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每天在社群花 10 小時,照三餐發有料內容會怎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 超過 4 千萬追蹤,整天叫人家日更 15 篇的社群狂人

創作者都聽過「日更」。​

在社群勤快發文、出片,「每日更新」就會得到聲量。

​這道理很好懂。​

但有個企業家,整天開口閉口就叫別人「每天發 15 篇內容」。

​但仔細看他的社群帳號:15 篇根本太少了。​

他每天砸 10 幾個小時作內容、回留言、經營自己的品牌聲量。​

於是,他成了社群陰魂不散的大人物,他叫 Gary Vee。

(延伸閱讀:量產的誤解:高產,才是高品質的關鍵



​▋日更:不花資本,就能在商場取勝的內容做法​


Gary 分享的內容,很大部分都是在鼓吹觀眾、叫人量產發文。

​他一下子說:「臉書流量被低估得太嚴重了。」

​然後又說:「你再不經營短影音,就會徹底落後。」

​確實,要經營品牌能見度、賺取大量曝光和流量,如果「不斷更新」就能做到。

懂這道理的人很多。

​但有毅力維持日更的人,實在太少了。

​「給我每天發 5 – 15 篇貼文喔!」

​這是 Gary 上台演講,最愛用的口頭禪。​

他堅信,這是任何零資本的人,能從底層崛起再逆勢翻身的萬用解法。​


▋高產和高頻選哪個?都做!​


很多人看不慣 Gary 高調、粗暴的建議。​

但他聲量實在太大,更多人受到他的啟發開始投身內容創作行列。

​有粉絲在他開放問答的時候說:​

「每週發一篇高品質內容,或者每天都發文,但產出比較次等的內容,哪個好?」

​Gary 大聲拍桌說:「幹、嘛、要、選、擇?」​

「為什麼不能他X的兩件事都做?」

​Gary 說:「太多人不想打拼了。」

​大家都看到我 Gary 經營社群夠拼、夠成功。​

但又喜歡問這種問題:「有沒有更高效的作法?」​

Gary 的回覆是:「蠢蛋!辦法不只有高效、勤奮這兩種而已。」​

「我的方法是超級高效,又超級勤奮。兩個都要!」

​所以這題的答案就是:「每天頻繁發布高品質內容。」

​這問題心態就是錯的、是平庸的。

你要全心投入才行。​「我,就這樣做。」

​而你去看他經營的社群平台:IG、抖音、YouTube、推特、Threads、官網⋯⋯都在「超頻」更新。​

甚至每個平台還區分不同頻道、不同節目、不同型態的貼文種類。


​▋量產內容的方法:找攝影師全天紀錄​


從 2015 年開始,Gary 雇用貼身攝影師。​

除了上廁所,他的生活全程紀錄。

​在辦公室裡接電話、回粉絲的問與答、即興拍下白板上的塗鴉發貼文,都可以「出片」。

​Gary 就想讓大家親眼看到,自己不只嘴上說說:每個生活片段真的都是素材。

​他說「全心投入」,真的就是每分每秒投下去。​

「你渴望成功嗎?如果你還不每天發布 5 – 15 篇內容,那你根本不夠渴。」


​▋高效的內容方程式:紀錄自己,別創作

Gary Vee 研發一個內容量產公式:「Document, Don’t Create」。​

意思就是:「紀錄自己、別創作」。​

Gary 說:「很多住紐約的創作者來抱怨,說自己缺素材。」​

「別鬧了。你知道自己待在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大城市裡面嗎?」​

「紐約欸!拿起手機自拍,錄兩句正面的格言、上傳,有這麼難嗎?」

​聽到這建議的人,大多數都會默默點頭:「你說的是沒錯⋯⋯」​

Gary 說:「現在,手機拿出來,我來示範。」

​然後他就盯著粉絲開自拍模式,自己大方的在背景比讚。​

「這,就是日更的做法。」​

除了注入高濃度的「心靈雞血」,Gary 還有一套嚴謹的內容理論。​

紀錄不是為了眼前流量、按讚,是為了經營品牌。​

他把自己在努力過程中學到的事物無私分享、全心分享價值。​

過了 5 年、10 年再回頭看,這些都是寶貴的成長軌跡。​

「無私分享」就是內容高品質的秘訣。​

而 Gary 自己就這樣搞。​

在他的 4 百萬追蹤 YouTube 頻道裡,用「最舊影片」排序,真的可以看到他在 10 幾年前用超爛的鏡頭,在紐約街頭上分享內容的片段。


​▋紀錄的另一種用途:舊片再利用​


當你真誠、無私分享自己學到的知識,許多觀念、想法,必定會在將來準確命中。​

所以,你就能在多年以後引用貼文說:「看吧,這我早就講過的。」

​原來,Gary 所謂的「日更」,居然是用 5 年、10 年為單位在刻苦佈局。​

他的影片永遠不缺 30、40 歲,滿臉憂慮的粉絲徵求人生建議。

​Gary 也總是這樣說:「你意識到自己有多年輕嗎?你還能活幾個 10 年,想過嗎?」

​他 10 年前就開始這樣吃苦,20 年前,他還是這樣累積。​

「而你,才經營多久?你根本還是小朋友啊。」​

Gary 還要再繼續日更好幾十年。​

在知名的賴瑞 · 金訪問秀上,主持人問 Gary:「有什麼新平台是你看好的?」

​他說:「music 點 ly」

​「這是美國、中國青少年都愛用的平台,我關注它超久了。」​

高齡 83 歲的賴瑞 · 金,自己連手機簡訊都不用,完全沒抬頭就繼續下個提問。


​▋Music.Ly


Gary 最自豪的,是他有敏銳的「注意力」天賦。

​他在嘈雜的人群裡,一眼就能看到群眾注意力的「漲跌波段」。

​「注意力」是世上最值錢的資產,也是最被低估的寶藏。

​Gary 說:為什麼推特跌落社群寶座?因為它的演算法沒考慮「興趣圖譜」。​

人們更愛「興趣優先」的平台,不再喜歡「社交優先」。

​2016 年的訪問裡,Gary 說:「music.ly 就有這潛力。」

​music . ly 是個有點無腦、讓青少年配著流行音樂、上傳自己對嘴影片的平台。

​它在 2015 年嘗試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但因為經營不善只好退出。​

之後,它被一家叫「字節跳動」的公司收購、專攻海外市場。​

收購後的產品新名字叫做「抖音(TikTok)」。​

這則賴瑞 · 金的訪問影片,底下熱門留言說:「哇靠,這傢伙在專訪上預測抖音崛起啊」。​


▋對注意力操作「當日沖銷」的交易​


「當沖」是在股票市場裡看準漲跌,然後在交易日當天快速買進、殺出的交易策略。

​「當沖」象徵交易人眼光精準、心臟大顆的投機風格。

​Gary 說:別覺得小朋友對嘴、跳舞、做不雅舉動的平台很蠢。​

過沒多久,所有行銷人都得在上面經營。​

你覺得蠢、你不想經營,是你家的事。

​但別自負了,市場不會因為你的意見就轉向。​

你的客戶,還有你將來的客戶,有一天都會在上面。

​Gary 說得沒錯。

​在 2024 的今天,抖音佈局已經是國際行銷會議的重點環節。

​Gary 繼續提倡:「社群注意力實在被低估得太嚴重了。」

​所以,他組建團隊瘋狂產文、撈取流量。​

他對「注意力資產」不斷低價搶進。​


▋社群抖音化​


Gary 分析,抖音勝出的根本原因,是它的演算法會根據群眾喜好推播。

​使用者會看見內容,不是因為他追蹤了創作者,也不是因為他是創作者的親友。

​內容會出現,純粹是因為演算法根據喜好「餵給你」。​

只要內容吸睛就會被「有感的人」看見。​

哪怕粉絲少少的創作者,只要內容「中了」,也可能一夕爆紅。

​而平台的觀眾只要滑著一則又一則的新內容,持續被演算法刺激餵養,注意力就很難收回。​

一不留神,居然又多滑了 1 小時的手機,根本戒不掉。

​於是,推特修改演算法、IG 修改演算法、臉書修改演算法⋯⋯​

所有的平台都邁向抖音化(TikTokification)、搶奪注意力。

​當 Gary 記錄這些知識的時候,成年人幾乎都還不曉得他在說什麼。​

「紀錄自己,別創作。」​


▋用興趣圖譜驗證行銷

Gary 的新書寫道:「品牌可以每天發文、發高品質的內容。」

​然後,根本不用猜測哪篇素材成效會最好。​

直接用演算法當場實證。表現好的拿去投廣告、表現不好的放一邊。​

小公司、創作者也完全可以這樣做。​

「現代社群媒體,內容就是一切。」

──

​Gary Vee 除了瘋狂日更之外,他的本業是什麼?

​•《紐約時報》5 度暢銷作家,今年剛出一本新書叫《注意力當沖》

• 媒體公司 VaynerMedia 的創辦人兼執行長、營運長

• Uber、臉書、推特的天使投資人

• 激勵演講家

• 工作狂

raw-image


avatar-img
34會員
81內容數
SEO|數位寫作|內容行銷 ── 用文字創造利潤的變現知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爲什麽還每天匯報自己幹什麽? 大家也許很奇怪,不用連休息都每天出post來匯報吧?我只是想以這個為動力來支持自己,並記錄一下如果一人工作室,來製作MV、有聲小説,並慢火經營Youtube頻道等的創作日志。 也希望大家真切感受到,所謂的創作並不如大家所見,很快就能完成的一個過程。從策劃到出成品
Thumbnail
在人人都用網路社交的年代,任何人、事充斥眼簾,但昨晚在Threads一個串文,留了我一大步,內容反應時下許多問題,卻似乎也衍生許多契機。 這名作家已出書,所以稱他為作家,至於書的內容像自傳也是紀錄,因為他在Threads上追蹤數7000多人,我不是他的追蹤者,因為他的舉動我並不忍心認同,在
周日有同事將去看球賽的短視頻發在微信影音號. 24小時就超過6萬的瀏覽 , 真的很惊人啊 ! 世事就是這樣的, 無心插柳柳成蔭. 想想一個人物想通過現在的自媒體, 來達到宣傳效果 苦苦經營了幾年, 總流量才3萬多. 故在這個快速傳播的環境 , 找題材及話題, 可以瞬間抓住 觀眾的眼球,
Thumbnail
在方格子也入駐了滿兩個月,發文接近30篇,不曉得大家看到我的文章都是些什麼感受。其實不只是方格子,我在threads上也有發文,並在一個月內做到了2000多人追蹤,連我自己也很訝異,因為這是我25年來第一次認真經營社群媒體。
Thumbnail
https://www.instagram.com/p/C6tAP3KJm0M/?utm_source=ig_web_button_share_sheet&igsh=MzRlODBiNWFlZA GaryVee 可能是我認識最早在自媒體啟發人成長的老師,今天看到他給工作狂下了不同的註解,感覺很有趣
Thumbnail
這一週的FB粉專追蹤人數增加的飛快,在期待但未預期的心情之下,在昨天達到了萬人追蹤,大家可能知道或不知道,經營粉專的人對於萬人追踨大概率都會是一個目標,因為當你被萬人追蹤的粉專的人來按讚或留言時,你會收到這樣的訊息: 所以謝謝減肥KOL群的大夥在這個月的幫忙推廣老爹的粉專。這些夥伴大部
Thumbnail
每次經營到疲憊 灰心時 看到留言 少少訂閱時 還是認份更新起來 至少有人是支持且想看? 曾經有個知名網紅說過 他拍了200支 快不行 走不下去 公布說不拍了 後來有個香腸伯說你要繼續 我每天習慣看你了 好似8點檔概念 習慣 如同家人? 就像大陸直播主 是很拚
Thumbnail
如何在Threas上漲粉? 前陣子在Threads上看到有人說自己連續14天,每天發3篇文,粉絲數漲了1000。抱著實驗精神(質疑)想說那我也來挑戰看看好了,今天就來分享我的實驗結果。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爲什麽還每天匯報自己幹什麽? 大家也許很奇怪,不用連休息都每天出post來匯報吧?我只是想以這個為動力來支持自己,並記錄一下如果一人工作室,來製作MV、有聲小説,並慢火經營Youtube頻道等的創作日志。 也希望大家真切感受到,所謂的創作並不如大家所見,很快就能完成的一個過程。從策劃到出成品
Thumbnail
在人人都用網路社交的年代,任何人、事充斥眼簾,但昨晚在Threads一個串文,留了我一大步,內容反應時下許多問題,卻似乎也衍生許多契機。 這名作家已出書,所以稱他為作家,至於書的內容像自傳也是紀錄,因為他在Threads上追蹤數7000多人,我不是他的追蹤者,因為他的舉動我並不忍心認同,在
周日有同事將去看球賽的短視頻發在微信影音號. 24小時就超過6萬的瀏覽 , 真的很惊人啊 ! 世事就是這樣的, 無心插柳柳成蔭. 想想一個人物想通過現在的自媒體, 來達到宣傳效果 苦苦經營了幾年, 總流量才3萬多. 故在這個快速傳播的環境 , 找題材及話題, 可以瞬間抓住 觀眾的眼球,
Thumbnail
在方格子也入駐了滿兩個月,發文接近30篇,不曉得大家看到我的文章都是些什麼感受。其實不只是方格子,我在threads上也有發文,並在一個月內做到了2000多人追蹤,連我自己也很訝異,因為這是我25年來第一次認真經營社群媒體。
Thumbnail
https://www.instagram.com/p/C6tAP3KJm0M/?utm_source=ig_web_button_share_sheet&igsh=MzRlODBiNWFlZA GaryVee 可能是我認識最早在自媒體啟發人成長的老師,今天看到他給工作狂下了不同的註解,感覺很有趣
Thumbnail
這一週的FB粉專追蹤人數增加的飛快,在期待但未預期的心情之下,在昨天達到了萬人追蹤,大家可能知道或不知道,經營粉專的人對於萬人追踨大概率都會是一個目標,因為當你被萬人追蹤的粉專的人來按讚或留言時,你會收到這樣的訊息: 所以謝謝減肥KOL群的大夥在這個月的幫忙推廣老爹的粉專。這些夥伴大部
Thumbnail
每次經營到疲憊 灰心時 看到留言 少少訂閱時 還是認份更新起來 至少有人是支持且想看? 曾經有個知名網紅說過 他拍了200支 快不行 走不下去 公布說不拍了 後來有個香腸伯說你要繼續 我每天習慣看你了 好似8點檔概念 習慣 如同家人? 就像大陸直播主 是很拚
Thumbnail
如何在Threas上漲粉? 前陣子在Threads上看到有人說自己連續14天,每天發3篇文,粉絲數漲了1000。抱著實驗精神(質疑)想說那我也來挑戰看看好了,今天就來分享我的實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