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後感:《離開後留下的東西:遺物整理師從逝者背影領悟到的生命意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離開後留下的東西:遺物整理師從逝者背影領悟到的生命意義 / 金璽別

對我們而言,真正留下的不是房子、金錢、名聲,而是曾經深愛過的誰,以及被深愛過的記憶。

我們人的一生,必須經過「生與死」,每人必須走完自己的一生,親人或其他至親的人未必可以走出傷痛地幫自己曾經最愛的人整理遺物,或處理死亡現場。因此他們需要「遺物整理師」。這書透過「遺物整理師」的職業告訴讀者他對「生與死」、「人生」的看法。我也透過這書體驗人情冷暖的現實,就算對於曾經至親的人,人都可以有兩面的態度。

每人的出生都應充滿期待,人生不一定有意義,但出生是一件有意義,快樂的事。每人的表達愛意方法都不一樣,世界很大,總會有人因為你的存在而感到快樂。當人對世界失去期待,遇到很大挫敗時,會選擇了結自己的生命。自殺是最快捷完結人生的方法,人生由自己開始,由自己了結。不論什麼原因,自殺是他們失去意志的證據。但是對世界、社會失去期望時,不應把自己不幸怪罪於他人,要求別人「陪葬」。每人的生命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上,如何走自己的道路都應該由自己決定,不應被他人插手人生的時間。我們要了解,伴隨我們人生的不是只有「快樂」,我們還有「痛苦」。因為幸福來的時候,人們覺得「理所當然」,但「痛苦」來到時會抱怨,我們要了解所有事情都會伴隨快樂與痛苦,我們要學會分享快樂,面對痛苦。

很多人對作者的職業抱持抗拒態度,很害怕與這些人接觸。當人們見到他們的車在附近出現,會覺得他們帶來負面影響,例如房子價值。書中曾經提出「活人比死人更可怕」。流言蜚語為我們心靈帶來的影響比想像中更痛苦,只有活人會利用「流言蜚語」傷害別人。死人只會自己沉睡在榕樹或消失在這個世界中,但活人會影響他人,活人的不良行為、說話都可以影響他人的一生。其實遺物整理師是「一群幫忙搬家到天國的肋手」,職業無分貴賤,問心無愧就可以。

死並不可怕,死後被人忘記,孤獨地走完整個人生時間才可悲。「孤獨死」是我們最不願意面對的社會議題,世上太多獨居者,他們有病不想麻煩家人,年紀大了,不願連累他人。他們願意居住沒有人知道的地方,等待人生結束,可能到身體發臭才發鄰居發現,人生在世多關心自己身邊的人。人總要面試人生終點。人生在世,多關心他人,活得問心無愧,把記憶與他人分享。

以下是取錄於書中:

玫瑰花漂亮,毛毛蟲嘔心,這是因為我們已經有先入為主的偏見。其實世間上並沒有美與醜,生與死都一樣。

自己能有這樣平和和安寧迎接死亡的幸運,在最後一刻能夠一擁抱我所愛的人,然後安靜地像睡著一般 。大家應該也都喜歡這種與世界的方式吧。

真正留下來的不是房子,不是從學校畢業,也不是錢,而是我們曾經的記憶。愛與被愛的記憶會一直保存很久,即便在我離開人世後,也會溫暖地覆蓋世界的某個角落。

放下物質的崇拜和執著,我們也許就能愛得更好,也能得到更多快樂。

《遺物整理師》電視劇劇照

《遺物整理師》電視劇劇照


avatar-img
5會員
16內容數
喜歡喝著咖啡聽著音樂閱讀書本,靜靜地等待時間的流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寫寫我所想 的其他內容
在這裡的一切就像是發高燒,沒有人想發燒,但忽然就燒起來了。我們不想要,敵人不想要,但我們卻走到了這一步,半個世界走到這一步。而且上帝眼睜睜看著我們互相殘殺。
年少日記 《年少日記》是一部真實到令人感到心痛的電影。反映了現代香港社會的議題 - 青少年、小朋友壓力問題。劇情沒有起伏很大,但是令人很壓抑。 有一天,中學老師 - 鄭Sir發現了自己班上有學生寫了一封遺書,令他想起了童年自己對哥哥冷暴力和冷漠的事。鄭Sir不但要解決遺書的問題,他還要處理自己的
活著 / 余華 我最愛的一本書。 活是屬於每個人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講述主角福貴面對自己的苦難,仍然選擇活著。福貴曾經擁有很多,財富、家人,但一夜之間,他失去了所有。 福貴從小生處在富裕家庭,他有健康的父母,貌美的妻子,
我們生命中無產出的時期彷彿漫無脫的,但在潛意識間,這些時光卻往往以最深遠的方式影響著我們 - 江逸夫 我們的時光 - 時間與光陰 我們經常說時間很寶貴,我們要爭取時間做有意義的事,但每人對「意義」的定義都不一樣。 我喜歡自己待在一角看看書本享受寧靜的時間,但有些人喜歡與他人相處,去旅行感受不同
華氏451度 Fahrenheit 451/ Ray Douglas Bradbury 華氏451度是煤油燃燒書本使用的溫度。 在未來世界,消防員由滅火的工作變成打火工作,成為打火員,只做燒書工作,焚燒書本。市民變得有義務舉報一切關於書籍活動,這是一本科技未來小說,但在科技發達的世界,作者想像到
憤怒 / 北村 李百義相信自己是正確的,他的人生哲學是盡可能地做正確的事。從不虧待別人,也不欺凌別人,還要對別人有益。這就是他的公正。 《憤怒》的前半部對「惡」的集中揭示。《憤怒》的直接結果便是「犯罪」。 主角李百義,原名馬木生,他是一名「農村的小孩子」。他出生於貧窮的農村家庭,母親是一名利用
在這裡的一切就像是發高燒,沒有人想發燒,但忽然就燒起來了。我們不想要,敵人不想要,但我們卻走到了這一步,半個世界走到這一步。而且上帝眼睜睜看著我們互相殘殺。
年少日記 《年少日記》是一部真實到令人感到心痛的電影。反映了現代香港社會的議題 - 青少年、小朋友壓力問題。劇情沒有起伏很大,但是令人很壓抑。 有一天,中學老師 - 鄭Sir發現了自己班上有學生寫了一封遺書,令他想起了童年自己對哥哥冷暴力和冷漠的事。鄭Sir不但要解決遺書的問題,他還要處理自己的
活著 / 余華 我最愛的一本書。 活是屬於每個人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講述主角福貴面對自己的苦難,仍然選擇活著。福貴曾經擁有很多,財富、家人,但一夜之間,他失去了所有。 福貴從小生處在富裕家庭,他有健康的父母,貌美的妻子,
我們生命中無產出的時期彷彿漫無脫的,但在潛意識間,這些時光卻往往以最深遠的方式影響著我們 - 江逸夫 我們的時光 - 時間與光陰 我們經常說時間很寶貴,我們要爭取時間做有意義的事,但每人對「意義」的定義都不一樣。 我喜歡自己待在一角看看書本享受寧靜的時間,但有些人喜歡與他人相處,去旅行感受不同
華氏451度 Fahrenheit 451/ Ray Douglas Bradbury 華氏451度是煤油燃燒書本使用的溫度。 在未來世界,消防員由滅火的工作變成打火工作,成為打火員,只做燒書工作,焚燒書本。市民變得有義務舉報一切關於書籍活動,這是一本科技未來小說,但在科技發達的世界,作者想像到
憤怒 / 北村 李百義相信自己是正確的,他的人生哲學是盡可能地做正確的事。從不虧待別人,也不欺凌別人,還要對別人有益。這就是他的公正。 《憤怒》的前半部對「惡」的集中揭示。《憤怒》的直接結果便是「犯罪」。 主角李百義,原名馬木生,他是一名「農村的小孩子」。他出生於貧窮的農村家庭,母親是一名利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對於生活中遺留的習慣、記憶和物品的反思和回憶。作者選擇以網路書寫的方式來重新梳理和分享這些記憶。從筆記的撕下到數位工具的使用,都展現了作者對於記憶整理的執著和努力。
Thumbnail
囤物代表怎樣的執念和對人生的影響?傷痛又要怎樣整理才能讓人重新振作呢?
Thumbnail
一生中大概都有幾次搬家的經驗,但只要是和家人一起,到哪都是我們的家。一旦有變故了,家就不再是家了,真的只是一間房子了,那種百感交集只有經歷過的人能深刻體會。人生到頭來就是得自己一個人走完這一程,雖然感傷但也正提醒我們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美好曾經,更重要的是當下的每一刻。
Thumbnail
《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 一位清掃死亡現場者20年的生死思索 特殊清掃:死体と向き合った男の20年の記録》 ✍️作者:特掃隊長 譯者: 莊雅琇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12/06 📝閱讀記錄: 這本書是作者部落格文章整理而成,如此艱難的工作
Thumbnail
而我心中對物品的價值定位是:會使用的、沒有被遺忘的,才有價值。束之高閣的、被歲月封印和冷落的,不是。
Thumbnail
你希望留下什麼樣的 活過的痕跡? 你希望留下什麼 給還活著的人? ​ ​
Thumbnail
《比句點更悲傷》作者從事殯儀館接體員的經驗,分享與死亡和家人有關的深刻故事。他思考活著的人該如何珍惜生命,以及反思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故事涉及震撼人心的家庭糾結、自殺背後的故事、血緣關係的重要性等,教人深思。
一個清掃死亡現場者20年的生死思索 特掃隊長著 莊雅琇譯 2016 時報文化 ❍ ❍ ❍ ❍ ❍❍ ❍ ❍ ❍ ❍❍ ❍ 前言  與死奮戰的人 我一直找尋人生的答案,每當我在慘不忍睹的現場中努力揮汗、奮戰時,就會看到我正在跟「自己」這個難纏的對手博鬥,但也因為這股意念,才
Thumbnail
去年媽媽驟然離開。在書友們的推薦下,我開始閱讀各種談死亡、悲傷的相關書籍,有像《繼續前行,悲傷就不會是盡頭》這樣的實用書,也有像《廚房》這樣的小說。這本《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則是由一位日本特殊清掃隊員所寫的散文集,用另一個路數,帶我瞧見生死的另一種面貌。
Thumbnail
《作者:盧拉拉》 〔推薦理由〕 我是人生整理師,是盧拉拉的第二本著作,這次探討的面向,不只侷限清掃死亡現場的描述,更聚焦隱藏在後的社會議題–「孤獨死、親情、遺物斷捨離」。 透過盧拉拉的文字,我們彷彿跟著走進那些髒亂、孤單的死亡現場,隨著清洗的過程,能夠還原空間的樣貌,但心中的結卻無法輕易解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對於生活中遺留的習慣、記憶和物品的反思和回憶。作者選擇以網路書寫的方式來重新梳理和分享這些記憶。從筆記的撕下到數位工具的使用,都展現了作者對於記憶整理的執著和努力。
Thumbnail
囤物代表怎樣的執念和對人生的影響?傷痛又要怎樣整理才能讓人重新振作呢?
Thumbnail
一生中大概都有幾次搬家的經驗,但只要是和家人一起,到哪都是我們的家。一旦有變故了,家就不再是家了,真的只是一間房子了,那種百感交集只有經歷過的人能深刻體會。人生到頭來就是得自己一個人走完這一程,雖然感傷但也正提醒我們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美好曾經,更重要的是當下的每一刻。
Thumbnail
《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 一位清掃死亡現場者20年的生死思索 特殊清掃:死体と向き合った男の20年の記録》 ✍️作者:特掃隊長 譯者: 莊雅琇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12/06 📝閱讀記錄: 這本書是作者部落格文章整理而成,如此艱難的工作
Thumbnail
而我心中對物品的價值定位是:會使用的、沒有被遺忘的,才有價值。束之高閣的、被歲月封印和冷落的,不是。
Thumbnail
你希望留下什麼樣的 活過的痕跡? 你希望留下什麼 給還活著的人? ​ ​
Thumbnail
《比句點更悲傷》作者從事殯儀館接體員的經驗,分享與死亡和家人有關的深刻故事。他思考活著的人該如何珍惜生命,以及反思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故事涉及震撼人心的家庭糾結、自殺背後的故事、血緣關係的重要性等,教人深思。
一個清掃死亡現場者20年的生死思索 特掃隊長著 莊雅琇譯 2016 時報文化 ❍ ❍ ❍ ❍ ❍❍ ❍ ❍ ❍ ❍❍ ❍ 前言  與死奮戰的人 我一直找尋人生的答案,每當我在慘不忍睹的現場中努力揮汗、奮戰時,就會看到我正在跟「自己」這個難纏的對手博鬥,但也因為這股意念,才
Thumbnail
去年媽媽驟然離開。在書友們的推薦下,我開始閱讀各種談死亡、悲傷的相關書籍,有像《繼續前行,悲傷就不會是盡頭》這樣的實用書,也有像《廚房》這樣的小說。這本《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則是由一位日本特殊清掃隊員所寫的散文集,用另一個路數,帶我瞧見生死的另一種面貌。
Thumbnail
《作者:盧拉拉》 〔推薦理由〕 我是人生整理師,是盧拉拉的第二本著作,這次探討的面向,不只侷限清掃死亡現場的描述,更聚焦隱藏在後的社會議題–「孤獨死、親情、遺物斷捨離」。 透過盧拉拉的文字,我們彷彿跟著走進那些髒亂、孤單的死亡現場,隨著清洗的過程,能夠還原空間的樣貌,但心中的結卻無法輕易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