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05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大唐世界-李淵的二三事】

raw-image

正如演義所說,很少人知道楊廣在做什麼。又有幾個人發現,李淵的任官軌跡跟著楊廣走呢?

那是一個神秘到我不知道該不該說「信任」的關係。

不過有個地方包含演義我一直打馬虎眼,就是高麗之戰時的李淵。

當時李淵是在「懷遠鎮」督運,在瀋陽那邊喔,算是相當前線的指揮中心。楊廣二征的時候就待在那邊。加上楊玄感兵變後,李淵直奔隴西弘化,「兼知關右諸軍事」……

其實李淵本紀有提到,隋煬帝問過人:「李淵死了沒?」

以猜忌吐槽的角度寫,楊素也有此待遇。宇文述也有,是用「關心」的角度寫。

這些都連結起來,我在懷疑的是,隋唐史有刻意淡化李淵跟楊廣關係的可能。

李淵轉涿郡時,你看那時間,與其說下放邊疆,更像永濟渠監工。意思是那個被隋煬帝疏遠,或許都是一種過度解讀。

這種春秋筆法,跟李淵明明在起義時是領袖,卻把各種事寫在李世民頭上有點像。

就某個角度來說,李淵的皇親國戚與起義主見越淡化,確實就越彰顯李世民英明神武,平地起高樓。

那你會說,沒吧,李世民想看起居注,史官都不給他看,唐史應該穩得咧。

我們說兩下。

第一下,起居注再怎麼真實,跟史書也是兩碼子事。

也就是參考書目跟作品本身的落差,可能大家都受過論文訓練覺得不會差太大,我沒寫過論文。有沒有你覺得資料該這樣解讀,但教授不同意打你回票的時候呢?

演義最後有講到國史編撰,那些負責人就是「教授」。他們才是真正決定史料要呈現什麼真實的人。

歡迎來到真官史(貞觀史?)所在的年代。

接著第二下,我一直找不到地方插這個非常重要的史料。

李世民登基時就下詔,世跟民都是常用字,除非世民連用,不然不用避諱他的名字。

「依禮,二名不偏諱。近代已來,兩字兼避,廢闕已多,率意而行,有違經典。其官號、人名、公私文籍,有『世民』兩字不連續者,並不須諱。」

這也是從曹丕身上我才知道的。

下詔就有用?洗洗睡比較快。唐初多少人避「世」都是吹的嗎?

唐是李世民的唐,不是李淵的唐,這也是共識了。這場超級成功的認知作戰,是誰打的?總之,先相信李世民有動手腳。

那目前可知的李淵,其實也是一個隋煬帝的親信,天子的先鋒。

切,早該想到的。楊玄感跟宇文化及,楊素跟宇文述的兒子都反了,親信直追兩大功臣的李淵不反,才真是怪事。

剛好的剛好的剛好,我們又提到唐朝的「親周」,那宇文化及的黑到底也很容易解釋了。當宇文化及殺了楊廣,其實李淵要奉迎他回來當皇帝才是真理。

李唐要自己上,還不用先罵個宇文化及狗畜生嗎?

說回來,李淵如果只靠武力當上隋末大興丞相,那應該會發生類似董卓的情況。

當時早已群雄並起,你看大家討伐誰?

宇文化及。

這條線拉出來就知道,李淵本來就有「重臣」資格。

「高祖歷試中外,素樹恩德,及是結納豪傑,眾多款附。」

史書就像一個自助餐BUFFET,其實菜都有了,但我們總無法每一道都吃出個明白來。

不想相信的事情永遠也看不見。

接著就繼續聊:李淵為什麼鬥不過自己的兒子?

這其實是個頗有趣,而且不能算有定論的問題。

有人說:李世民是個戰神,軍功彪炳大家都支持他。

也有人說:因為隴西李氏支持李世民,所以李淵不能不退位。

我現在也才入門而已,但這兩種說法我都不覺得有打中要害。

基本上,李世民的戰功都在武德五年之前,之後李建成更有功勞,而且在六四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的軍政大權都已經被剝奪。

至於隴西李氏我坦白說,連一個人我也不認識,李淵一家到底是不是隴西李氏都有疑慮。這個就晚點再另外談。

首先前面已經知道,李淵有很多記錄被低調化,如果放大還原會顯示出,他本身是「大隋派」的。這也才能最合理解釋,李淵進入長安之後政務毫不遲滯的繼續運轉下去。

兩漢之交時,東漢光武劉秀能立刻把國家運轉起來,也是因為他「繼漢而立」。相對赤眉軍就沒辦法,進長安就是一團混亂。即使陣營都有姓劉的皇帝,你有沒有那個關係鏈,就是有差。

今天革命,百分之八十都是對現有體制跟官員不滿而生。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承受瞬間改變體制跟官員而不混亂。

最穩的方法,永遠都是新老闆一上來就表示:舞照跳,馬照跑,薪資照樣發,你們的財產不會縮水。

然後,我們慢慢的改。

這就是要突破的第一個盲點:李淵不是來推翻隋朝的,都不用讀太細其實就會讀到,只是有沒有想到的問題。

李淵要推翻的,僅隋煬帝楊廣而已。

甚至不是楊廣的主系統,李淵自己就是主系統的一員。

初生李唐的第一個派系,就是「大隋派」。

你想要迅速破關也可以,應該已經明白了吧?李世民就是「推翻大隋派」。九年「慢慢的改」,催生出了李淵下台,世民上位,然後貞觀改革。

但我們還要繼續看的。因為李淵的「大隋」,是灌水的。

首先,對隋朝有了解,就會知道即使楊堅完成了中央集權,他的國家仍然有派系存在。也就是隋朝原本的構成:北齊、北周、南朝梁陳。

先解開北周,隋文帝楊堅只能算50%的北周派,莫忘隋初雙聖,不是賣西餐也不是賣冰淇淋,是他受制於獨孤皇后。

獨孤派系就是西涼派,這也是李淵所在的地方,他是不是出身西涼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李淵為獨孤系的子弟,楊廣一直重用李淵,更在楊玄感起義時讓李淵鎮住整個隴西,基本上就是這個道理。

但楊堅那時候,要怎麼克制他的獨孤老虔婆?

靠得就是「南人」的力量。

不然還真吃飽了撐著在那邊引進梁的文化制度,覺得哇漢化好棒棒我們都要當漢人膩。

楊廣更不會是沒事幹在那邊娶蕭皇后用蕭瑀。同樣的,隋末會有一支奉蕭氏為主的勢力,也是其來有自。

對,蕭瑀在九年武德的變遷,也凸顯了南梁在初生李唐的存在。

另方面,就先前看裴寂傳的推測,裴寂其實也跟「南人勢力」有所關聯。以六四玄武門當天的情況說,南人派的要員都在李淵身邊,雖然只被記錄勸降李淵,不過梁跟涼的力量,應該都是屬於李淵的成分較高。

李淵的大隋,正是涼與梁的結合。

反過來的問題便是,李世民有什麼?李世民擁有的大資本,是山東與關中。關中是起義入長安時,李世民繞道先行,一百分的劉邦故事。山東也是他一步一腳印打下來的。

此外容易忽略的是,李世民的山西力量。

跟宋金剛之戰,吸引我們注意力的往往是尉遲敬德的加盟。但「收復太原」,對於溫大雅等太原世族朝廷官來說,意義該是非凡的。更不要說,此前李淵試圖把低下的武家(武則天的家族)拉起來,跟齊王李元吉共治太原。

就問溫家做何感想?演義我就是走這條路。

而最重要的,其實便是真正的李世民第一功臣:長孫無忌。

山西代人出身(北魏皇室),舅家山東高氏(北齊皇室),父親更在突厥有人脈有威望。在這個「族姓部落」大串聯的時代,或許正如演義所說,長孫無忌就是一個上佳的「中間人」。

剛好非常巧妙的是,李淵的力量,正是楊廣的力量,是一個真正的承接與轉移。

而我們絕對不能忘記的是,天下大亂始於齊。官方之亂始於楊。

楊堅當年是滅北齊之後的先期山東主管,弘農楊氏的身分更讓他把洛陽地區包含進去。而反楊廣的力量,就是「大山東」為主。

就是楊堅的陰魂不散。

這證明一件事情:楊廣的「得位不正」,在大業年間就已經被公開了,不是單純的後代抹黑。

當李淵繼承了楊廣,但其實不足以平定山東的憤怒時,新的候選人就是必要的。

我們只是因為李淵跟李世民是父子,所以特別關注,其實這件事在不久之前,南朝就發生過了。

南齊。

嘿,還不用梁武帝蕭衍,南齊就被自己人篡過一次不改國號的。

齊明帝蕭鸞就同樣是一個軍中有威望,差點被皇帝收掉,然後直接政變篡位的南齊宗室。對,他上位之後就把原本的宗室誅殺了一番。

以他來比對李世民,那梁武帝蕭衍就相當於武則天了。

扯遠了。

上面說的只能算「派系上」李淵的敗因:他顯然沒有辦法改變楊廣所造成的政治環境。

山東,山西,關中與新南人支持李世民,並不是說因為大家看到了李世民能人所不能啦,而是李世民這扇「門」,能讓他們進入政治中樞。

亂世功憑戰。

所以我們就可以進到相對「物理上」的李淵敗因。

或者說,李建成。

李建成雖然數退突厥,但跟李世民帶著大家攻城掠地,裂土封侯是完全不一樣的等級。

比方秦叔寶跟程咬金,那是連墓誌銘都吹不上天的下等人,尚且可以跟著李世民走到幾百年來,寒門到不了的上品大官。

比起需要十年寒窗苦讀的進士科,李世民才是引路明燈啊。

要知道,李建成的窘境就是,他能給財寶,能給一樣的等級的官:給李世民手下的武將。但更高的,他給不起。

早在西漢李廣篇就提過了,李廣就是個神盾,風吹不垮雨淋不倒。跟李廣一起打匈奴,活著回來的機率超級高。但只有跟衛青霍去病一起,才有機會成為贏家。

這是一個面向,另一個就是李淵自己的問題:他集中了兵權。

那是很明顯的事情,關於武德五年後,只有李世民李建成跟李孝恭三個大元帥的現象。

​李淵在推動「中央軍制」的進行,然而根據新唐書的整理,制度上卻只記載唐初沿用北朝的「府兵制」。

其實這個意思就是說,李淵想要收回地方兵權。但收回來之後主要給上面三個人使用。而我們知道李建成跟李世民的派系在那邊對立。所以李孝恭往哪邊站,樹自然就往哪邊倒了。

稍稍解釋一下,中央軍制不是朝廷養一堆大頭兵,而是需要打仗時,朝廷會徵召地方後備軍人來給他們武器裝備打仗,作為國家動用武力的唯一管道。

隋朝的府兵?那是每個地方鷹揚府都有武器裝備,朝廷只要下命令,他們立刻能夠就地打仗的機制。所以才會快速的釀成地方軍閥割據。

東漢基本上也是這樣的狀況:打黃巾賊時還是中央軍制,但不輪轉所以給了太守州牧養兵以及護衛作戰的權力(原本規定不能跨郡作戰的)。

好,這第二條就是說,李淵在兵權上顯然得罪了地方勢力。

而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肯定就是他「清淨寺觀」的命令:一次過要接著拔除佛道兩教的地方勢力與資產。

看到這裡不難發現,李世民要是沒有關起玄武門迅速解決這件事,武德九年引爆的,很可能會是又一次的全國性叛亂。

那個時間點是很巧妙的:在中央軍制尚未解體之前,只要阻斷了天子的詔命,李唐的數十萬大軍就是「動也不會動」。


大概說到這裡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