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4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美股本週大財報公布前, 提醒一下一些事情:

前天有看到網路一直在傳AI未來十年對經濟的貢獻只有0.53%那篇的論文, 加上近期科技股回調的一個焦點在AI是否過度炒作的議題上, 先撇除你是不是認同以上的觀點, 我把高盛研究報告找出來, 大家下載後, 不管用什麼方法, 可以自己好好研讀一遍, 畢竟資訊爆炸+言論自由的時代, 大家都可以發表意見, 但希望這些意見和想法能透過你自己的閱讀吸收過濾後, 理性判別是否是真的有用的投資資訊

先不要急著主觀的下結論, 好好研讀後再想想過去人類科技發展的軌跡, 如果忘記過去有什麼科技的新創新或是發展的軌跡如何?可以利用乘坐Google 查詢時光列車, 回到當年代的新聞和當時的氛圍以及之後科技的發展, 會比較理性和客觀.

別忘了, 提醒一下, 我們是在美股金融市場這領域投資或投機, 所有的基本面或趨勢的發展最終須回到股價與基本面老人與狗的理論上.


高盛研究報告:

https://www.goldmansachs.com/intelligence/pages/gs-research/gen-ai-too-much-spend-too-little-benefit/report.pdf


Daron Acemoglu教授的論文, 也可以自行研究

https://economics.mit.edu/sites/default/files/2024-05/The%20Simple%20Macroeconomics%20of%20AI.pdf?fbclid=IwY2xjawEU_F5leHRuA2FlbQIxMAABHTi9PXpbT8Z8kFyeJsA9VTT6aLSH1HM1cpgY5dRSCe5C5nLKGoqBVe77Bg_aem_IZFgL40iySqcLUYkZCqL4g


提醒一下:

研究論文或報告提到的『絕對數字』沒什麼太大意義, 重點是看他們的推導邏輯, 尤其那種預估十年後的東西, 寫過論文或研究報告都知道十年後的東西都是掰出來的比較多(只是用一些數理方法掰出未來的趨勢比較合乎邏輯一點, 但提醒一下, 別忘了你卻是用你辛苦獲得的真金白銀在交易未來的事件, 理性智慧的思考是投資成功的要素), 但推導邏輯確實可以刺激你的大腦想一想未來的路徑是否符合你的投資邏輯?然後未來透過更多的數據做動態修正和調整


至目前為止, 本次財報半導體大致方向

  1. ON股價今天大漲, 可以看一下股價位階搭配聽一下電話會議的問題回答, 事實上會比較清楚不會被單一股價或財報超不超預期迷惑
  2. ON和NXPI的電話會議可以在網路找一起整合看一下一些大人問的問題和公司的回答.


結論:

  1. 工業這一塊在Q3會比汽車好, 整體雖然有復甦但很緩慢, 不要有太高的期待,  Q3應該很普, Buy Side的期待又要延到Q4, 像在等降息一樣, 先炒一個預期, 之後答案逐漸揭曉, 股價就回到老人與狗的理論上.


  1. 因此, 基本面還是有逐漸在好轉但就是慢(了不起個位數或持平), 這時候就要回到股價的位階, 漲多的和之前沒漲的就變成兩樣情(可以參考NXPI和ON過去一年的股價走勢和財報公布後的相對走勢)


大財報公布前注意事項:

本週有許多大公司財報, 大家都很關心, 據目前了解, 他們會在電話會議上表現(或講話)比較小心一點, 盡量不要說錯話(已經有人去告訴(提醒)他們了), 尤其在AI這塊上, 但市場買不買單就不知道了, 但至少他們會講多一點對AI樂觀面的看法, 這是目前知道的


觀察到目前金融市場的資金變化:

之前提到資金再調整轉往小型股和價值股移動, 我們觀察到資金的變化還有其他的流向, 我把資金的流動這邊講清楚一點:

美股市場的大機構資金流向可簡單分成兩大類:

  1. 美股內部資金流動:
  • 從科技股流向小型股或價值股
  • 從M7流到493

這部分資金的流向的已經進行大約2-3週的時間, 流向的標的大家都已經知道了, 但比較不知道的是:

1).本週大公司財報完+Fed Meeting完, 這個流向會降低, 但還是有持續, 不過力度會減低, 所以你現在去追小型股或價值股要注意一下, 要慎選, 反而機構在科技股獲利了結會先減緩, 但注意是減緩不是結束

2).現在市場在炒作降息預期, 目前降息一碼在定價中, 甚至有可能已經定價完畢(需觀察小型股), 但機構甚至炒作九月降息兩碼的戲碼

這邊補充一下: 炒降息兩碼的『預期』和到時候降息只有一碼, 會影響每股的走勢就是現在會拉高小型股和受惠板塊(如REIT和金融等獲利率品敏感的行業)到了九月開獎後(目前看起來是一碼), 炒高的就要還給人家, 提前先知道這樣的套路, 到時候不要跟人家在那邊瘋狂或開罵, 理性看清這些大人的套路才能成為贏家.


  1. 金融市場資金外部的流動:

資金目前流向投等債或短期(1-3年, 可以參考SHY ETF)美國公債(不是10年(或包含10年)以上的長債, 不要搞錯)

說明:

主要大機構資金是預期今年到明年開啟降息+『金髮』經濟(或經濟軟著陸), 所以目前一些資金趕緊卡位目前降息前的最後較高利率的金融產品(一方面因應未來1-3沒有這麼好的利率, 一方面認為經濟不會大幅衰退不需要買長債)--->這是大資金目前的想法和做法, 不討論經濟是否真的會軟著陸對錯, 對錯要事後才會知道(或2025下半年才會知道)


因此在美聯儲還沒有真正降息的這個事件發生前, 場外的資金到九月不會進到美股中(你可以想像你有一大筆錢比如100億, 你現在會買什麼?美股?還是穩定安全的金融商品?隨時隨地把自己想像成對沖基金經理人, 你會該怎麼做?前提你今年已經賺很多, 賺到翻, 現在你把資金抽出部分, 你要放到哪裡?)


結論:

既然場外大資金(九月降息前)進不到美股中, 美股目前的資金都是場內資金移動, 那結論就差不多出來了, 至九月降息前的選股邏輯重點:

  1. 股本太大股價之前漲太多的可能趨勢性不好(雖然會有反彈, 但籌碼零亂, 加上機構獲利了結, 沒人拉股票)
  2. 股本較小的但又具有基本面(至少靜態PE看一下)的應該為首選
  3. 最後找跌深, 然後個股基本面或產業族群Q4有機會表現較好的族群(不限科技或價值股)
  4. 目前美股中,大機構只是將部分科技股資金獲利了結,移到中小型股票,但資金在大科技股仍持有較高比重,因此今年大選後到明年一月,機構會拉最後一波作帳行情,之後再走2025年的規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