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6|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別把吃苦當吃補!你也會落入吃苦陷阱嗎?

不知道大家從小到大有沒有常被灌輸一些觀念

像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吃苦就是吃補、吃虧就是佔便宜⋯⋯等等

這些語句從小就在教育我們,

受委屈、受到不合理待遇都是一件正常甚至值得開心的事,

因為那表示對方看重我們、想要鍛鍊我們,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你吃的苦是什麼苦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些商業二代接班的採訪,

有些二代會說「我一開始接班都是從打掃開始學起。」「我就是從最基層開始做。」

諸如此類的訪談內容。

這種訪問通常是為了營造二代的親切、肯吃苦的形象,

那為什麼要營造這種形象?就是因為大眾提倡「肯吃苦」才是美德。

但事實上二代接班是這樣的流程嗎?

我身邊的二代,沒有一個真的是從打掃開始做的

因為打掃跟實質成績一點關係都沒有。


曾經有一個二代接班,他非常有想法,

想著我就從最基礎的崗位開始做起,

開始天天加班到半夜,為了給員工與爸爸一個好印象,

但最後他爸爸說:「你要吃的苦不是這種苦。」

當時他不懂爸爸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

直到他開始做上層崗位的時候才理解,

基層的苦,是世俗、是奔波,是被動的苦。
上層的苦,是成長、是改變,是主動的苦。

日復一日做同樣的事,看似努力,實則原地踏步,沒有實質性的成長,

這不是一個自我栽培的態度。


所以應對到職場上,如果你做的都是取代性高、重複繁瑣的事物,

那就不會有實質性的合理報酬與成長機會,

這時候去說「我吃了很多苦」是沒有用的,

反而只會讓人覺得你是個可以被壓榨的人,

「既然你標榜吃苦是你的成就,那你就多吃一點吧,因為你也只能吃苦了。」

這是老闆心目中最實際的話。


是打壓還是吃苦

除了職場之外,

還有一種是最容易發生在華人親子關係上的吃苦,

就是「刻意創造苦難」

有些父母家境中上,但卻害怕小孩養成鋪張浪費的消費習慣,

因此只滿足小孩最低的溫飽需求,甚至灌輸小孩我們的生活很辛苦等等說法,

例如:孩子想買玩具,父母劈頭就說太浪費,小孩子買那麼貴的東西幹嘛。而不是去了解孩子為什麼想要?為什麼是這個玩具?小孩現在有什麼需求?

自己的慾望在還沒有被理解的時候就被打壓

小孩因此自卑、認為自己生活在苦難環境中是理所當然的,

不浪費是不浪費了,但小孩心裡的其他面向呢?

會不會因此有不配得感?會不會從此消費充滿罪惡?或是有報復性消費的心態?

這是方方面面都會受影響的事情。


很多父母都會跟小孩講賺錢不容易,

但不容易在哪?很多人並沒有教小孩。

以為就是辛苦、勞動、付出時間,

這樣的辛苦往往只能賺到吃不飽也餓不死的薪水。


而被打壓久了的孩子,在面對職場不合理待遇的時候,

也會不敢爭取應有的福利,

因為他們總會想「這樣已經很好了」、「如果爭取了變更糟怎麼辦」,

但外面有許多企業的老闆,是抱持著「你不爭取我就不主動」的心態,

這些孩子從小跟權力關係(父母)溝通時只一味的被打壓,

完全沒有學習到該怎麼談判,就是因為父母沒有給他足夠的空間,

長大後又怎麼能在職場上面對權力關係時,爭取應有的權益呢?


吃苦是不是吃補

吃苦當作吃補這句話真的很常聽到,

但你到底要「補」什麼呢?


很多人花太多的時間、吃很多苦,

就是想藉此證明自己「有價值」

但吃苦真的只能證明「你很會吃苦」,

跟成果如何是一點關係也沒有的。


要思考這個苦能不能被當作補,

就要從「結果」去推論,

才能知道這個「補」究竟有沒有補對地方,

例如:你希望能讓薪資提升,於是你花更多的時間加班、做報告,希望能讓老闆看見你。
但這時有另一個同事,直接將他負責的某一樣項目成果放大,藉此去跟老闆談加薪。

那這時候你吃的這些苦、花的這些時間,或許還沒有對方一通電話來得快速有效。

有些人可能就會因此自怨自艾,覺得自己的付出沒被人看見,

這樣不是很可惜嗎?

因為太會吃苦,反而損失了自己的機會,

這是多令人惋惜的一件事!


所以吃苦真的不代表會變為人上人,

反而很高機率是不被善待的自我催眠,會讓自己越陷越深,

想成長、想變好,一定要分辨什麼是苦、什麼是補,

期待大家都能一起當個不吃苦只吃補的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