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去借回《The Bitcoin Standard》這本書,之後想多寫、多分享的方向或許會更關於比特幣和金融自由的未來可能發展(?)。
對於傳統金融體系的認識,想要寫一篇來好好收個尾,分享這則只有十分鐘不到的影片,一樣是我最尊敬的Michael Maloney,開啟我對「金錢MONEY」的理解,這些年伴我走在這條真理之路上,當然是還沒走完... 並還沒有財富自由
雖然這已是十年前的"舊"片,但韭菜如我,認為即使到現在才看到,仍是猶未晚也
以下心得筆記與翻譯,以及我個人下的*主觀*標題
「大家還以為美元仍和黃金一樣好、一樣有價值,但自從1971年起就不是了,
世界貨幣體系是這樣的...」
We're the dollars of the nation on parade...
We're the biggest batch of dollars ever made...
Oh we used to march by millions...
but now we march by billions...
and maybe we'll be trillions before you're dead!
*第1分45秒處的內容,美元大遊行,哪來這麼哭的影片和歌詞啦~ 務必一看
這就是何以美國人有這樣的迷思:戰爭有利於經濟。
This is where Americans have this myth that war is good for the economy.
「戰爭有利於經濟」,是當你自己不處於戰事之中,只要負責買賣用品就好。
*有必要給Mike大大的鼓掌及深深的敬意,雖然直到現在還是有戰爭好棒棒的敘事觀點在鼓譟...
The fact that many countries, accept as a principle,
dollars being as good as gold, leads Americans, to get into debt,
and to get into debt for free at the expense of other countries.
Becasue what the US owes them is paid, with dollars they are the only allowed to emit.
We consider it necessary, that international trade, be established, as it was the case, before the great misfortunes of the World, on an indisputable monetary base, and one that does not bear the mark of any particular country.
Which base? In truth one can't see, how one could really have any standard criterion other than GOLD!
國際貿易必須建立在無可爭議的貨幣基礎上,且不帶有任何特定國家的印記。
除了黃金,還能是什麼呢? 原來戴高樂是當初那個拉地毯的阿...
*在維基查了一下戴高樂生平,發現他在「1966年宣布法國退出北約軍事組織」,以及「戴高樂主義」的內容,非常有意思,建議大家可自行查找或參考網上其他資料,再思量一番,當今的地緣政治將會如何演變...
Nixon:To our friends abroad, I give this assurance.
The United States has always been and will continue to be a forward-looking and trustworthy trading partner.
*trustworthy?從當時35美元兌一盎司黃金,到現在的金價,該明白全世界是如何被這樣的體系給"通膨"了... 韮民必須明白,不是金價再創新高,是美元再創新低...
*在Ron Paul的《End the Fed》一書中,則是把尼克森切斷"以每 35 美元兌換 1 盎司黃金,向任何持有美元的外國政府交付黃金的承諾",視為美國政府的第三次違約。
第一次是林肯在內戰時期,第二次是羅斯福FDR在1933年沒收美國人民的黃金,並規定美國公民持有黃金為非法。羅斯福以每盎司 20 美元的價格買入人民的黃金,並立即將其重新估價為 35 美元。公民損失,政府獲利。"Roosevelt took the gold at $20 an ounce and promptly revalued it at $35. The citizens lost, the government profited."
*記得,因為各國央行都將本幣錨定於美元"區間"匯率浮動,聯準會的每一次的QE,倍增再倍增的貨幣供給,你的本幣也同時地被貶值、你的購買力也同步被稀釋。
*如果還沒看過「外匯存底vs.台幣匯率」的圖,請務必關心一下,中華民國全體國民,都算是中華民國的股東,我們自1989年起貿易大賺特賺,外匯存底飆升,台幣匯率的區間走勢依舊...沒啥變動,沒有半點實質意義上的升值趨勢!本該扮演像熱對流機制的貨幣浮動匯率,其實並沒有在作用... 而這正是這幫央行卡特爾的真實宗旨!
*所有貿易順差國都一樣,即使該國國內生產力長年以來有了大幅提升,本幣匯率相對於美元卻沒有實質升值的表現。說到底...美積電和台積電員工做同樣的工作,美國麥勞勞和台灣麥勞勞員工作同樣的事,總是同工不同酬的根源是什麼?人家的"錢"就是比你大?
最後,再補充Mike比較近期一點的影片:
「美聯儲,不是政府部門,也不是財政部的一部分,是私人卡特爾(cartel),由聯邦儲備系統的會員銀行*們所擁有;美鈔(Federal reserve note)不是「錢」,本身只是一張「欠條」,「憑票支付」真正的錢:Gold or Lawful Money,黃金和…什麼是Lawful Money? U.S. Treasury Note!」
看到這,我想到了「穩定幣」,你以為人家只是瞎搞嗎... 難道不是有一群深諳美國憲法及當初Federal Reserve Act始末的人,在推動這些?如果你認為「穩定幣」必須要有100%的儲備,才算是正當,才不是在搞詐騙的話,請回頭再看看上面的貨幣史...
其實每每寫完這東西...我都覺得非常憤怒... 就像前半輩子的人生都被騙了那樣...
*不要以為冠上個"聯邦Federal"就是公營,美國是有銀行非屬於聯邦儲備體系(Nonmember Banks),見〈金融體系不斷自我加強的"脆弱性"?〉第二段美國銀行業合併史,在二戰之前非聯儲體系銀行約2萬家,相較於1萬家的聯儲會員銀行,
「這就像聯準會的工作,是在幫助最大的銀行吞併所有的小銀行。」
這支〈十分鐘濃縮解讀140年貨幣史〉原是十年前的影片了,當時比特幣路徑仍未清晰,整支影片的重心仍在黃金上。但是!不像其他由傳統金融體系出身、偏向金本位的大佬,通常對加密貨幣持懷疑態度、認為投機成分大,Mike可是很早就持有比特幣,也研究加密貨幣的,在他的YT頻道裡輸入crypto就能找到相關影片,甚至還有好幾集關於「Hedera Hashgraph」(我真的還不懂那啥...)可追溯到6年前的內容了,更是加深了我對這位老先生的敬意!
但是,對於股市,我的看法不會像Mike一樣悲觀,身為唸商管畢業的人,對我來說,把公司看作一部生產力機器,匯集各項生產要素(土地、廠房、員工、技術智財...),提供具真實價值的商品和服務,公司運營是和實體經濟"Main Street"(vs. Wall Street)息息相關。
股票,就是公司所有權,持有股票就是擁有這部生產力機器的一部分;對於散戶來說:「我用我的錢,支持公司事業經營成功,公司有獲利,我能共享」,當然有風險,股東都知道事業經營有風險,沒有包穩賺不賠這種事 <除了銀行業
但本質上是正和遊戲!回歸基本麵...基本麵好吃...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用你的錢包投票,用你的資本支持你認同的企業!
如果這次,我們有機會迎來全球金融體系重置的"軟著陸",韮民們不該再因大震盪而恐懼,然後輕易出讓手中有價值的公司所有權,也就是股票,給那些個Big Banks了...
感謝各位看倌看到這裡,你可以把上述內容視為"一家之言",保持獨立思考,保持償付能力stay solvent,以上內容如果覺得仍有些幫助的話,請不吝點顆愛心,謝謝支持!你的支持是我繼續分享的動力~
備註:還想推一部紀錄片,裡面也是大咖雲集,除了Mike Maloney,也有另一位我喜歡的英國老紳士Alasdair Macleod,以及金本位大佬Peter Schiff,和那位知名的《The Creature from Jekyll Island》作者,連結放這兒,大家有空自己瞧瞧吧~
*以上為本人閱讀觀影之心得領悟、含個人觀點,如有疑義,請參照原書籍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