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臺東:我與水土不服的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一個月多月前,告別了南投,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台東..

告別了朋友,一個人就開車前往台東,開啟了新的工作旅程..


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台東熱情的陽光差點沒把我融化,才到台東第三天,終於經歷了傳說中的水土不服,過敏了...

離開南投後,回台南老家,家中老爸還叮嚀著要帶家鄉的土跟米,因為去新環境容易水土不服,那時候還在心裡偷偷想著:吼..那都只是迷信啦!

雖然心裡千百個不願意,但為了讓老人家放心,所以我還是帶了...


當過敏時,雙手手臂都起了細小的水泡,一個個小紅腫讓我不由得恐懼...直到掛了急診


醫生那句:水土不服...讓我不由得無言...


打了針,吃了家鄉的米..漸漸的 慢慢的 消腫了

一切彷彿順其自然 彷彿 ..就這樣 一點一點 磨去了 在南投的習慣

(未完待續.......)

內容總結
台灣旅行
5
/5
avatar-img
0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im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是猴兒的第一篇文章,碰巧昨日有幼兒園的孩子們來訪農場... 進入農場生活學習野菜,已經邁入三個年頭,雖然收穫不少,但聽到他們稱我為野菜老師,我還是會有濃濃的不好意思.. 憶起...期末帶著學生製作了,野菜水餃.. 這次使用的野菜是常見的"大花咸豐草" 大花咸豐草,在老人家那一輩在傳統使用中最為常見
這是猴兒的第一篇文章,碰巧昨日有幼兒園的孩子們來訪農場... 進入農場生活學習野菜,已經邁入三個年頭,雖然收穫不少,但聽到他們稱我為野菜老師,我還是會有濃濃的不好意思.. 憶起...期末帶著學生製作了,野菜水餃.. 這次使用的野菜是常見的"大花咸豐草" 大花咸豐草,在老人家那一輩在傳統使用中最為常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旅居台東30天|為什麼來台東? 若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我想首先得跳脫出來,從高處俯瞰自己,理解自己的性格,認清自己是怎樣的人,然後做好一切的準備 《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 我對台東的記憶點 曾因前同事介紹,參加海洋協會分段環島,從三仙國小走到東河國小 20公里,徒步在路上、岸邊是個很豐
Thumbnail
#生活旅行seeingtheworld 二年旅居在台灣不同城市,真的明顯感受到各地方所帶給的不同氛圍,那種氛圍因其地理的環境,歷史的演進而有所不同,也因這份不同,發展了出各自的生活樣貌和人文特色。 你可想像深處在阿里山石棹的生活是怎樣嗎,每到夜幕降臨,那濃霧籠罩在整個山頭,所有店家
Thumbnail
2014年,我們萌生移居鄉下、自耕自食的念頭。那年第一次來到台東海岸線,覺得這裡跟台灣其他地方的鄉下很不一樣,大概有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吧。藍天白雲,一望無際的大海,還有美麗的海岸山脈。尤其長濱這裡更是有種與世隔絕之感,離大城市花蓮和台東,都要兩個小時的車程。沒有高樓大廈,沒有工廠的污染...
Thumbnail
去年夏天的東部旅遊記憶,今年暑假想再一次擁抱臺東。
Thumbnail
在臺北展開新生活已經兩個禮拜,作者忽然開始思念家鄉,這對於過去獨立堅強的性格來說是意外的鄉愁。文章講述了作者在家鄉的生活以及回到都市後的糾結心情,充滿了懷舊情懷。
Thumbnail
#生活旅行seeingtheworld 落腳來到花蓮處,也開始想起台東生活,真的離開後會時時想念的地方。 好想念無聊的時候,就到華源天空之鏡走走看看台東海際線,懶得騎車時就到三和定置場吃便當,時間恰好就來看看漁場拍賣,較有衝勁時,那就到台東市區找打卡美食,覺得想要與世隔絕享受孤獨感時,就躲到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旅居台東30天|為什麼來台東? 若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我想首先得跳脫出來,從高處俯瞰自己,理解自己的性格,認清自己是怎樣的人,然後做好一切的準備 《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 我對台東的記憶點 曾因前同事介紹,參加海洋協會分段環島,從三仙國小走到東河國小 20公里,徒步在路上、岸邊是個很豐
Thumbnail
#生活旅行seeingtheworld 二年旅居在台灣不同城市,真的明顯感受到各地方所帶給的不同氛圍,那種氛圍因其地理的環境,歷史的演進而有所不同,也因這份不同,發展了出各自的生活樣貌和人文特色。 你可想像深處在阿里山石棹的生活是怎樣嗎,每到夜幕降臨,那濃霧籠罩在整個山頭,所有店家
Thumbnail
2014年,我們萌生移居鄉下、自耕自食的念頭。那年第一次來到台東海岸線,覺得這裡跟台灣其他地方的鄉下很不一樣,大概有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吧。藍天白雲,一望無際的大海,還有美麗的海岸山脈。尤其長濱這裡更是有種與世隔絕之感,離大城市花蓮和台東,都要兩個小時的車程。沒有高樓大廈,沒有工廠的污染...
Thumbnail
去年夏天的東部旅遊記憶,今年暑假想再一次擁抱臺東。
Thumbnail
在臺北展開新生活已經兩個禮拜,作者忽然開始思念家鄉,這對於過去獨立堅強的性格來說是意外的鄉愁。文章講述了作者在家鄉的生活以及回到都市後的糾結心情,充滿了懷舊情懷。
Thumbnail
#生活旅行seeingtheworld 落腳來到花蓮處,也開始想起台東生活,真的離開後會時時想念的地方。 好想念無聊的時候,就到華源天空之鏡走走看看台東海際線,懶得騎車時就到三和定置場吃便當,時間恰好就來看看漁場拍賣,較有衝勁時,那就到台東市區找打卡美食,覺得想要與世隔絕享受孤獨感時,就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