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5|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散文小品──我喜歡的作家 (3)

這篇是【我喜歡的作家】系列文3。 

介紹兩位女作家──張曼娟、張小嫻。 

張曼娟

張曼娟

張曼娟,世界新專畢業後在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修中國文學,畢業後留於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直到攻取碩士及博士學位。 

曾獲《明道文藝》「第三屆全國學生文學獎」大專組小說首獎、中華民國教育部「文藝創作小說獎」第一名、「中華文學散文獎」第一名、第十一屆中興文藝獎小說獎。 

初期在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文藝創作組任教,後來在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教學長達二十年。198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緣起不滅》。1996年8月應邀至香港中文大學任教。曾任職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專任教授,以古典詩詞、現代新詩、現代散文等課程為主。2013年7月從東吳大學辭職。也於2005年成立張曼娟小學堂並聘請專業師資(黃羿瓅、張維中)等,教授更多學生有關作文及古詩詞歌賦。 

曼娟老師的小說集,我大部分都看過,像是《海水正藍》、《笑拈梅花》、《鴛鴦紋身》、《我的男人是爬蟲類》、《喜歡》、《彷彿》、《煙花渡口》、《時間的旅人》等。散文看得比較少,看過《緣起不滅》、《百年相思》、《人間煙火》、《風月書》、《當我提筆寫下你:你就來到我面前》、《只是微小的快樂:便足以支撐這龐大荒涼的人生》、《我輩中人》、《以我之名 : 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等。 

老師也寫過歌詞,像是與鳳飛飛、周治平等歌手合作過兩首歌〈靜靜燃燒的夏夜〉、〈江南有雨嗎〉,後來又為張清芳量身打造兩張專輯《等待》、《感情生活》的歌詞、文案,甚至還入圍過金曲獎最佳作詞人,與華語流行樂壇的淵源,可說相當深厚。

 

張小嫻

張小嫻

張小嫻,1967年11月3日出生於香港,未婚,曾在無線電視及亞洲電視擔任編劇,言情小說和散文作家。 

無線編劇的代表作為黃日華、溫兆倫主演的《義不容情》;亞視則為《佳偶天成》,由關詠荷、張國強主演。 

張小嫻就讀於香港浸會大學,主修傳理系。1993年為《明報》撰寫「嫻言嫻語」(後改名為「貼身感覺」)專欄文章。1994年以在《明報》連載的《麵包樹上的女人》聞名文壇,是繼亦舒後,香港最受歡迎的言情小說家。 

1995年6月在《蘋果日報》開專欄「禁果之味」(筆耕至2000年9月15日結束),隨後加盟皇冠出版社,並於當年出版《三個A Cup的女人》。1997年5月出版的《荷包裡的單人床》進入香港暢銷書排行榜首。 

1998年創辦香港第一本本土女性雜誌《AMY》,任總編輯至2008年。從1999年3月《AMY》創刊號開始連載《Channel A》小說,每個短篇小說的人物相連,形成一個長篇故事。2005年,《Channel A》系列中的《那年的夢想》改編成22集時尚都市情感劇《如果月亮有眼睛》,這是她第一部被影視化的作品。 

我個人比較喜歡她早期的作品,像是1994年【麵包樹系列】的《麵包樹上的女人》,1996年【都會愛情系列】的《三個A CUP的女人》、《荷包裡的單人床》、《三月裡的幸福餅》等。她在1998年的《是誰拿走了那一雙雪靴》,是【短篇小說集】。散文的話,印象比較深的是《貼身感覺》、《禁果之味》。 

張小嫻的文字在華文世界作為愛情格言被廣泛引用。她在《荷包裡的單人床》的一句:「世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由於被誤以為出自泰戈爾的作品,而一度引發爭議。其後張小嫻於個人網誌澄清有關文字是確實由她親手寫的。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圖片來自網路搜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