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完美會讓人表現更糟糕?

追求完美會讓人表現更糟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為何追求完美會讓人表現更糟糕?


完美主義者最大的痛苦就是拿不合理的單一標準來看待自己的行為表現,沒有意識到生活里本身就有許多意外會讓行為無法達到自身的期待,而不完美主義者同樣會採取積極行動,但不把完美當成理所當然的結果,以下是兩者的區別:


  1. 不完美主義:接受不完美帶給來的是自由,那才是人們自然的狀態,是我們與生具來的模樣。
  2. 完美主義:完美主義是人為的努力,它只會用不合理的標準限制、僵化、統一我們的行為。


當一個人被不合理的標準限制,總是在為自己的表現不達標而感到焦慮,無法全心投入在目標上,反觀不完美主義,知道表現總不會都如自己所期望的那樣,不那麼關切結果並將注意力關注在達成目標的行動上。


教練領域里有一個著名的公式:

表現=潛能-干擾(Performance= potential - interference)


當一個人想要提高表現,可以試著降低干擾的因素,而不完美主義能帶給人們最棒的影響是: 消除人們對失敗的嚴重恐懼


當沒有了恐懼的干擾,人的表現更能有所提升。

avatar-img
Frank的沙龍
7會員
42內容數
☆ 探索情緒的知識設計師 ☆ 長期照護的關懷者 ☆ 微習慣教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Frank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快速變化的資訊時代,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並朝著個人目標不斷成長。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像森林一樣構建知識系統,強調目的性、完整性和連結性的重要性,以實現有效的學習和知識的湧現。透過每日吸收和調整,我們可以確保知識森林持續茁壯,為未來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心理學提到每個人的腦袋里都住著一隻即時享樂猴,是人們最愛享受當下、及時行樂的天性,當目標像是緊箍咒一樣束縛這只猴子,當即時行樂的渴望被意識壓制和不被允許時,它將會遁入到潛意識里。
過去我學習的方式的是多閱讀而少輸出,因為覺得自己累積不夠寫不出好文章,再來就是相信讀書是潛意識的潛移默化,曾經聽過一句話: 「你讀過的書,都藏在你的氣質裡。」
在快速變化的資訊時代,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並朝著個人目標不斷成長。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像森林一樣構建知識系統,強調目的性、完整性和連結性的重要性,以實現有效的學習和知識的湧現。透過每日吸收和調整,我們可以確保知識森林持續茁壯,為未來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心理學提到每個人的腦袋里都住著一隻即時享樂猴,是人們最愛享受當下、及時行樂的天性,當目標像是緊箍咒一樣束縛這只猴子,當即時行樂的渴望被意識壓制和不被允許時,它將會遁入到潛意識里。
過去我學習的方式的是多閱讀而少輸出,因為覺得自己累積不夠寫不出好文章,再來就是相信讀書是潛意識的潛移默化,曾經聽過一句話: 「你讀過的書,都藏在你的氣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