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快樂嗎?這是個看似簡單,卻又複雜無比的問題。現代社會充斥著各種娛樂、課程、美食,看似能帶來快樂,但我們真的幸福嗎?事實上,快樂與幸福並非等號,甚至可能是一種被操縱的假象。
還記得小時候,吃到糖果時那種單純的快樂嗎?那種喜悅感,其實來自大腦分泌的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負責傳遞興奮及開心的訊息。然而,現代食品工業卻利用了這一點,創造出各種高糖、高熱量的食物,讓我們的大腦不斷分泌多巴胺,產生「快樂」的錯覺。
就如同 Robert Lustig 在《Fat Chance》一書中所提到的,「我們的大腦被駭了」。這些食物就像毒品,讓我們上癮,追求短暫的快樂,卻忽略了長期的健康與幸福。也就是說,我們所追求的快樂,很多時候只是被操縱的結果,而非真正的幸福。
你或多或少了解糖對身體不好,不能吃過多,但書中說出了更驚人的事實:
果糖和酒精的代謝方式幾乎相同;糖和果糖有什麼區別?食品工業會告訴你它們是一樣的,葡萄糖和果糖每克都含有4卡路里。
葡萄糖非常重要,如果你不攝取它,你的身體會自己製造。但你不只不需要果糖,而且高劑量的果糖是有毒的。
你的肝臟有能力代謝少量的果糖,大約每天6到9茶匙的糖,大約是12克。就像它可以處理大約12克的酒精一樣,而不會出現任何代謝紊亂的跡象。
這些沒用的糖,徒增肝臟負擔的糖,不只出現在飲料、甜品中,他們更以百花齊放的名稱,隱藏在大多數食物中。你知道不能吃垃圾食物,但你有卻沒有辦法分辨垃圾食物,因為有人刻意誤導。甚至荒謬的卡路里計算減肥方式,是的!卡路里減少了,瘦下來了,但其實,你只要不額外攝取葡萄糖,或避開傷害身體的糖,就能做到了。
你的認知內容,是由商業價值決定的。
更進一步說,這種「快樂成癮」的現象,不僅存在於飲食,也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比方說,過度消費非必需品,明知會造成經濟負擔,卻仍忍不住買下,只為了獲得短暫的滿足感;沉迷於賭博,追求以小博大的刺激,卻忽略了輸錢的風險;或是明知有害健康,卻無法抗拒美食的誘惑,導致體重失控。這些都是快樂成癮的表現,讓我們誤以為追求快樂就能獲得幸福。
但奇怪的是,幸福似乎又與這些外在的快樂無關。例如,與伴侶相處的幸福時光固然美好,但爭吵時,我們卻往往被情緒牽著走,越吵越兇,忘了原本追求幸福的初衷。親子關係、職場成就亦是如此,我們常常為了追求外在的肯定或成就感,而忽略了內心的平靜與滿足。
可以追求的都是快樂,幸福是無形、無法追求的。
這一切「外在快樂與幸福的連結」,其實是被刻意塑造的。絕大多數廠商、政府、團體,都擅長利用快樂與幸福的關聯,來引導我們的行為。廣告中常見的「幸福家庭」、「成功人士」形象,都是利用這種手法,讓我們誤以為擁有這些外在條件,就能獲得幸福。久而久之,我們便落入這個陷阱,誤把追求快樂當成追求幸福。
然而,你所追求的外在快樂,或是特定團體企業要你追求的內在快樂,是真的快樂嗎?這些快樂跟幸福壓根就沒有關係。
真正的幸福,來自內心的平靜與滿足,來自於對生命的熱愛與對他人的關懷。
台灣的憂鬱症盛行率居高不下,根據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的資料,全台約有兩百萬人受憂鬱症所苦。這意味著,即使在物質豐裕、娛樂多元的社會,仍有許多人感到不快樂,甚至陷入憂鬱的深淵。
這不禁讓我們反思,快樂是否真的等於幸福?如果快樂是幸福的關鍵,為何還有這麼多人感到不幸福?事實上,快樂只是一種情緒,而幸福則是一種整體的滿足感,包含了身心靈的健康、人際關係的和諧、對生命的熱情等等。所以呢,即使我們時常感到快樂,也不代表我們就擁有幸福。
從生物學上來看:
快樂是多巴胺,幸福是血清素,它們不一樣。
不同的神經傳導物質、不同的受體、不同的大腦區域、不同的作用機制、不同的清除機制。
快樂與幸福無關
我們常常尋求專家意見,希望找到人生的方向。然而,專家的觀點也並非絕對真理。隨著時代變遷,許多過去被奉為圭臬的觀點,如今已被推翻。比方說,過去人們認為地球是平的,但現在我們知道地球是圓的。同樣地,過去認為吸菸無害,但現在我們知道吸菸會導致癌症。
這告訴我們,沒有什麼觀點是永恆不變的。也就是說,我們需要保持彈性思考,不盲從權威,才能在變動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快樂與幸福無關,我們是否被騙了?答案或許因人而異。但可以確定的是,我們不該盲目追求快樂,而忽略了真正的幸福。幸福的定義,每個人都不同,但關鍵在於,我們是否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是否能找到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這需要我們保持彈性思考,不斷學習、成長,並勇於挑戰既有的觀念。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變動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彈性認知的知識,以及如何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歡迎追蹤我的部落格。讓我們一起探索幸福的真諦,活出更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