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熱愛生活] 我是遺物整理師|EP.2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久違的重拾這裏...感觸有些複雜,生活中攪和了些悲傷,希望藉文字記錄下。

就在剛剛,電話捎來爺爺送急診的消息,瞬間感受趨近於零,被掏空無法思考,只能乾焦急等待回應,明天還有個重要呈現,事情全部砸在一起,死亡離我們何其靠近。在這個當下,才意識到「我從來都還沒準備好」,沒有準備好面對失去、沒有準備好說再見、沒有準備好接受死亡的發生,但它確實是真切地上演著。

人類存在的諷刺,是我們總背負著死亡而活。凡是有生命的存在,都必然會面臨死亡,誰也沒有例外。生與死就像硬幣的兩面,只有單面是不成立的。

-

最近的對話進入另一個層次與領域。

戲稱「深夜的動腦時間」實則只是兩個未眠的人對於世界的認知與解讀,談論著你我的傷、對於文字粗糙的臆測、靈魂碎片的縫合。

或許是這個原因讓我拾起你的吧

展示書櫃上平放著,藍色身體白色書底,斗大書名就是你的自我介紹 —— 《我是遺物整理師》,清楚明瞭,深怕別人不知道。

對於極簡主義者來說,「整理」一詞時常出現,遺物整理更是眾多整理類別中的一環,是角落的這段話促使我翻開第一頁——

在死者離開人世的地方,其實會更鮮明地展現他的生活與存在,尚未寄出的履歷表、使用多次的搬家箱子、信箱裡的催繳帳單、疊成一落的心理勵志書...

隨著「孤獨死」的時代來臨,遺物整理師在死亡現場見到的,是不分年齡與性別,隱藏在陰暗角落的掙扎,以及不得不屈服社會框架的悲鳴。

或許,我冥冥之中希望挖掘到的是:身為一個極簡主義者,在生命的盡頭還會有多少物品相伴左右?然而,卻從未料想到率先被一連串活生生地死亡現場壓得喘不過氣,那些屍體腐爛的腥臭,隔著書頁仍然清晰、自殺的人們死前的掙扎也在屋內留下深刻證明。

又讓我想起幾天前某張脖子上鮮紅的勒痕,無法想像她承受了多少才做出這個決定,而如願成功的話,又會在這世上留下什麼痕跡?

幸運的話還剩兩萬多,稍嫌不幸一萬多,再慘一點算五千吧...那些不多不少的日子裡,就讓我們苟且地偷走空氣...

回程路上不斷狂奔,暗暗想甩掉那些硬是加諸在我身上的悲傷,文字的力量何其強大,竟快讓我停止呼吸。

-

闔上書後最直接與深刻的感受就是上述這些,一篇又一篇,一個又一個逝去的生命,藉作者之手以文字夾雜悲傷迷失在這世上...

負責清掃大樓的他口中的那位女子非常善良,但那樣善良的人也許對自己並不慈悲,最後成為結束自己生命的人。即使委屈與悲痛堆積如山,也無法對別人惡言相向;也許正是她無法將箭射向別人,才讓自己成為箭反射後的靶心吧。連殺死自己的工具也要先分類好再丟棄的善良、正直心性,為何不能留給自己呢為什麼不能成為只對自己善良的人呢?或許正是那顆正直的心,反而成為鋒利的針,不斷強迫地刺向自己吧?

/

曾和她一起吃、一起喝的人,就這樣以食物留下清晰的存在,透過可分食共享的冰棒傳達出令人迷惘的存在感。在他消失之後,她的生活,她必須吃、必須活下去的理由是不是也全消失了呢?他的不在,是不是極度動搖了她的所有存在?

/

在決定自殺後,還擔心善後工作的男人;自己打電話打聽死後清理價格的男人。這世界到底有什麼無血無淚的殘酷事由,將一個人推到窮途末路還不夠,還逼著他要預先擔負活著的人為死者留下的東西的清償代價?

-

一句句再也無法得知答案的詰問是作者一次次的感慨,將一切整理乾淨也就代表著把曾經存在的痕跡一併刪除,社會持續運轉,而那些人在齒輪間走失。

對於死亡,或許可能有很多未知、想像與恐懼,但它總有一天會到來、你總有一天要面對,而透過文字,那些死亡現場彷彿親身經歷,藉此反思自己的生活與還能大口呼吸的時光。

作者這麼說 ——

靠死亡維持生計是這個職業的諷刺,但我相信這些紀實內容會產生作用,這是一種社會責任的自覺,激勵我繼續寫作。

看完胸口沈甸甸的,一方面是因為那些還來不及兌換的諾言與無以名狀的悲傷,二方面是因為闔上書後,得好好、好好地活著呢。


raw-image

謝謝看到這邊的你~我是吉,歡迎追蹤👉吉百本。雞掰人

請給這篇文章一個愛心或拍手,支持我繼續創作!喜歡的話也歡迎追蹤我,持續關注之後的文章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吉百本。雞掰人的沙龍
42會員
27內容數
2021/05/30
在學校圖書館巧遇,亮眼的黃色書封,吸引著我的注意,翻了下後方的推薦發現有 市場先生、丁菱娟、林藝,便毫不猶豫借閱回去。 事實證明,整本書的出現即時的可以,甚至感受到許多巧合與美麗 —— 前陣子才重看了許芳宜舞者的TED演講,而後又在此書中遇見、作者於30歲剃了光頭,我在20歲時剃的、更別說...
Thumbnail
2021/05/30
在學校圖書館巧遇,亮眼的黃色書封,吸引著我的注意,翻了下後方的推薦發現有 市場先生、丁菱娟、林藝,便毫不猶豫借閱回去。 事實證明,整本書的出現即時的可以,甚至感受到許多巧合與美麗 —— 前陣子才重看了許芳宜舞者的TED演講,而後又在此書中遇見、作者於30歲剃了光頭,我在20歲時剃的、更別說...
Thumbnail
2021/05/16
有時候與一本書的相遇,沒有原因,就像>的出現一樣。 還記得那天心血來潮跑去海邊,一待就整天,喜歡看海的人啊…肯定都有著一顆寬闊的心,走進名為「好好基地」的咖啡廳,撞見了你。 滿溢的情感在文字間流竄,夾雜了脆弱、悲傷、堅強與苦痛,裡頭有著葉揚(筆者)的親身經歷,從懷胎、診斷、引產,到最後孤身...
Thumbnail
2021/05/16
有時候與一本書的相遇,沒有原因,就像>的出現一樣。 還記得那天心血來潮跑去海邊,一待就整天,喜歡看海的人啊…肯定都有著一顆寬闊的心,走進名為「好好基地」的咖啡廳,撞見了你。 滿溢的情感在文字間流竄,夾雜了脆弱、悲傷、堅強與苦痛,裡頭有著葉揚(筆者)的親身經歷,從懷胎、診斷、引產,到最後孤身...
Thumbnail
2021/05/05
已經忘了當初為什麼會對這本書名有印象,或許是某個有追蹤的帳號分享過吧!再次遇到它是在一間公館的二手書店,陰雨綿綿的那晚,推開老舊的木門,走進略顯雜亂、一排排的書架間,微微潮濕的空氣與溫暖,不捨離去,眼睛掃過成千上萬本書...
Thumbnail
2021/05/05
已經忘了當初為什麼會對這本書名有印象,或許是某個有追蹤的帳號分享過吧!再次遇到它是在一間公館的二手書店,陰雨綿綿的那晚,推開老舊的木門,走進略顯雜亂、一排排的書架間,微微潮濕的空氣與溫暖,不捨離去,眼睛掃過成千上萬本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生與死就像硬幣的兩面,只有單面是不成立的」 從追韓劇才得知有這本書,但我始終沒有點開NETFLIX收看,自己幻想可能看的時候會淚崩,一直以來對於太催淚或太殘酷的內容,我常常是缺乏面對的勇氣。但卻在某次圖書館還書的空檔,看到這本書靜靜地躺在書櫃裡,竟然還是布可星球推薦書單,「對孩子不會顯得過於沉重嗎
Thumbnail
「生與死就像硬幣的兩面,只有單面是不成立的」 從追韓劇才得知有這本書,但我始終沒有點開NETFLIX收看,自己幻想可能看的時候會淚崩,一直以來對於太催淚或太殘酷的內容,我常常是缺乏面對的勇氣。但卻在某次圖書館還書的空檔,看到這本書靜靜地躺在書櫃裡,竟然還是布可星球推薦書單,「對孩子不會顯得過於沉重嗎
Thumbnail
日本、韓國、台灣都有遺物整理師, 我月底會去上居家整聊室的初階課程。 說不定有天我會因接觸收納領域轉行遺物整理師? 作者負責做孤獨死、 遺物整理、 垃圾屋清掃等工作, 她還製作模型屋, 希望喚起大眾對孤獨死的關注。 書中也有她作品的照片, 真的是維妙維肖。 我覺得作者蠻有勇氣的, 孤獨死的人, 都是
Thumbnail
日本、韓國、台灣都有遺物整理師, 我月底會去上居家整聊室的初階課程。 說不定有天我會因接觸收納領域轉行遺物整理師? 作者負責做孤獨死、 遺物整理、 垃圾屋清掃等工作, 她還製作模型屋, 希望喚起大眾對孤獨死的關注。 書中也有她作品的照片, 真的是維妙維肖。 我覺得作者蠻有勇氣的, 孤獨死的人, 都是
Thumbnail
最近看完了《Move to Heaven: 我是遺物整理師》,才忽然明白到死亡至於我們的意義。人生其實很短,活著不要留下任何的遺憾。
Thumbnail
最近看完了《Move to Heaven: 我是遺物整理師》,才忽然明白到死亡至於我們的意義。人生其實很短,活著不要留下任何的遺憾。
Thumbnail
12年前寫下第一封遺書,而後每3-5年出國前便會為自己寫下一封 12年前記得那是選修安寧療護的作業 在投影燈打亮的昏暗教室裡,老師請小組同學畫了生命線 當時的我們才20歲,對未來志氣滿滿,或許有點不安但就如同愚人一般 而死亡,在還沒進入臨床前都只是嘴上說說 在生命線的高低起伏下,寫下人生轉折點
Thumbnail
12年前寫下第一封遺書,而後每3-5年出國前便會為自己寫下一封 12年前記得那是選修安寧療護的作業 在投影燈打亮的昏暗教室裡,老師請小組同學畫了生命線 當時的我們才20歲,對未來志氣滿滿,或許有點不安但就如同愚人一般 而死亡,在還沒進入臨床前都只是嘴上說說 在生命線的高低起伏下,寫下人生轉折點
Thumbnail
相信許多人是從2021年5月播出的Netflix韓國劇集 《Move to Heaven:我是遺物整理師》當中所得知「遺物整理師」這個行業,而這部劇集就是改編自2016年出版的這本書,作者原本是禮儀師後來自己開設公司成為了協助亡者家屬整理遺物的整理師,也因此有了這樣的職業頭銜。
Thumbnail
相信許多人是從2021年5月播出的Netflix韓國劇集 《Move to Heaven:我是遺物整理師》當中所得知「遺物整理師」這個行業,而這部劇集就是改編自2016年出版的這本書,作者原本是禮儀師後來自己開設公司成為了協助亡者家屬整理遺物的整理師,也因此有了這樣的職業頭銜。
Thumbnail
       終有一天,我們都將告別這個世界,而關於那些身後承載著愛與記憶的物件,會不會有一個懂得的人能夠為我們整理這一切,並將其中的寄語輸出給重要的人?《我是遺物整理師》所聚焦的職業便是負著這樣的使命,以質樸的傳遞讓逝去者盡可能好好離開的人,而隨著劇中遺物整理的過程,我們看見的是在消逝的生命之下最
Thumbnail
       終有一天,我們都將告別這個世界,而關於那些身後承載著愛與記憶的物件,會不會有一個懂得的人能夠為我們整理這一切,並將其中的寄語輸出給重要的人?《我是遺物整理師》所聚焦的職業便是負著這樣的使命,以質樸的傳遞讓逝去者盡可能好好離開的人,而隨著劇中遺物整理的過程,我們看見的是在消逝的生命之下最
Thumbnail
在看遍了無數人間離合後,面對死亡,我是否將更坦然? 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我希望自己在那一天到來前,每天都活得踏實而真誠,即使平凡,也以有限的人生,將遺憾降到最低,盡可能的為周遭所愛的人散發著光芒。
Thumbnail
在看遍了無數人間離合後,面對死亡,我是否將更坦然? 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我希望自己在那一天到來前,每天都活得踏實而真誠,即使平凡,也以有限的人生,將遺憾降到最低,盡可能的為周遭所愛的人散發著光芒。
Thumbnail
久違的重拾這裏...感觸有些複雜,生活中攪和了些悲傷,希望藉文字記錄下。 就在剛剛,電話捎來爺爺送急診的消息,瞬間感受趨近於零,被掏空無法思考,只能乾焦急等待回應,明天還有個重要呈現,事情全部砸在一起,死亡離我們何其靠近。
Thumbnail
久違的重拾這裏...感觸有些複雜,生活中攪和了些悲傷,希望藉文字記錄下。 就在剛剛,電話捎來爺爺送急診的消息,瞬間感受趨近於零,被掏空無法思考,只能乾焦急等待回應,明天還有個重要呈現,事情全部砸在一起,死亡離我們何其靠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