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衣下的謊言:你快樂嗎?小心!你可能掉入「幸福」的陷阱!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快樂的糖衣,包裹著不幸福的真相?我們都被騙了嗎?

你快樂嗎?這是個看似簡單,卻又複雜無比的問題。現代社會充斥著各種娛樂、課程、美食,看似能帶來快樂,但我們真的幸福嗎?事實上,快樂與幸福並非等號,甚至可能是一種被操縱的假象。

Generated by Gemini

Generated by Gemini


多巴胺的陷阱:快樂的糖衣,幸福的假象

還記得小時候,吃到糖果時那種單純的快樂嗎?那種喜悅感,其實來自大腦分泌的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負責傳遞興奮及開心的訊息。然而,現代食品工業卻利用了這一點,創造出各種高糖、高熱量的食物,讓我們的大腦不斷分泌多巴胺,產生「快樂」的錯覺。

就如同 Robert Lustig 在《Fat Chance》一書中所提到的,「我們的大腦被駭了」。這些食物就像毒品,讓我們上癮,追求短暫的快樂,卻忽略了長期的健康與幸福。也就是說,我們所追求的快樂,很多時候只是被操縱的結果,而非真正的幸福。

你或多或少了解糖對身體不好,不能吃過多,但書中說出了更驚人的事實:

果糖和酒精的代謝方式幾乎相同;糖和果糖有什麼區別?食品工業會告訴你它們是一樣的,葡萄糖和果糖每克都含有4卡路里。
葡萄糖非常重要,如果你不攝取它,你的身體會自己製造。但你不只不需要果糖,而且高劑量的果糖是有毒的。
你的肝臟有能力代謝少量的果糖,大約每天6到9茶匙的糖,大約是12克。就像它可以處理大約12克的酒精一樣,而不會出現任何代謝紊亂的跡象。

這些沒用的糖,徒增肝臟負擔的糖,不只出現在飲料、甜品中,他們更以百花齊放的名稱,隱藏在大多數食物中。你知道不能吃垃圾食物,但你有卻沒有辦法分辨垃圾食物,因為有人刻意誤導。甚至荒謬的卡路里計算減肥方式,是的!卡路里減少了,瘦下來了,但其實,你只要不額外攝取葡萄糖,或避開傷害身體的糖,就能做到了。

你的認知內容,是由商業價值決定的。

更進一步說,這種「快樂成癮」的現象,不僅存在於飲食,也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比方說,過度消費非必需品,明知會造成經濟負擔,卻仍忍不住買下,只為了獲得短暫的滿足感;沉迷於賭博,追求以小博大的刺激,卻忽略了輸錢的風險;或是明知有害健康,卻無法抗拒美食的誘惑,導致體重失控。這些都是快樂成癮的表現,讓我們誤以為追求快樂就能獲得幸福。

但奇怪的是,幸福似乎又與這些外在的快樂無關。例如,與伴侶相處的幸福時光固然美好,但爭吵時,我們卻往往被情緒牽著走,越吵越兇,忘了原本追求幸福的初衷。親子關係、職場成就亦是如此,我們常常為了追求外在的肯定或成就感,而忽略了內心的平靜與滿足。

可以追求的都是快樂,幸福是無形、無法追求的。

這一切「外在快樂與幸福的連結」,其實是被刻意塑造的。絕大多數廠商、政府、團體,都擅長利用快樂與幸福的關聯,來引導我們的行為。廣告中常見的「幸福家庭」、「成功人士」形象,都是利用這種手法,讓我們誤以為擁有這些外在條件,就能獲得幸福。久而久之,我們便落入這個陷阱,誤把追求快樂當成追求幸福。

然而,你所追求的外在快樂,或是特定團體企業要你追求的內在快樂,是真的快樂嗎?這些快樂跟幸福壓根就沒有關係。

真正的幸福,來自內心的平靜與滿足,來自於對生命的熱愛與對他人的關懷。


台灣的憂鬱症之殤:快樂不等於幸福

台灣的憂鬱症盛行率居高不下,根據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的資料,全台約有兩百萬人受憂鬱症所苦。這意味著,即使在物質豐裕、娛樂多元的社會,仍有許多人感到不快樂,甚至陷入憂鬱的深淵。

這不禁讓我們反思,快樂是否真的等於幸福?如果快樂是幸福的關鍵,為何還有這麼多人感到不幸福?事實上,快樂只是一種情緒,而幸福則是一種整體的滿足感,包含了身心靈的健康、人際關係的和諧、對生命的熱情等等。所以呢,即使我們時常感到快樂,也不代表我們就擁有幸福。

從生物學上來看:
快樂是多巴胺,幸福是血清素,它們不一樣。
不同的神經傳導物質、不同的受體、不同的大腦區域、不同的作用機制、不同的清除機制。
快樂與幸福無關

專家的觀點也不一定正確:保持彈性思考的重要性

我們常常尋求專家意見,希望找到人生的方向。然而,專家的觀點也並非絕對真理。隨著時代變遷,許多過去被奉為圭臬的觀點,如今已被推翻。比方說,過去人們認為地球是平的,但現在我們知道地球是圓的。同樣地,過去認為吸菸無害,但現在我們知道吸菸會導致癌症。

這告訴我們,沒有什麼觀點是永恆不變的。也就是說,我們需要保持彈性思考,不盲從權威,才能在變動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擁抱彈性認知,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

快樂與幸福無關,我們是否被騙了?答案或許因人而異。但可以確定的是,我們不該盲目追求快樂,而忽略了真正的幸福。幸福的定義,每個人都不同,但關鍵在於,我們是否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是否能找到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這需要我們保持彈性思考,不斷學習、成長,並勇於挑戰既有的觀念。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變動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彈性認知的知識,以及如何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歡迎追蹤我的部落格。讓我們一起探索幸福的真諦,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6會員
30內容數
🔍 挖掘 日常 動機 🌱 搜尋 內在 平靜 💡 換個 維度 解構 思緒 「讓工作停頓一下,讓大腦梳理一番,讓生活空白一點」 「只有思考過的,才是真正擁有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展覽|《潛入你眼簾》:視覺糖衣下的女性敍事在這個時代,「打卡位」或許已然成為藝術展覽必需具備的條件。但如何好好策展,讓觀眾能和藝術家的思想真正地交流,達成「沉浸式體驗」,也是今後所有策展人的必修課題。
Thumbnail
avatar
無書
2022-11-21
DAY 78:同一屋簷下各做各事~自得其樂、相安無事XD~DAY 78:同一屋簷下各做各事~自得其樂、相安無事XD~|2022.11.05 Saturday|布蘭達&維尼
Thumbnail
avatar
布蘭達&維尼
2022-11-06
同一個屋簷下的難言之隱標題我想了很久,各種情緒化的標題最後被我用了一種文謅謅的方式來陳述。自從今年一月底坐完月子後,二月開始我就與先生的家人們同住,通常我都稱呼我在的家庭是『8+9』,因為成員有......
Thumbnail
avatar
PS Life
2022-10-11
芮氏規模15級,地方文化的轟鳴!「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台北雙年展(下)拜全球化所賜,我們早已習慣文明社會無塵無垢的微量生態,即使被硬塞進自由的細縫,仍主張著中產階級式的生活(看看疫情期間爆炸式成長的網購和國旅就知道了)。這是最要命的:難道潘朵拉的盒子一旦開啟,就覆水難收了?不能喊卡嗎?怎麼喊卡?深入「實地星球:臨界區、蓋婭」展區,我看見被點亮的「地方特色」。
Thumbnail
avatar
藝術北飄者
2020-12-27
同一時空下的平行世界:《我拿青春換明天》、《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我與世界格格不入》不只是窺視性產業秘辛的獵奇感,正視特種行業的行規和行當,不悲憫不譴責,把過得荒誕的人也當人看,是很美的目光。
Thumbnail
avatar
麟左馬
2020-12-12
王丹: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兩代作家(下)正如我一直在不同場合表達的那樣,閻連科對於中國的年輕一代的問題所在,看得確實很透徹。但是他跟很多人一樣,又過於悲觀了。在一個紛擾的世界中,我們本來就不太能期待大多數的清醒,相反,對於未來的判斷,應當建立在是否還有少數的堅持上。
Thumbnail
avatar
王丹
2019-10-01
讓我們下週同一時間,空中再相會吧!(下)<p>「年輕人到底在想什麼?」接連幾年臺灣青年展現了強大的社會力,電臺也決定推出一個「世代溝通」的節目。秉持青年的熱血與「微憤青」的視野,在議題選擇上多元而且大膽,希望聽眾在放鬆之餘可以有一點知識上的收穫。</p>
Thumbnail
avatar
十二道人情味
2017-01-29
讓我們下週同一時間,空中再相會吧!(上)<p>「我們其實不在乎形式,重點是交流。」面臨廣播在新媒體主導的社會可能遇到的困境,他們顯得坦然以對。他們很清楚媒體的連結不如常識的直觀,有些觀眾不追蹤臉書,有些為了主題特地留言,有些人關心臉書但不聽廣播。</p>
Thumbnail
avatar
十二道人情味
2016-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