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7/2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影評】《在那開滿花的山丘,我想見到妳》:理性或感性。

《在那開滿花的山丘,我想見到妳》電影劇照。

《在那開滿花的山丘,我想見到妳》電影劇照。

福原遙大概是我近年看了最多作品的日本演員,因此《在那開滿花的山丘,我想見到妳》電影化的消息釋出後就保持關注,可是接連傳來的卻是日本資深影評人給出的極度負評,但緊接著入圍多項日本電影學院獎,反而讓人迷迷糊糊。縱使期待不減,但仍不免浮現出擔心來。

實際觀賞後,能完全明白電影的瑕疵,譬如角色的心境轉變絕對能再修整、譬如明明要是皮包骨的孩童卻看來豐滿圓潤、譬如水上恒司有時會把面臨戰爭的恐懼麻木與憂心演成殺人魔的詭異僵直(並入圍最佳男主角)等等,而這些還不關乎被神格化的特攻隊與任何政治立場,不關乎故事究竟是要「反戰」還是「反戰敗」,或者它講得清不清楚。

所以在我看來,其實該武斷這是部差片嗎?卻發現在種種問題背後,電影有著非常強烈的意念,且具有足夠的能力來引人思考。這就有趣了,在一個各方面都不完美的電影裡有著無法忽略的意念,那麼最後到底會是理性還是感性更勝一籌?

《在那開滿花的山丘,我想見到妳》電影劇照。

《在那開滿花的山丘,我想見到妳》改編自在TikTok上引起迴響的汐見夏衛的輕小說,描述喪父的少女接受不了父親離開的理由,留下連一件衣服都買不起的母親與自己,於是對未來茫然,也對生活厭煩,然而一次的離家,竟睡醒在二戰時期的日本。

此時穿越的邏輯已經不重要,因為更讓人好奇的是這突然出現的未來少女,竟然馬上被居民接納,還能用勞力換取飲食、衣著、甚至住所?不是要批評善良,當然也能解釋成是和特攻員的情感開端,不過畢竟是戰爭,所以食物的珍貴、人性的變異,在電影裡是有被過度簡化及美化的。

雖然成為影響觀感的原因,但不見得是真正的問題。正因為有這樣的極端性,才能讓一個嚷嚷著日本會戰敗的少女,有資格對特攻員訴說生命的意義:不是為國捐軀,而是思考自己存在的價值,並保護珍視的一切。

《在那開滿花的山丘,我想見到妳》電影劇照。

反戰意念濃,但可能嗎?所以電影對戰爭狀況的描寫其實不多,對生命的意義才是深度挖掘,情感顯然想成為導向。當過去的人,故事中的角色無法改變命運,但看電影的我們,由我們主導的未來呢?

還不是單方面要你接受訓斥,而另以父親和特攻員的結局,告訴你「選擇」也有它的價值。

不過坦白說,比起福原遙和水上恒司既有反戰象徵又有英雄主義的情感關係,我更喜歡出口夏希與伊藤健太郎的正統純愛,而且角色的單純很有意思。出口夏希真的就如同情竇初開的學生必須送別初愛之人,即使是微小的付出和情緒轉變,都好讓人心碎,而伊藤健太郎明明是面臨死亡的少年,但要堅強、要樂觀、要不讓她心碎。真的只是因為愛情。而在純愛之下,他們的故事其實用了最簡單的方式講出戰爭的殘酷。

《在那開滿花的山丘,我想見到妳》電影劇照。

汐見夏衛的設定很聰明,明明是把日本拍爛的「死人純愛」搭上二戰歷史,換個方式,一樣有時間限制,一樣無法改變,然而訴諸戰爭,就不再只是兩個人的故事,而是每個人。還珍貴的是導演成田洋一維持了前部出道長片《光を追いかけて》的細膩和矛盾,讓電影不煽情,沒有大力的配樂就是要你哭,而透過福原遙的時代記憶和突破性的表演傳達思想與情感,反而就有可能讓人忽略瑕疵,體會角色。

但歷史不能改,角色也始終帶著「因為會戰敗所以不要犧牲」來貫徹所有反戰意念,於是這麼一部講述生命比為國捐軀還重要的電影,最後不論是被感性的理解成「反戰」,還是理性的理解為「反戰敗」,似乎都有其道理在。如果你想要求作者和編導講清楚,那他們也想要求你別想太多。

《在那開滿花的山丘,我想見到妳》電影劇照。


電影評價:C+

台灣上映日期:2024.07.19

台灣代理片商:政駒 Pigeon、可樂電影




「躲在電影裡的詩人」社群平台:

Instagram(主要):https://www.instagram.com/cinemawriter_1/

FB:https://www.facebook.com/cinemawriter1

Letterboxd:https://boxd.it/38NRd

Goodreads:https://www.goodreads.com/user/show/144739427-cw-gray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躲在電影裡的詩人:航電影的海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