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接觸的族群不一樣,現在在我身邊,已經很少有為了子女犧牲奉獻、奉獻犧牲到底的女人。這並不是說她們不愛子女,而是女性自我意識抬頭,在照料家庭時,也更懂得撥一部份的時間和空間給自己。
其實這對一位母親,或是小孩、家庭,都是好事。因為一位心靈疲憊的母親,說話沒好氣,情緒烏煙瘴氣,整個家庭的氣氛也不愉快吧?
那麼,在「懂得愛自己」的前提下,就是把「母親」與「子女」脫離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各自發展自我的空間。
別誤會,我可是很傾向「母」與「子」各自發展自我的空間,只是在「各自」發展時,也要看狀況,比如說才三、四歲,或是受限於生理發展,還需要家長照顧時,這時候,一位母親的重心還是會放在小孩身上。
那麼,小孩年紀稍長之後,在重視「自我」這部分,一位母親如果能多放一些「學習」,或是在自我成長上更多一些,不只是母親,連小孩也會受益。
就比如一位母親,為了吃自己熱愛的美食(不是家人喔!),例如乳酪蛋糕好了。乳酪蛋糕有分重乳酪跟輕乳酪,乳製品的比例又有細微的差異。即便她的先生因為有乳糖不耐症,那她可以在自己喜好的美食上探索,依舊可以做給自己享受美味,不是嗎?
因為家人不行或不愛某種事物,就割捨掉自己的喜好,就太可惜了,這種例子太多,就不贅述。這種狀況久了,就會覺得委屈。
在這個例子當中,大不了做兩種蛋糕吧?一份給家人、一份給自己,皆大歡喜?
而在這份精益求精的過程中,所學的知識都是自己的,而孩子看到母親往前進的學習態度,才能夠潛移默化。
又比如在NFT、元宇宙、區塊鏈等新型知識出現的時候,身為一名母親剛好對這充滿興趣,開始進行研究,因為母親「自我」感到樂趣,攝取了大量的知識,也可以跟孩子們分享她的所學。孩子們看到母親對新事物的學習與熱情,才會被感染。
我在跟一些講師朋友出去時,多會選擇傾聽,因為他們的談話內容,會夾雜專業內容及他們的思維、眼界、人生觀等等。回家的時候,有機會聊天時,我就會跟兒子聊起跟他們談的話題。雖然他不一定有興趣,但我已經完成我的目地,就是把外面的新事物帶回家。
至於已經上大學的女兒,有一次,一群女人在辦活動,我也問女兒有沒有空來玩玩?因為那場活動跟女人話題有關,她說有興趣,剛好不用上課、打工,當天也過來了。
其實我的目地是,透過那場活動,讓她知道三、四十歲,甚至還有六十歲的女人,每個女人透過自己的努力,將自己活得神采奕奕。裡面有單身女子,也有已婚婦女,不管是單身還是已婚,每個人在自己的領域都活的很精彩。
當一位母親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學習也好,發光發熱也好,讓小孩看到,並自己去思考這究竟是不是他們要的,這才是渲染力。如果小孩最後想要選擇跟母親一樣的人生,那麼,接下來,他們就多了共同的話題。
如果小孩接觸過後,覺得要選擇另外一種人生,那也無妨,之後就是「分享」彼此的人生,未來有不同的話題可聊。
我不是什麼教育學者,這篇也只是我的個人經驗及想法,我也算是個任性(?)的媽媽,在小孩成長的路上,不是時時刻刻緊盯,重要時刻,就算坐高鐵都會出現,如果是在他們個人可以發揮的時間跟空間,我就開始偷懶,自個做自己的事吧!
至少,到了老年,我不希望成為對著子女訴苦:「都是因為你們,我放棄了我自己的人生。」這樣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