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9|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安平古堡與赤崁樓間內海消失的演變

許多人心裡總會有疑問,台南市中西區明明是陸地怎麼會有五條河港的地理景觀,你會相信神農街水仙宮廟前有河道可通往外海嗎?

想要解開疑惑,需將台南歷史提前400年。

1624年荷蘭人佔據安平時, 稱今日的安平為”熱蘭遮城”,赤崁樓稱為”普羅民遮城”,靠近外海的安平,與今日陸地上的赤崁樓隔著台江內海遙遙相對,也就是說當年的海岸線大約在今日赤崁樓以西,整個台南市中西區範圍大都是台江內海,而不是陸地。

參考下圖

圖片網路取得


安平北側北線尾沙洲之北有個較荒僻的水道溝口稱鹿耳門 ,是鄭成功登陸的地方。

1661年鄭成功捨棄大員,逕取該溝口應該是想採取奇襲的戰術,當時七個鯤身島已經連成一個與內陸相連的長條狀的沙洲半島,因此鄭成功的軍隊在攻下內陸的普羅民遮城(今赤崁樓)後,得以循海路及陸路攻打靠近外海的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 。

鄭成功登陸以後,原來興盛的大員港水道,因為逐漸淤淺,地位也漸漸被北側的鹿耳門水道所取代,清康熙至嘉慶年間是鹿耳門港口的全盛時期。

1716年位於神農街的水仙宮正式建廟,當時宮前有港口,可沿著台江內海通往安平,但在清朝中葉台江內海陸浮逐漸淤積, 郊商為了運送貨物,於陸浮的陸地開鑿人工水道,由北往南為新港墘港、佛頭港、北勢港、南河港與安海港,這五條港河道讓位於內陸的府城可通往外海。

約300年前,1720年起台灣本島與大陸福州廈門的貿易有紙、藥、茶、油、布等,在五條港這裡商賈雲集,北勢街即今天的神農街是當時的商業中心,郊商先後成立了公會組織的三郊,總部設在水仙宮。

1752年五條港的雛型已見,當時周邊聚集了許多商號,形成熱鬧的商業區,各種商品在此交易,帶動了台南的繁榮。對外貿易集結於此,船舶行駛於河道,五條港各港道運送的貨物不同,形成不同港道運作不同產業的特色。

十八至十九世紀盛極一時的「一府、二鹿、三艋舺」,其中一府就是指五條港繁忙的貿易,當時不僅掌控府城經貿,也影響了全臺的經貿,可謂全臺的經貿中心。


200年前,1823年(道光三年)台灣南部的一次大風雨,導致曾文溪支溪改道,台江內海注入了大量的泥沙,使得台江內海更加浮淺,鹿耳門港因此成為了廢港。這次改道也產生了鹽水溪、鹿耳門溪、曾文溪支流等新河川,再加上內海裡的沙洲與新生地遍布,隨著陸浮變遷,陸地不斷擴展,外地人陸續入境居住。

到了光緒中期,約130年前台南市西區和安平之間,除了些小港灣,陸地幾乎已連成,當時鹿耳門港,安平港與四草新航道,都無法讓台南市恢復當年興盛的港埠都市。

日據時代五條港繼續淤積,日本人在今天的安平路南側建了一條新運河,規劃向東延展經過中正路及中山路,最後至台南火車站;希望藉由這條運河,連接台南市區與安平地區,但最終在台江陸浮,安平港淤沙等多重因素下,運河終究沒有發揮功效。

1970年代,蘇南成市長將運河東半段填平,改建「中國城」,將台江內海最後端的餘脈畫下了句點。當年的「中國城」也已經拆除,原址即為現今的「河樂廣場」。


曾經享有港埠地位的台南,後來被高雄所取代。高雄港灣深闊,日據時代南部盛產糖與香蕉,高雄成為重要輸出港。從歷史的角度看,今日的高雄就好像是昔日的府城;從地理的角度看,今日的旗津就好像昔日的「鯤鯓」,今日的高雄港就像昔日的「台江內海」,讓人不禁覺得兩地有著驚人的相似處。


五條港的河道現今已變成陸地 ,完全看不出當時河港的模樣,僅能從歷史悠久的古廟位置來探索,從北勢街的水仙宮,金華府,藥王廟,以及開基武廟,風神廟的地理位置,大致略知五條港的痕跡,也就是在現今台南市中西區,範圍大約是成功路以南、新美街以西、南至中正路左右,五條港從繁盛到完全消失沒落大約只有百年的時間,當時的地理景觀隨時間流逝而變遷,甚至於煙消雲散, 環境變化之大真是滄海桑田,好景不常,盛筵難再。

-------------by linct 参考網路資料編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