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6|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中華新韻與平水韻

    古詩詞歌賦對聯頗有興趣涉獵,由其對子雅俗共賞也鑽研較深的功夫,且詩詞對聯本就互通有無;古詩詞詞藻華麗言簡意賅,而新詩自由豪邁奔放無拘束。如同有人欣賞孔孟儒學,有人愛老莊學說崇尚自然澹泊,各有支持愛好者。


    在Fb社團「詩詞天地」常常遇到少數堅持詩詞或對聯需用「平水韻」剛開始還聽不懂什麼是「平水韻」也無學過,研究對子多年來沒聽聞過,在Google 網站查詢「百度百科」才知是門古老音韻學。


    古代科舉考試因言語未統一,中國各地方言南北差異極大,而明清以前科考試題以詩賦取士假如考生所操方音各不相同,那麼他們寫出來的詩句韻腳當然會有所差別,這無庸置疑給考官閱卷造成很大的困擾。因此應運而生「平水韻」這門古老音韻學與現在中華新韻也就是國語某些發音平仄略有不同,像「平水韻」有一音稱為(入聲)國語沒有的音調;根據國語辭典解釋入聲「一種漢語調類。聲調短促而急。現國音中已無入聲,入聲字分別歸入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之中。如:「屋」、「竹」、「谷」、「玉」等字。」不止平仄音韻不同,發音亦不一樣。


    前述所言「平水韻」應運而生的目的為應付科舉。清朝雍正下令朝廷官員統一以北京話作為官話,且明清科考不再考詩賦而以八股文替代仍然保留「平水韻」清朝乾隆還明令需會北京話(官話)方得升遷入朝廷四品以上京官職,因此乾隆所著詩作對聯都以北京話發音定平仄音調;反觀現代人走回頭路不以中華新韻即國語(北京話)為音調詩詞對聯講究「平水韻」大部分人聽不懂的詞,學校沒教、徵文比賽不採用、社會大部分不認同、國家考試不考,那除了專門研究外誰懂呢?耗費時間精力鑽牛角尖遵循古法苦讀為何事,只為了自認高人一等還是貪圖甚麼?!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