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3|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愛情不是奢侈品:擺脫浪漫迷思,找回真愛

當愛情被明碼標價

璀璨的鑽石、浪漫的燭光晚餐、豪華的情侶度假...這些似乎成了現代愛情故事的標配。情人節的廣告、電影中的浪漫情節,不斷向我們灌輸一個觀念:愛情需要奢侈品來證明。但真的是這樣嗎?當我們被這些華麗的外表所迷惑,是否已經忘記了愛情的本質?


每當有人說這不是很浪漫時,叮叮,這通常是問題的徵兆。

Generated by Gemini


當鑽石不再閃耀

小美和小明是大學同學,相識於圖書館,因共同的興趣而相戀。小明家境優渥,對小美出手闊綽,每逢節日總會送上名牌包包、限量款球鞋,讓小美成為朋友羨慕的對象。剛開始,小美沉浸在幸福中,享受著被寵愛的感覺。但隨著時間推移,她發現自己越來越在意禮物的價值,甚至開始期待下一次會收到什麼驚喜。

有一年情人節,小明送了一份親手製作的剪貼簿,記錄了他們相識以來的點點滴滴。小美翻看著剪貼簿,內心卻湧上一股莫名的失落。她期待的是一枚戒指,而不是一本充滿回憶的剪貼簿。

那天晚上,小美輾轉難眠。她開始思考,這段感情是否已經變質?她愛的是小明,還是他送的禮物?如果沒有了這些物質,他們的愛情是否還能繼續?


浪漫主義的糖衣陷阱

小美和小明的故事,反映了現代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我們被浪漫主義的糖衣所包裹,誤以為愛情需要物質來證明,也不一定是直接的物質證明,也有相當一大部份是期望愛情中「具有"用物質來證明"的能力」。這種現象不僅存在於愛情,也滲透到了親情、友情等各種人際關係中。

我們被教導在節日送禮、生日送祝福,彷彿這些物質化的行為才是表達情感的唯一方式。然而,過度強調物質,反而可能讓情感變質。

想想看,除了情人節的巧克力、聖誕節的禮物,還有多少節日被賦予了特定的商品?中秋節的月餅、端午節的粽子、母親節的康乃馨...這些傳統節日原本是為了慶祝文化、團聚家人,卻在商業操作下變成了消費的藉口。

更可怕的是,這種「送禮文化」還衍生出了「預設他人期待」的心態。我們擔心不送禮會被認為不夠重視對方,或是沒有精心準備適當的禮節造成的失禮,甚至影響人際關係。於是,我們被迫購買一堆不需要的東西,預先理解一堆「XXX必須知道的幾件事」,只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或是自己對他人眼光的期待。

這種現象在愛情中尤為明顯。PUA(搭訕藝術家)課程打著「成功學」的旗號,用「成功獲得他人芳心或認可」的商業化模式,教導人們如何用技巧來吸引異性,舉凡說話的藝術、善用肢體語言等等的名號。

然而,這種建立在操縱和欺騙基礎上的關係,往往無法長久。更重要的是,這種行為不僅傷害他人,也腐蝕了自己。當我們為了迎合他人而扭曲自己,最終會迷失自我,與世界格格不入。

大多數聽起來不是很浪漫的事情,都是好主意,
而大多數浪漫的事情,都可以是「好生意」。


商業化的愛情技巧,效果不彰,且腐蝕自己

心理學家Milton Erickson的故事,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Erickson在年輕時患上小兒麻痺症,全身癱瘓,只能靠轉動眼球來觀察世界。在這個過程中,他學會了如何解讀肢體語言,最終成為了一名傑出的心理治療師。

Erickson的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溝通是建立在真誠的基礎上。肢體語言是我們內心世界的鏡子,無法被完全控制。當我們試圖用技巧來偽裝自己,對方很容易就能從我們的肢體語言中察覺到不真誠。

從出生開始,在自己都沒有注意到的情況下,就學習如何透過肢體語言了解一個人,當然,每個人理解不同,可以續學習如何解讀;但是每個人當下的肢體語言數量很多,你是無法全部控制的,試想,每一刻都要注意全身上下狀態,尤其是臉部細微的肌肉,你的精神會有多麼疲勞。

肢體語言是誠實的,是你生命成長中,經數十年間發展而成的,渾然天成,
真正要修正的是你的心理狀態。

愛情亦是如此。當我們試圖用商業化的技巧來吸引對方,對方也能感受到我們的虛偽。只有真誠的表達,才能打動人心,建立起真正的連結。


找回愛情的本質,學習去愛

愛情商品化,是現代社會帶給我們的諸多難題之一。我們習慣將愛視為一種被動的情感體驗,而非需要主動學習的技能。試想,如果有人提議開設「愛情學校」,你是否會覺得這太不浪漫?然而,許多看似不浪漫的事,往往才是真正有益的。

我們對愛情的誤解,源自於對直覺的過度依賴。我們相信愛情會指引我們找到對的人,卻忽略了童年經歷對我們情感模式的深刻影響。過去,婚姻往往是家族安排的結果,個人的情感需求並非首要考量。如今,我們看似擁有自由戀愛的權利,卻常常在無意識中選擇那些讓我們感到熟悉、卻未必幸福的關係

這是因為,許多人在童年時期,情感需求與其他負面經歷交織在一起。為了獲得愛,我們可能被迫忍受憤怒、暴力、貶低,甚至忽視。這些經歷在我們心中埋下種子,讓我們在成年後被那些「似曾相識」的故事所吸引,即使它們並不會帶來幸福

這種矛盾的心理,讓我們成為複雜的生物。我們渴望幸福,卻又害怕幸福。我們渴望被愛,卻又在無意識中選擇那些讓我們受苦的關係。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尚未意識到童年經歷對我們的影響。

有時我們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你為一個朋友牽線搭橋,認識另一個朋友,你認為這兩個人會很合得來,你安排他們約會,然後你事後打電話給他們,你說「怎麼樣了,一定很順利吧!」他們說「我不確定,也許少了點什麼,少了點火花。」他們真正想但不會說的是:「朋友,這次約會並沒有顯示出他們會讓我以我需要的方式受苦,以便讓我潛意識中回到幼年時期的經歷,這才能讓我感覺到戀愛了。

然而,我們並非注定要重蹈覆轍。只要我們願意面對過去,理解自己的情感模式,就有機會改寫自己的愛情故事。

愛,是一種需要學習的技能。

我們需要學習如何辨識自己的情感需求,如何與他人建立健康的關係,如何給予和接受愛。這是一個漫長的旅程,但也是一個值得的旅程。當我們學會了愛,我們才能真正擁有幸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熱愛在生活中找到幸福的來源,提高心靈觸覺 以批判性思考、反思、自我反省和多角度觀察,提升適應性,並擁抱大自然 我也是世俗的,渴望事業快速發展、取得卓越成就、希望擺脫財務壓力、想擁有和諧美滿感情、建立穩定關係的人 只有親自思考過的,才是真正擁有的 所以,為什麼?不一起加入找答案,在旅程中不斷啟發!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