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0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足球是西方文明成分最多的運動,儒家重災區玩不轉

9月5日,中國男足以0比7輸給日本。永遠不要低估中國男足所能帶來的震驚,快趕上甲午戰敗了!不斷刷新球迷和國人所能接受的底線。本來運動的輸贏並不說明什麼,問題是13億人口,世界第二經濟大國,集舉國之力投入大量金錢,卻這樣慘敗,怎麼也說不過去。就是不熱衷於足球的人,也感到很鬱悶。



 原因何在?以前說中國窮,對足球的投入少,但現在不成立了。現在經濟第二了,有錢,花的錢海了去!

 

還有說,黃種人體質不行。這有些道理,體質是有差距。但體質的差距最多只能解釋中國足球不能躋身為世界一流,而不能解釋中國足球為什麼會如此不堪。如果中國足球能與日本韓國持平,那還說得過去。

 

還有說,中國足球不普及。踢球的人少。這也不成立。不普及是事實,會踢足球的人占總人口比例很低。但中國有13億多人,足球人口絕對量還是很高的,比許多足球運動普及的小國要高。再說了,許多其它運動專案,中國也不普及,比如說射擊,但成績也很好呀。

 

要我說,根本上足球運動與中國文化相克。足球運動與其它運動不同,它是反映西方文化成份最多而且規模又最大的運動專案。所以,文化的相容性對足球運動水準的影響就很重要,對於足球,就是主要的和根本性的因素。

 

足球運動起源於英國,它本身就是西方社會運行規則在運動專案上的投射,是社會競爭的替代品和訓練工具。它追求公平公正,鼓勵直面衝突,直接對抗,發揮主動性和團隊合作。

 

現代球類專案或多或少體現了些內容。由少到多,我們可以排個序,依次是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排球、籃球,最後是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都是個人專案,不需要合作,只是雙打需要合作;排球需要高度的合作,但沒有激烈的對抗,比賽雙方運動員有各自的活動區域,沒有身體衝突;籃球進一步,有身體衝突,但規模,球員和場地都比足球少和小,對合作的要求就要比足球低,對抗性也沒有足球高。

 

那我們發現,中國在這些球類項目上,依次成績越來越差。最好是乒乓球,再是羽毛球,再是排球和籃球,最後是足球。總之,對抗性越強、合作性越高,規模越大,越複雜的專案,中國的水準越低。

 

這與中國的儒家文化有關。儒家文化建立在小農經濟基礎上,局限於家長制的小規模合作,信任局限於血緣和親緣之內。不鼓勵正面的衝突,不鼓勵以實力為基礎的較量,而鼓勵回避正面衝突,鼓勵使巧勁,所謂『 四兩撥千斤』 ,講究勢,時,奇正之類的法門。所以,越是合作性高,對抗性強的運動項目,中國運動員的成績就越差。

 

或許有人說,儒家文化強調集體主義,西方文化強調個人主義。集體主義照說應該比個人主義更有合作性呀!這混淆了集體主義與團隊精神的區別。集體主義是以消除個性和服從權威來達到行動一致以實現集體目標,而團隊精神則是發揮個性實現個體相互之間的主動回應來實現團體的目標。團隊精神可能與遊牧民族的集體狩獵生產方式有關。

 

在運動員選拔,隊員教育、訓練與管理、競賽體制等方面,中國與其它國家都很不同,具有中國特色。這些東西通過社會的潛移默化,還有足球運動的開展,塑造了運動員的精神和行為:服從權威與缺乏信任。而在瞬息萬變的足球場上,管理者和教練的權威無法施展,慣于服從權威相互缺乏信任的中國運動員,就無法協同起來為實現共同的目標而拼搏。

 

中國自然受儒家文化影響最深,是儒家重災區,比日本韓國等周邊國家更深。根本上,中國至今還沒有擺脫儒家文化的影響,儒家的『親親尊尊』 仍然是支配中國社會運行的基本規則。而日韓在近現代逐步擺脫儒家文化的影響而不斷西化。他們的足球水準比中國高就不足為奇了。

 

改寫於2024年9月6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