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9|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人體的原始記憶與演化―讀「我們的身體,想念野蠻的自然」

    這幾年我很喜看科普的書,或者是含帶許多知識或實驗研究的散文,或者是順手拈來有許多歷史典故稗官野史的雜文,因為看這類文章往往會令人驚訝,年紀愈大,這種會令我們驚訝的機會就愈可貴。

        這本「我們的身體,想念野蠻的自然」一再令人拍案叫絕,顛覆了許多既有的觀念,但是提出的論據也相當具有說服力。

        書的封面有幾行小小的字,從厚達近三百六十頁的書裡,列出幾個或許會引起我們好奇的問題:「為什麼有人選擇吃寄生蟲,來解救腹瀉,胃絞痛的問題?現代醫學全面消滅人體內「有害的」微生物,反而危害健康?原來你的祖先喝牛奶會生病,牛奶真的有益我們的健康?沒有獵豹老虎的追趕,才讓現代人容易心悸與焦慮?」

        當然,書裡面不只是回答這些問題,而像是一本精彩的故事書,講一段又一段生物如何在演化中互相競爭與合作的故事,作者從文明社會最困擾的一些過敏症以及愈來愈多無藥可醫的免疫性疾病談起,以許多研究與觀察來討論一個假設,這些只出現在公共衛生系統相對健全,擁有許多醫療資源的先進國家的「新興」疾病,是不是因為來自於我們把人類周遭的微生物寄生蟲消滅得太徹底的緣故?

         其實這個論點也有愈來愈多科學家接受,這也是為何「益生菌」三個字常出現在廣告裡,是眾多養生保健食品的主角。

        在作者諸多令人眼睛一亮的論點中,為盲腸的翻案論述也說服了我。

        到目前為止,教科書上還是這麼寫,醫學上大部分的專業也都還是認為盲腸沒有用,也因為沒有功能又會帶來問題,所以很多人的盲腸都被割掉了,畢竟若是在旅行中盲腸發炎,若來不急開刀割除,很有可能導致腹膜炎,那可是會死人的。

        因此,從三百年前人類就開始盲腸切除手術,挽救了許多生命,而且盲腸切除之後的患者,絕大部分也沒有任何後遺症,照樣活蹦亂跳過生活,所以認為盲腸沒有功能其實是非常合乎邏輯的推測,甚至大家會認為盲腸也許就像是男生的乳頭,沒有任何實用上的功能一樣,是生物演化過程留下的古蹟。

        盲腸的正式名稱是闌尾,是在消化道底部,大約中指長的一個懸吊的小肉塊。裡面有一大堆細菌,抗體跟免疫組織。當盲腸破裂時,密度極高的細菌在無菌的腹腔內四處流竄,形成的感染,對身體健康是非常嚴重的威脅,若不即時醫治,死亡率很高。

        但是若依演化的角度來看,盲腸炎在整個人類的族群的發病率是十六分之一,也就是一個人在活著的一輩子當中有十六分之一的機會會發炎,而當急性盲腸炎沒有治療,大約有一半的人會死亡。在人類演化史上,三十二分之一的死亡率,算是相當高的,在物種演化過程中自然淘汰的力量,應該會使得有致命傾向或使得個體衰弱的遺傳特徵,很難在基因庫中保存遺留下來,換句話說,盲腸假如這麼危險,又沒有用,演化是不會浪費這麼多資源在它身上,它應該早就從人體中消失。所以有學者以定律來推論,盲腸不是退化的遺跡,而是相當發達且構造精密的構造,只是至今還沒有很多的研究來證明的它的功能。

        基本上,人體內是沒有細菌的,除了從嘴巴到肛門這一條消化道之外。我們吃的食物喝的飲料當然不可能是無菌的,搞不好生魚片裡還有許多活生生的寄生蟲與卵,但是這些微生物絕大部分到了胃就被消滅掉了,因為胃會分泌強酸,胃酸的酸鹼值在二左右,只要能正常發揮效果,寄生蟲卵碰到胃酸也活不了。胃消化過後進入腸子,所謂進一步的消化吸收就要靠腸道裡數以百億計的微生物了。據統計,腸道裡的微生物個體數比我們全身的細胞還多了十倍,所以若以遺傳的訊息DNA的數量來說,人類應該是微生物的組合體才對。

        總之,從嘴巴食道然後一直到小腸大腸肛門,這整個封閉性的消化系統是容許細菌存在的,甚至消化道中人體內估計有一千種以上的微生物存在,而且絕大部分品種離開腸道就無法生長繁衍,所以很難在實驗室環境中研究,因此對這些細菌的功能我們還是很陌生。人體內除了腸道之外,其他血管、組織,大致是無菌的,假如有了外來細菌感染,即所謂菌血菌會造成很大傷害。

        在落後地區的居民,常常會吃壞肚子,也就是吃下不乾淨或有毒素的食物,導致消化道感染,若不即時對付,甚至會穿透腸道進入人體,這時人體最大的防衛機制就是上吐下瀉,把腸道這裡的所有東西立刻完全清空,一勞永逸的排出人體。可是剛剛不是提到,健康又正常的人類消化道裡共生著一千多種細菌嗎?當我們消化道進行大掃除時這些共生的細菌也一起被清掉了。因此有人主張,懸吊小腸邊邊的盲腸就是個庇護站,提供腸道原生菌種的安全避難之處,當消化道把不好的細菌、寄生蟲、毒素完全清掉之後,再重返家園,建立正常的腸道微生物族群。

        簡單的說,盲腸的功能就是微生物的庇護站。

        我們一直以為我們周圍的蟲蟲,微生物、細菌,是可怕的,有害的,想把牠們完全消滅,我們到處殺菌,消毒,可是事實上,人類一直與許多微生物互助共生,一起演化成長,就像腸道裡數不盡的細菌一樣。有些專家還懷疑許多新興的自體免疫系統的疾病以及過敏症等等,也許是來自於人類的免疫系統在發展過程中,我們沒有「感染到」一些寄生蟲或微生物,所導致的免疫功能異常。

        其實古人也說,「骯髒吃,骯髒肥」,也就是小時候在泥地骯髒環境長大的,反而會又高又壯又健康,從小在非常乾淨環境下長大的,反而體弱多病,或許這就是老祖先的智慧與經驗吧!

    為什麼有人選擇吃寄生蟲,來解救腹瀉,胃絞痛的問題?現代醫學全面消滅人體內「有害的」微生物,反而危害健康?原來你的祖先喝牛奶會生病,牛奶真的有益我們的健康?沒有獵豹老虎的追趕,才讓現代人容易心悸與焦慮?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