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上的產後大魔王-乳腺炎(5)

我遇上的產後大魔王-乳腺炎(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衛教師嘆了一口氣,我感覺到她無能為力。

在那之後,我就不再讓她們幫我擠奶了。

接著先是看了原本產檢的醫生,只因為我想請他開一些消炎藥,而且醫師簡介中,有載明他是乳房外科相關的協會成員。

怎知一進診間,他聽到我主訴是塞奶,不等我說完第二句話,嚴厲急促的馬上要我退掛!去看中醫!

先生嚇傻,想再解釋些什麼被我示意停下。


我拿出手機拍的,那些紅紅腫腫的乳房照片,輕輕放在桌上,對著醫生說:

「已經是這樣了」

「可以幫我開一些消炎藥嗎?」


他愣愣看著手機照片,態度緩和許多,幫我開完藥,寒暄幾句我們就離開了。


接著在月中衛教師協助下,我去看了乳房外科。

照完才知道,早就全部發炎了,左乳還有一顆膿包,必須抽膿處理,先吃抗生素。


至此,我對這家醫院和旗下的月子中心已經失去太多信心。

產後護理師對擠奶的教學不一致且不確實;月中衛教師亦同,對於塞奶處理、冷敷與熱敷說法皆不一致。

儘管是在婦幼醫院、產後護理之家的護理人員,也有可能因為院方政策方向和教育訓練不足,而導致在母乳、親餵等方面,無法提供孕產婦正確的觀念和支持。

(待續)

avatar-img
賴特Light
3會員
51內容數
全職媽媽,一邊用畫畫和文字紀錄生活的創作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賴特Light 的其他內容
第八天,我發現左胸乳房下緣有一抹紅影。 既不是蟲咬、也不是過敏。 紅影附近有好幾個大大小小的硬塊。 衛教師來看了看,幫我又擠了一次奶,我依然忍著痛讓她處理完。 接著她說:「我們試試看淋巴按摩好嗎?」 我早已無計可施,冰敷、熱敷、卵磷脂、餵奶盾、擠奶器都用過了。 如果忍過這次,會不
新落成的月子中心,服務照顧都很好。 環境比醫院安靜多了,終於可以好好休息,而乳頭破皮和脹奶的問題,我也頻頻請教衛教師。 衛教師一天巡房一次,有空才能幫我額外處理塞奶擠奶的問題,一次處理約20分鐘,過程中都非常痛,但是擠出來的奶水比我自己處理多,間隔下一次會撐的比較久,其餘的時間我只能自己處理,乳
永遠擠不乾淨的奶水。 產後住院的時間,擠出來的奶始終裝不滿試管,常常這餐擠了幾毫升就擠不出來了,擠完了也沒有所謂的輕鬆跟排空感。 搭電梯去嬰兒室送母奶的時候,看到其他媽媽拿著一瓶瓶奶瓶裝的母乳,對比我只有一根兩根的試管,總自形殘穢,默默把試管收在口袋裡。 我感到疑惑,脹奶還不是很明顯,乳頭周圍
產前就決定要親餵。 天真的新手媽媽,沒有做太多功課。我們選了最熱門的婦幼醫院、新落成的月子中心,確認他們有專業的護理人員和衛教師可以指導,放心交給他們就好。
打算把之前得乳腺炎的過程寫出來。 當時乳腺炎康復後,寫一篇發佈在PTT媽寶版,內容著重在怎麼痊癒,這次想寫怎麼發生的。 其實已經6年多了,但是前陣子發現我把當時的情緒都吞到很深的地方,反而過了幾年,孩子大了,自己身體調養好,回想起來那段日子反而淚流滿面。 一想到就無法控制的那種。
微生物於我真是又愛又恨... 可愛在培養的過程有種小成就感,可恨在他們的種類實在太太太多又太太太像了,早期需要花很多時間培養完才能鑑定,臨床的醫生只能先預測先開藥,等到確定菌株再依結果換藥。 但有時太久,病人都康復了(苦笑) 現在也有越來越多儀器用分子生物學的方式檢驗病原菌,可以縮短更多檢驗時間
第八天,我發現左胸乳房下緣有一抹紅影。 既不是蟲咬、也不是過敏。 紅影附近有好幾個大大小小的硬塊。 衛教師來看了看,幫我又擠了一次奶,我依然忍著痛讓她處理完。 接著她說:「我們試試看淋巴按摩好嗎?」 我早已無計可施,冰敷、熱敷、卵磷脂、餵奶盾、擠奶器都用過了。 如果忍過這次,會不
新落成的月子中心,服務照顧都很好。 環境比醫院安靜多了,終於可以好好休息,而乳頭破皮和脹奶的問題,我也頻頻請教衛教師。 衛教師一天巡房一次,有空才能幫我額外處理塞奶擠奶的問題,一次處理約20分鐘,過程中都非常痛,但是擠出來的奶水比我自己處理多,間隔下一次會撐的比較久,其餘的時間我只能自己處理,乳
永遠擠不乾淨的奶水。 產後住院的時間,擠出來的奶始終裝不滿試管,常常這餐擠了幾毫升就擠不出來了,擠完了也沒有所謂的輕鬆跟排空感。 搭電梯去嬰兒室送母奶的時候,看到其他媽媽拿著一瓶瓶奶瓶裝的母乳,對比我只有一根兩根的試管,總自形殘穢,默默把試管收在口袋裡。 我感到疑惑,脹奶還不是很明顯,乳頭周圍
產前就決定要親餵。 天真的新手媽媽,沒有做太多功課。我們選了最熱門的婦幼醫院、新落成的月子中心,確認他們有專業的護理人員和衛教師可以指導,放心交給他們就好。
打算把之前得乳腺炎的過程寫出來。 當時乳腺炎康復後,寫一篇發佈在PTT媽寶版,內容著重在怎麼痊癒,這次想寫怎麼發生的。 其實已經6年多了,但是前陣子發現我把當時的情緒都吞到很深的地方,反而過了幾年,孩子大了,自己身體調養好,回想起來那段日子反而淚流滿面。 一想到就無法控制的那種。
微生物於我真是又愛又恨... 可愛在培養的過程有種小成就感,可恨在他們的種類實在太太太多又太太太像了,早期需要花很多時間培養完才能鑑定,臨床的醫生只能先預測先開藥,等到確定菌株再依結果換藥。 但有時太久,病人都康復了(苦笑) 現在也有越來越多儀器用分子生物學的方式檢驗病原菌,可以縮短更多檢驗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