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6|閱讀時間 ‧ 約 29 分鐘

臺灣 368 鄉鎮計畫 10|臺南 ◦ 官田|藏有淒美故事的紅菱之鄉

臺南官田位於嘉南平原,氣候高溫濕熱,非常適合栽種菱角、稻米、甘蔗和芒果等農作物,其中,菱角種植的面積與產量更是全國第一,贏得了「紅菱之鄉」的美譽。

raw-image

由於官田位處中央山脈背風處,冬天的雨水相當稀少,當地農民為了避開旱災,便積極開闢池塘、埤圳等設施,這些大小不一的蓄水之處,與這片土地的物產豐饒息息相關,也成為了官田的特色之一。

◦ 官田的過去


官田舊稱「官佃」,在 17 世紀,荷蘭統治臺灣的時期,此地是「王田」,屬於官方用地。
到了明鄭時期,鄭成功將王田改為「官田」,改由文武百官招募佃農屯墾,漢人聚落逐漸形成,故稱「官佃」。
清朝時期,此地又改稱為「官田庄」,在臺灣光復後,改設官田鄉,直到 2010 年,臺南縣市合併改制為直轄市,官田鄉改制為「官田區」。

無論怎麼改,意義變化不大的「官田」,展現了農業在此紮根的時空背景。

◦ 官田重要活動:官田菱角節(每年 10 月)


每年 9 月到 10 月,是菱角的盛產期,從新營往台 1 線南行,沿途能見到許多菱角田、賣水煮菱角的攤販,以及農民們忙著採收的田園風光。

到了當地,我騎車鑽入小巷,和穿著青蛙裝,正在採收菱角的婦女們打招呼。
菱角採收上來後,路邊的攤販邊洗邊賣,我也幸運嚐到了最新鮮的菱角。

近年來,當地區公所配合了「社區營造」的計畫,以影片記錄了在地人文風光,讓民眾能用不同角度感受「紅菱之鄉」的獨特魅力。

◦ 官田景點一日遊

01|烏山頭水庫風景區:嘉南大圳的心臟


在 1930 年完工的烏山頭水庫,是嘉南大圳主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日治時期,臺灣最大的水庫。
水庫橫跨六甲區與官田區,從高空俯視,蜿蜒的湖岸線像極了珊瑚礁,因此得到了「珊瑚潭」這個稱號。
水庫周邊規畫得相當完善,除了有露營區、烤肉區、親水公園和遊船碼頭,還有紀念在建造水庫時,因意外和疾病殉職的歷史文物,是個值得花一天好好探索的地方。

烏山頭水庫風景區
開放時間:0800-1730
位置:臺南市官田區八田路三段 500 號

02|天壇:為水庫帶來風調雨順的好運


在前往珊瑚橋的途中,經過了天壇,讓我摸不著頭緒,在現代化建築與水利設施環繞的地區,怎麼會冒出這樣一座古色古香的宮殿?
這座建築,是以中國北京的天壇為概念作設計,在 1973 年建造而成。
在古代,皇帝會在天壇舉行祈禱風調雨順的祭天儀式,因此,這座天壇也身負為烏山頭水庫帶來好運的重責大任。

天壇
開放時間:0800-1730
位置:臺南市官田區八田路三段 500 號

03|八田與一紀念園區:雕像前的鮮花


距離烏山頭水庫風景區不遠的八田與一紀念園區,是為了紀念嘉南大圳建造者八田與一所設立的。
1910 年,從東京帝國工科大學畢業的八田與一,選擇臺灣作為事業的起點,在十年後提出「官佃溪埤圳計畫」,開始了建造嘉南大圳此龐大工程,為臺灣穀倉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過去曾經荒廢的紀念園區,在 2009 年進行翻修,並於 2011 年完工。
為了貼近日式建築美學,當時負責修復工程的技師還飛到了八田與一的故鄉—石川縣進行考察,並以日本木匠技術為翻修依據。

讓我流連許久的,是在紀念園區一角,八田與一的妻子外代樹的銅像。
當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八田與一被派遣至菲律賓,他所搭乘的輪船卻在航行途中遭到美軍魚雷轟炸而沉入海底。
妻子一人帶著八名兒女,來到了烏山頭,在戰爭中努力的活著。
1945 年,日本戰敗,所有日本人都將被遣返回日本,外代樹捨不得離開丈夫投入大半輩子為臺灣奉獻的地方,毅然決然跳入了烏山頭水庫的放水口,投水自盡。
直到現在,外代樹的雕像前,時常有人放上鮮花,藉以紀念這段堅定的情感。

八田與一紀念園區
開放時間:0900-1600,週三公休。
位置:臺南市官田區嘉南里 66 號

◦ 飛越臺灣



*空拍作業均於合法活動空域進行,飛行期間依民航法規與建築物和人群保持規定之距離,並搭配變焦及後製,屬合法飛行。
*引用圖文者,應註明出處。圖文禁止不當或違法使用,違反者需自負法律責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島遊不在家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