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10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德州狂躁喧囂之聲】:The Jesus Lizard / 《 Down 》

raw-image


【前言】

The Jesus Lizard 由德州龐克/噪音搖滾樂團 Scratch Acid 的部份成員組成,他們將龐克搖滾的豪邁、對實驗噪音的熱愛結合成為一種粗糙原始的嶄新美學,成為 90 年代興起的另類搖滾浪潮中的佼佼者,而今天要介紹的 《 Down 》被普遍是他們中後期簽約主流廠牌前的最後傑作。

從某種程度上說,The Jesus Lizard 即代表了當時的音樂風格,無論在影響力還是音樂方面,他們絕對是你所見過,最純正的 90 年代樂團,特別是《 Down 》的每一分每一秒更無不散發著90年代的氣息,他們的態度躁鬱、樂句雜亂無章且模糊不清,對音樂的態度矛盾古怪。將上述這些形容結合起來,正是他們可以在油漬搖滾主宰的樂壇中逐漸茁壯成長的解答。



《 Down 》


【錄製背景】

1993 年,儘管 The Jesus Lizard 已經是一支擁有大批死忠樂迷追隨的另類樂團,但因與Nirvana 合作發行單曲《 Puss / Oh The Guilt 》而初嚐商業甜頭,鼓手 Mac McNeilly 和貝斯手David Wm. Sims 毫不費力地演奏出震耳欲聾的音符,引領著樂團的節奏起伏;Duane Denison 的吉他彈奏激昂失序,主唱 David Yow 則像在畫布上肆意潑灑顏料一樣大喊大叫,The Jesus Lizard 就是一支如此獨特強硬的樂團。



McNeilly 說道:「我們只是盡可能地進行現場演出,在樂團發展到這個階段的時候,我們已經意識到要在更大的場館演出,有更多的觀眾,透過巡演賺更多的錢,我們覺得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進步。」


Steve Albini


已故傳奇製作人 Steve Albini 對他們愛不釋手,繼《 Liar 》之後,他們又推出了迷你專輯《 Lash 》,隨後發行名為《 Show 》的完整現場專輯,完美捕捉到樂團在舞台上令人神魂顛倒的毀滅性力量。在這幾張專輯中,他們首次與不同的聲音工程師合作,儘管這兩張專輯都非常出色,但給人的感覺卻像是正式錄音室專輯之前的中繼站。

《 Down 》這張專輯錄製於 1994 年,製作過程並不容易,除了是樂團與 Albini 合作的最後一張專輯,也是由老東家 Touch & Go Records 發行的最後一張專輯,然而幾乎全部團員都認為成果令人失望,Yow 和 McNeilly 當時都搬離芝加哥,兩手空空毫無準備進到錄音室。Albini 則把注意力都放在了 Yow 身上,因此與其他成員拉開了距離。



McNeilly 表示:「我認為有些歌曲的內容不夠豐滿......而且它的音色也與之前的專輯不同,從音色上來講,《 Goat 》可能是迄今為止最好的專輯,而《 Liar 》聽起來則更黑暗一些,《 Down 》似乎存在著一些我們先前沒有的風格。」

在錄音室裡,主唱會先唱一段,然後再決定是否要保留,或是要重新唱一段,接著 Denison 會在某些歌曲中加入一些想要的吉他元素,一般情況下每首歌曲都是第一遍或第二遍就完成了:「我認為我們一直都是現場樂團,在錄音室裡很難將這種經驗轉化過來。此外,我們希望能在現場演奏這些歌曲,所以不會有太多難以在現場重現的內容。」

專輯封面再次由 Malcolm Bucknall 設計,一隻狗漂浮在天空中,不知是向下還是墜落,令人印象深刻。



【歌曲介紹】


〈 Fly on the Wall 〉作為專輯開場,直接用抓耳的旋律讓聽眾迅速進入狀況,歌詞講述惱人的蒼蠅在主角周圍盤旋干擾,因此在樂器的呈現上可以明顯感受到一種狡猾的飛行感,讓人捉摸不定,焦慮逐漸提升,也體現出樂團與眾不同的幽默感。


〈 Mistletoe 〉則講述被害妄想症的主角認為自己被有心人士用槲寄生的漿果下毒,大聲囔囔要打電話給毒物中心,還要叫兄弟們來把對方痛揍一頓,在這樣焦躁的情緒下,所有樂器都以非常急促的方式推進,完全沒有任何喘息的空間,直到應聲倒地斷氣結束。


〈 The Association 〉放慢了速度,展現出樂團受爵士薰陶的一面,也是大膽顛覆過往風格的秀逸之作:「我們都很喜歡突破自己......我們知道這首歌聽起來不像之前的風格,但我們並沒有特別改變我們的聲音或諸如此類的目的。這些歌曲演奏起來很有趣,對我來說就像是火山爆發前的一個小插曲。」


〈 Destroy Before Reading 〉則是樂團生涯截止最接近傳統搖滾結構的歌曲,跳動的貝斯節奏讓人忍不住跟著擺動身體;〈 Low Rider 〉 接續展現器樂的精湛演奏,迂迴的貝斯低音曲折穿梭,像是開著一台舊車緩緩穿越骯髒險惡的城市巷弄,暗處目光從四方八方盯著你,如此不安的氛圍令人想踩緊油門加速駛離。


〈 Elegy 〉再次展現樂團的不同風貌,淒涼的氛圍和傷感瀰漫開來,像是在霧裡迷走尋找出口,也是整張專輯最具明暗對比的慢板小品:「這首歌曲很有趣,因為它使用了一種不同的情緒釋放方式,也就是"克制",有時忍住不放和堆疊至高潮同樣有效。」;最後以輕鬆詼諧、龐克風味濃厚的 〈 The Best Parts 〉劃下句點,為整張專輯的豐富層次再添一筆。





【結語】


在《 Down 》這張專輯中,從沈鬱、大氣的段落到狂熱失序的狀態曲折反復,讓人幾乎就要暈車嘔吐,事實上,他們聽起來更像是一群樂手在同一個房間自顧自演奏自己的音樂,每隔幾分鐘,巨大如浪的器樂聲響就會把在場所有人給淹沒,狂躁是他們的核心基因,但這絕不是壞事,反而恰巧與磅礡的節奏形成了鮮明對比,也讓他們別於許多在 grunge 鼎盛時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樂團。

除此之外,他們的靜謐時刻也值得一提,《 Down 》中充滿了寬敞的低音旋律,吉他在其中交織,營造出一些絕佳的氛圍,直到最後堆疊進入亢奮的高潮,雖然你能在其中發現 Fugazi 和 Buzz Osborne 的影子,但他們依然保持著自己的原創性。

這也許不是 The Jesus Lizard 最傑出的作品,但對於 90 年代另類搖滾樂迷來說仍然值得一聽,如果你和我一樣,碰巧在二手唱片行或書店看到這張專輯,那就別猶豫買下來吧!這張專輯值得所有 90 年代另類/龐克/搖滾樂迷收藏。



在《 Down 》之後,The Jesus Lizard 決定與主流大廠Capitol 簽約,這在當時無疑令許多樂迷感到震撼,用比喻來說就像是「大公司 」與 「獨立音樂」之間的相衝突,不少人認為樂團這一舉動跟賣身沒什麼兩樣:「我們被貼上了叛徒的標籤,因為我們不符合某些人對我們的要求,不符合我們的行為模式,也不符合我們在龐克社群中的定位。」

而此一舉動也間接讓樂團揮別與製作人 Steve Albini 的長期合作:「許多人因為主流介入而選擇與我們斷絕關係,這都是過去的事了,你可能會被你的粉絲們逼到牆角,因為他們肯定不希望你改變......他們喜歡你現在的樣子,但如果你在同一個地方待得太久,只是在浪費繼續前進和成長的機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