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爸媽去修行

帶著爸媽去修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當女兒的,從小就需要為父母分憂解勞,不管是對內的洗衣、煮飯、養雞鴨、帶弟妹,還是對外的除草、播田、收割、放牛,都被要求做得一絲不苟。因為每一樣都做過,所以能感同身受父母親的不容易,就算出嫁了,一樣心心念念娘家父母終年的辛勞,總想為他們多做一點什麼。


老一輩人總說,生女兒就是幫別人生媳婦,越生越嚥氣。當老一輩人受到女兒無微不至照顧,馬上見風轉舵,逢人就說,生女兒好,女兒才會真正為我們著想。正因為不公平待遇讓女兒們有機會「感同身受」,比如,不受待見的苦、四肢勞動的苦,因為同病相憐,所以再不受重視,女兒們的心仍然向著自家父母。


有一個女人,四十歲那年就辭了數十年的作業員工作,回到家鄉陪伴父母。女人有自己的家庭,但是她對父母的關心不亞於自己的家庭。年輕時,女人的脾氣大,老是跟母親頂嘴,母親說一句,她就回嗆一句。父親在一旁忍不住出聲,「妳為什麼老是這樣頂撞,我認識妳媽媽的時間比妳久,我都能忍得住,妳又有什麼資格這樣吼她。」女人聽到沉默寡言的父親這樣說,整個人安靜下來,她心想,自己有什麼資格頂撞母親的好意和關心。女人當下轉變對父母的態度,從此輕聲細語,聲色柔和。


後來女人走入慈善團體做志工,做得很高興很充實,她說,這種心開意解的感受不能獨吞,於是帶父母一起出來做。父親坐輪椅行動不便,她也無懼麻煩,帶父親聞法,帶父親參與垃圾分類和掃街,就算只是幫忙拉一拉垃圾袋也很滿足,母親一邊掃一邊動,大汗淋漓,身心都找到出口。女人說,老智者常對他們說,世間最大的孝是引度父母修善修德、修福修慧,為他們的來世找一個好去處。


世間的真善美就是行孝與行善,孝善的心和願力人人都有,但是付諸行動的人不多,因為被煩惱綁住,被貪慾控制住、被無明困住,身心皆苦,不由自主。人生就是跟不斷跟自己的意志拼搏,越超心境就是拆除自己埋下的不定時炸彈,只有自己才能超越自己。


#善心無遠弗屆

#有願就有力

#有心就有福

avatar-img
吳柳蓓的沙龍
57會員
1.5K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吳柳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一位老禪師說,有很多人對他說,等退休要來修行,換句話說,退休之後才要開始修身養性做善事。老禪師總是笑著回答他們,「屋頂的水塔破了,水一直在漏,是不是也要等到有空的時候才來修?」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中,一言一行或積福或損福,都決定我們一句話怎麼說、一件事怎麼做、一個念頭怎麼起。 老智者曾說過一個故
父母賺錢能力有限,小時候的阿財常常吃不飽,當有一天阿財長大了,他便很熱衷賺錢改善家計。阿財從十多歲就做各種肉販,婚後跟太太改行賣小火鍋,冬天客人絡繹不絕,夏天則是門可羅雀,阿財又動了腦筋,決定做烤鴨烤雞自助餐,生意很快就做起來了,每個月的淨額有一二十萬。 那時候的阿財自助餐生意做得火火紅紅,壓
全英十幾歲的時候,曾經有一個出家的念頭,並不是看破紅塵,或是看透世事,而是有感自己天生長得醜,將來要還麻煩父母找對象,僅僅一個出家念頭並沒有執行,因此全英還是奉父母之命結婚了。全英的婚姻很戲劇化,當年父母去探對方門風,看見對方的阿公躺在大廳準備往生,沒想到隔天又復活,全英的父母便說這是好彩頭,於是作
有一位老禪師說,有很多人對他說,等退休要來修行,換句話說,退休之後才要開始修身養性做善事。老禪師總是笑著回答他們,「屋頂的水塔破了,水一直在漏,是不是也要等到有空的時候才來修?」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中,一言一行或積福或損福,都決定我們一句話怎麼說、一件事怎麼做、一個念頭怎麼起。 老智者曾說過一個故
父母賺錢能力有限,小時候的阿財常常吃不飽,當有一天阿財長大了,他便很熱衷賺錢改善家計。阿財從十多歲就做各種肉販,婚後跟太太改行賣小火鍋,冬天客人絡繹不絕,夏天則是門可羅雀,阿財又動了腦筋,決定做烤鴨烤雞自助餐,生意很快就做起來了,每個月的淨額有一二十萬。 那時候的阿財自助餐生意做得火火紅紅,壓
全英十幾歲的時候,曾經有一個出家的念頭,並不是看破紅塵,或是看透世事,而是有感自己天生長得醜,將來要還麻煩父母找對象,僅僅一個出家念頭並沒有執行,因此全英還是奉父母之命結婚了。全英的婚姻很戲劇化,當年父母去探對方門風,看見對方的阿公躺在大廳準備往生,沒想到隔天又復活,全英的父母便說這是好彩頭,於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