車進行加增關稅。
庫存積壓還可能損害企業形象,尤其是在快速消費品或科技行業。消費者若發現市場上的產品是舊款或過時版本,可能對品牌的創新能力產生質疑。此外,過多的庫存還可能導致企業不得不以折扣出售產品,進一步壓低利潤率。
庫存積壓對企業的影響不僅體現在財務數據上,還會對整體經營帶來深遠影響。
首先,大量庫存會佔用企業資金,增加營運成本。維持倉儲設施、管理庫存的費用,以及可能的庫存減值損失,會壓縮企業的利潤空間。
此外,過多的庫存還可能導致企業不得不以折扣出售產品,進一步壓低利潤率。
中國國內車企的庫存周轉率明顯降低,資金鏈壓力顯著增大,一些較小型的企業面臨停產或轉型的局面。
許多跨國車企在中國市場的利潤大幅下降,據統計2023年淨利潤同比下降32%,2024年上半年同比下降44%。
過去,日本豐田在1970~1980年代剛好搭上石油危機,憑藉著低油耗又廉價的汽車產業也曾經大舉外銷至全世界,最終導致美日貿易摩擦。
中國新能源車的產業提升,在綠能當道的世道當下,或許也有著當時類似的影子。
當然,對於很多產業分析來看【新能源車】跟【燃油車】根本就不是同一種產業,他們只是有著相同功能的不同產業,而新產業的誕生往往會讓某些產業直接殞落或是消亡。
儘管如此,中國車商還是可以朝著幾項目標前進來減少【壓庫】行為:
這些建議或有助於提升中國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降低壓庫對行業的負面影響。
腥風血雨早就在所難免,或許這就是各個產業必經之路,活下來的才能以王者之姿歸來。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大方按下愛心當作鼓勵💖
💵想要持續獲得金融財務知識,歡迎追蹤+分享💖
💵普及正確系統性的金融知識是我的志向,歡迎留言給我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