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天我們會飛》
(She Remembers, He Forgets,2015,黃修平)
一部電影可否用多於一把尺去量度?回想《哪一天我們會飛》,我坦言毫不喜歡它,但不能否認它有讓人反思的空間。因為它包含的命題豐富,只是很可惜簡化了描寫和討究過程,最後剩下回顧初衷的意思比較深刻。
電影是有容易動人之處,所以那一把寬鬆的尺就不提了;至於那一把嚴厲的尺,我倒是一直想提出對三位主角的看法:彭盛華有手工王的一技之長,讓他走上室內設計師的職業生涯,我在意由技藝變成服務的掙扎;蘇博文固執的飛行之夢,與先天障礙發生矛盾,一個黑色電影迷的我在意面對現實的殘酷和自殺的企圖;余鳳芝對夢想無緣的平凡和知足,後與彭成家立室,我在意愛情的磨合和男性一直主導婚姻的壓迫感。這些由初衷衍生的成長問題,都一一避開了。
電影本身著重的是拾回初衷,是貫徹中年人回憶的故事。只是觀點與當下青年的實際關係不大,所以我對最後出現的改變,只感到虛無縹緲,觀看一個沒法子敢言的結局。當然,這只是個人狀況和電影內容的感覺。看過了黃導演之前的《狂舞派》、《花椒八角,咖啡豆》和《燦若繁星》,手法是一樣清新和爽快,或許沉重、殘酷、抑壓的青春不是重點,但希望風格以外添一種狠勁的現實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