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不同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自己眼裡可能是大事,但別人眼裡是小事。

每個人看事情的輕重性本來就不一樣也沒有對或錯。


如果希望自己不好時也會有愛自己的人,因為這樣一直幫助別人,而去施壓別人,造成不舒服感這樣不是本末倒置,一個人的付出本質上是美意,對方要怎麼看待的就並不需要太多期待,如果對方想報答,表示對方心存感激,這樣子就要好好平等待遇。

緣分很不容易,不是想來就會來,大部分都是人生的過客,你對人好人一定都會知道,念久了彼此之間都有心腸好,社會就會很暖心,反之則惡社會必有恐懼。


換個念頭,如果抽到不好的緣分,這表示你們不互欠,所以也不必強求。

好比方,一隻小鳥在路上,有人看到會帶上到學校教室上課,同學希望幫助小鳥,但鳥會叫勢必會影響到多數的同學,按理說是大家都知道,但就是少數的人不知道,不知道會打擾別人,只認定自己是做了好事。

美意這件事本質是好的,但遇到問題要問問師長和同學,上面的事件就是沒有問過自行帶,同學們知道她有愛心就沒說什麼,但那同學連續的三天都帶著小鳥,老師都去關心她,她還是不知道不能帶,畢竟大家不喜歡尷尬,所以都用委婉的方式告訴她。

用強力的方式反倒那同學起了反感,認為大家都針對她,真的不知該說什麼,大家也拿她沒則。

    avatar-img
    1會員
    27內容數
    分享自己的生活見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みや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家都是單一個體,有不同的想法,造就世間的多樣貌。 一個人的口吻表示,可以因應他個人的思維,說話也是一門藝術、知識,但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傾聽者,好的傾聽可以瞭解說話的人想表達事情的脈絡。 大家有看過或聽過,人們在傳達事情時,傳遞的過程中經過越多人,最終聽到的人結果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這個微妙的落
    如標題一樣,I傾向的人好比像是月亮,不是自然發光體,沒法像E傾向的人自帶更多熱情。 I向人需要跟多思考空間去審視,該什麼場合講什麼話比較洽當。 遇到E向人的直球對話,難免不知道怎麼接話,尤其有一種E向人在講話時真的不經大腦,讓I向人真的很不尊重,是當場可以吐血的那種。 I向人就可能會翻白眼,直
    大家都是單一個體,有不同的想法,造就世間的多樣貌。 一個人的口吻表示,可以因應他個人的思維,說話也是一門藝術、知識,但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傾聽者,好的傾聽可以瞭解說話的人想表達事情的脈絡。 大家有看過或聽過,人們在傳達事情時,傳遞的過程中經過越多人,最終聽到的人結果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這個微妙的落
    如標題一樣,I傾向的人好比像是月亮,不是自然發光體,沒法像E傾向的人自帶更多熱情。 I向人需要跟多思考空間去審視,該什麼場合講什麼話比較洽當。 遇到E向人的直球對話,難免不知道怎麼接話,尤其有一種E向人在講話時真的不經大腦,讓I向人真的很不尊重,是當場可以吐血的那種。 I向人就可能會翻白眼,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有些人懂得“感同身受”和換位思考。他們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因此更懂得尊重他人。 真正的尊重是一種平等的心態,不仰望不俯瞰,不卑不亢。層次越高的人,越能理解尊重意味著平等、價值、人格和修養。相反,層次低的人,常常自私、目光短淺,自以為是地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指責別人。他們看不到自己身上的缺點,卻
    什麼是三觀相同的人???重要嗎? 我想,或許不是百分之多少的雷同處 而是,讓彼此都能有舒服的表達方式 能在對方面前做自己而不感到負擔與窘迫 若此,就算三觀再不同,有何可或不可? 因為,我是我,你是你,他是他,她是她 有時,有人話說的輕巧,只是因為他沒有不如意過 不懂得,在不順遂的人生路
    Thumbnail
    從無看有,是閱讀《有些事不必在意》時促發的感受。 諸如書 中所言:「比起在意其他人的批評,從自己做的事情中得到成就感更為重要。」他人的批評就像是自己認為他人眼中的自己,可能是另一個角度透視的自己,也可能是從未察覺的自我,是未曾認為的有,是以為的無。但透過從自己做的事情中得到成就感就像是落實有,從實
    Thumbnail
    如果說不該用是非對錯、善惡去定義任何人。那麼該如何分善什麼是對的環境、對的人。既然不該有二元對立存在,我們接觸的人、所處的環境應該就是所謂的「有益於我」的。「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句話很好的詮釋了內心的疑惑。 一切都來自於自己如何看待身邊的人、事、物。分別心也是由既定存在的價值觀形成的。在自己的
    Thumbnail
    身處於二維的世界。我們經常用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來定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 是我們深處於這個世界的共通語言及維持社會正義、道德標準的方式。 讓我們能明白對方所要傳達、表達的意思、理念。但真的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嗎?都來自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讀吧!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能的反應,不一定得要照單
    Thumbnail
    做事,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瘋。 ➡️因為我們不是他/她,事情處理模式不會一樣相同。 若能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一想就通。 ➡️因為問題就出在自己身上。 高度不一樣,胸懷和格局就不一樣。 ➡️開闊心胸,心自然開懷。 心小,任何事情都是大事。 ➡️鑽進牛角尖,悶死自己。 心大,任何事情都
    我們需要理解在自己心中的好不見得是他人心中的好。 我們所認為的不好也不見得是別人認為的不好。 我們需要理解自己希望他人能避免遭受的挫折,或許是其生命中必經的重要轉折。 莫以自己對生命樣貌片面的認識,輕易插手他人的人生課題。
    這個世界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的觀點,多少的認知與解讀, 因此,失敗是正常的,被拒絕是正常的; 當我們成功了、被認可了, 我們會感激,並且珍惜種種的機緣, 當我們用這樣的角度與態度看待人事物,就不會那麼糾結著要完美了。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因此,藉由關心他人,也是在關心自己,這兩者並沒有什麼不同。讓自己過得好的同時,也可以讓別人也過得好,這兩者是可以兼顧的。縱然自己看來似乎沒有什麼讓別人羨慕之處,但只要自己認為自己過得好,那就是如自己所定義的那樣。凡事感恩,即使自己沒有他人所認定的那些物質條件,還是值得感
    有些人懂得“感同身受”和換位思考。他們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因此更懂得尊重他人。 真正的尊重是一種平等的心態,不仰望不俯瞰,不卑不亢。層次越高的人,越能理解尊重意味著平等、價值、人格和修養。相反,層次低的人,常常自私、目光短淺,自以為是地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指責別人。他們看不到自己身上的缺點,卻
    什麼是三觀相同的人???重要嗎? 我想,或許不是百分之多少的雷同處 而是,讓彼此都能有舒服的表達方式 能在對方面前做自己而不感到負擔與窘迫 若此,就算三觀再不同,有何可或不可? 因為,我是我,你是你,他是他,她是她 有時,有人話說的輕巧,只是因為他沒有不如意過 不懂得,在不順遂的人生路
    Thumbnail
    從無看有,是閱讀《有些事不必在意》時促發的感受。 諸如書 中所言:「比起在意其他人的批評,從自己做的事情中得到成就感更為重要。」他人的批評就像是自己認為他人眼中的自己,可能是另一個角度透視的自己,也可能是從未察覺的自我,是未曾認為的有,是以為的無。但透過從自己做的事情中得到成就感就像是落實有,從實
    Thumbnail
    如果說不該用是非對錯、善惡去定義任何人。那麼該如何分善什麼是對的環境、對的人。既然不該有二元對立存在,我們接觸的人、所處的環境應該就是所謂的「有益於我」的。「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句話很好的詮釋了內心的疑惑。 一切都來自於自己如何看待身邊的人、事、物。分別心也是由既定存在的價值觀形成的。在自己的
    Thumbnail
    身處於二維的世界。我們經常用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來定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 是我們深處於這個世界的共通語言及維持社會正義、道德標準的方式。 讓我們能明白對方所要傳達、表達的意思、理念。但真的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嗎?都來自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讀吧!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能的反應,不一定得要照單
    Thumbnail
    做事,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瘋。 ➡️因為我們不是他/她,事情處理模式不會一樣相同。 若能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一想就通。 ➡️因為問題就出在自己身上。 高度不一樣,胸懷和格局就不一樣。 ➡️開闊心胸,心自然開懷。 心小,任何事情都是大事。 ➡️鑽進牛角尖,悶死自己。 心大,任何事情都
    我們需要理解在自己心中的好不見得是他人心中的好。 我們所認為的不好也不見得是別人認為的不好。 我們需要理解自己希望他人能避免遭受的挫折,或許是其生命中必經的重要轉折。 莫以自己對生命樣貌片面的認識,輕易插手他人的人生課題。
    這個世界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的觀點,多少的認知與解讀, 因此,失敗是正常的,被拒絕是正常的; 當我們成功了、被認可了, 我們會感激,並且珍惜種種的機緣, 當我們用這樣的角度與態度看待人事物,就不會那麼糾結著要完美了。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因此,藉由關心他人,也是在關心自己,這兩者並沒有什麼不同。讓自己過得好的同時,也可以讓別人也過得好,這兩者是可以兼顧的。縱然自己看來似乎沒有什麼讓別人羨慕之處,但只要自己認為自己過得好,那就是如自己所定義的那樣。凡事感恩,即使自己沒有他人所認定的那些物質條件,還是值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