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7|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邱常婷《獸靈之詩(上):保留地的祭歌》|讀後隨筆

我們做的事情,當下雖然會失敗,但在未來將發揮不可思議的影響力,使多年後仍活著的人們得到美好結局。


即使不考慮作者曾經的成就,也是一部精彩的故事。而且,私以為是這位作者的作品之中,最適合大眾閱讀的。


結構方面。由鳥瞰視角敘述的神話為始,簡明不失優美地交代了「獸靈」存在的世界觀。惟究竟是基於現實或完全無關的架空世界這點在最初較為費解,然往後閱讀,興許可以當作歷史發展迥異致使如此。畢竟,不只現實世界的民族、地理名詞等,甚至提及了《人類大歷史》等既存的著作。然而在初入第二部,首次介紹世界構成時卻多半是虛構的名詞。誠然,可以輕易從隻字片語推測某個「國家」借鏡者為何,卻又不免想知道何以發展至此。


關於世界觀的核心設定揭曉時,疑慮和推測也有了印證、解答。就喜愛設定考察的角度來說,也很想讀到更多關於歷史變遷異同的內容。本來認為這只是一種背景,然讀完上部猜想應該也是故事重點之一,換言之是可期待的。


就算以台灣之映射為舞台,亦以台灣原住民為主角,我並未感覺近年作品常見,開門見山即塞到讀者面前的「本土價值」。這點構成了基礎的好感。《獸靈之詩》只是平穩地敘說一個和台灣有關的故事,而未大費周章宣傳自己的故事奠基於台灣,亦藉著頗具巧思的設定營造了文學的距離美。


情節方面,貫穿全書的是緊緊相扣的謎團與謎底構成一連串理所當然的因果。涉及世界觀的設定和情節全都其來有自。私以為愈往後讀,愈能在故事揭曉真相前就因精心鋪排而讓人醒悟「原來如此」的伏筆和結構就是成功的手法。《獸靈之詩》無疑做到了,甚至堪稱做得滴水不漏。


時間線的安排、視角的切換都極有勾起好奇心的效果。讀過太多使用同樣的手法,但未真正發揮其手法之優勢的作品,因此初時沒有多想,只是留了個印象。直到邁入第二部,密如蛛網的伏筆開始收束、呼應,引導讀者一步步接近真相。


行文方面,最先留下印象的是令人詫異的易讀性提升。並非指以往的作品艱澀──至少算不上缺陷──然而讀過的《怪物之鄉》和《新神》皆有極沉的重量,使閱讀過程彷彿深陷沼澤,必得反覆咀嚼才得前進。但《獸靈之詩》的韻律清晰順暢,像是山林間的小溪,能使讀者順水流沉浸於故事本身。比起往昔的手法,此種止於情節,而罕在每句話每個詞彙都飽含意義的傳達方式,更適合長篇作品。


第一個印象深刻的段落是兄弟初次目睹「遺跡」的描寫。藉由未曾見過城市的保留地少年之視角,勾勒出對一般人習以為常,但看在其他世界的人眼中頗感困惑的物事。私自憶起林文月在〈譯事之局限──談翻譯原始語文的困難〉中提到收錄印地安酋長演講詞的《破天而降的文明人》(Der Papalagi)以族人能理解的事物形容尋常的衣服、樓房,乃至「職業」的定義。《獸靈之詩》使用相若的手法,令讀者得以一邊推敲輪廓,一邊享受兄弟的好奇心──同時,這是兄弟的人生正式拐入「非同尋常」轉角之開端。


人物塑造方面。毫無疑問,重心多在兄弟之情,亦及於親子、師徒、夥伴意識,關於情感與羈絆的描寫也優美又深刻,極具詩意。私以為著重的是因為一個或一群對象,抑或一種信念萌生的堅韌──泰邦如此、烏托克如此、阿蘭如此。


另外不得不提,主要反派(暫稱)雖然登場甚短,但性格表現很接近非常大眾取向的漫畫動畫之類,安置在這個故事中因為突兀反而很有趣。


綜上的所有優點,均依託在情節發展和故事,甚至沒有一句灌輸作者意識的敘述。這是一部精彩的故事,也是一部高明的故事。節奏韻律、意象經營皆在潛移默化之中,加以堅實的設定背景,使一切看上去無比真實。


接下來是沒有參考價值的主觀偏好。其實讀到泰邦和阿蘭的互動漸趨親近時,我感到警鈴大作。深怕這又是一部好似不寫異性情愛就會死的作品。因此結尾之頃,幾乎是鬆了一口氣,同時對這部作品的好感又上升了好幾個層級。


最後,錯字和部分文法誤用有點刺眼,但整體瑕不掩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