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9|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慈悲 龍德上師:佛陀放棄苦行,五比丘為何離開?

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淨飯王要五比丘去陪 釋迦牟尼佛,隨侍在側伺候祂、保護祂,五個人後來都跑到鹿野苑去。

後面三個人,當釋迦牟尼佛修苦行接受牧羊女供養,正常的飲食、洗澡(在河水裡洗澡),說:「哎!我跟你苦行,你竟然接受牧羊女的乳糜(羊奶稀飯)」也離棄祂。

是不是很沒道理?所以,「修行」要行不苦不樂的中道,發現自己的修行錯誤要調整,不斷地調整,越來越靠近真理就是修行。

讀了《佛說四十二章經》會發現,修行不在乎外相和方法如何,而是在於你的「心」有沒有越來越靠近菩提正覺,有沒有越來越靠近到最後會互相融合,會體現、會相應。

當 釋迦牟尼佛發現修行錯誤,這樣的苦行連身體都快要死掉。喝露水、日食一麻一麥,每天吃一個麻子、一顆麥子,頭上都是鳥大便(禪修頭上都疊起來鳥大便),發現這樣就算死了也不會證道,後來就接受供養,結果都離棄祂。

人世間有很多事情無明的時候,做出的事情都讓人感嘆。

《佛說四十二章經》:「度憍陳如等五人,而證道果。復有比丘,所說諸疑,求佛進止。世尊教敕,一一開悟。」

學佛修行的人,如果你的「心」在佛法的真理正道上面,學很多、背很多,每天拜、每天念,功課很多,內心有沒有覺悟?懂不懂什麼是真實的自性?要越來越靠近這個實相,才是目的。

所以,要問自己有沒有在修行?有沒有精進?有沒有越來越靠近實相?才是「修行」的核心價值。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info/events.php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觀音山吉祥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