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1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創作者出道的最適路徑


不只一位創作者詢問該積極參選文學獎、或經營社群以累積聲量,還是持續修稿直接投稿給出版社,哪個方法比較好?

在一對一的諮詢中,可以針對作品屬性討論,做出判斷與建議。不過這一題還是有個普遍適用的答案。

社群經營:先檢視「內容是否具議題性或實用性」與「是否能固定且持續提供內容」作為判斷。如果無法固定每天在網路上社交,或作品偏文學性,不建議以「靠社群經營出道」為目標,因為實際操作起來應該會覺得很吃力。


文學獎:習慣寫一萬到三萬字短篇、十萬字作品,結構完整,類型明確的創作者從文學獎入手是好選項。台灣這幾年有大大小小各種文學獎,拜託千萬不要只鎖定單一高標準文學獎(像是只投林榮三),只要適合自己創作類型的文學獎,都試試看。

文學獎通常有三關,要是能進入複選,表示作品至少及格了。要拿下首獎與優選需要運氣,但進入到複選與決選名單,肯定可以靠努力達到。很多比賽的複選與決選評審是編輯、作家與業界專業人士。編輯也會從入圍作者中尋找約稿對象與潛在作者。業界專業人士也可能需要編劇或合作機會。有時候最發光發亮的不見得是首獎。


另外,雖然這個建議很取巧(畢竟我唸書時的專長是猜題),但如果我是參賽者,且我以得獎或入圍到決選為目標,我一定會花點時間,讀完該獎項最近五年的決選作品。一來掂掂自己斤兩,是覺得「自己寫得比他們好呢」還是「再修改幾次再說」?

重要的是,也從能歷屆得獎作品研究出規則,甚至評審偏好,再自問自己作品會落入「物以稀為貴」還是「該獎項不鼓勵」的範疇。有沒有哪個題目沒有人寫過,或早已被寫爛?從評審會議經常會看到,某些作品是A評審的首選,卻被B評審評為最低分,綜合計分後反而只得第二名。從評審會議真的會看出很多有趣的遊戲規則……

從文學獎中累積成績,也有助於出版與作品發表。直接投稿出版社:新人創作者肯定比較吃虧,因為沒有先前的成績可以參考,只能靠題目與內容直拳對決。特殊題目、尚未出版過的職人故事、小眾但讀者死忠的類型還是很有機會的。


我最推薦的方法:數線並行,找一個自己舒適的節奏,在合適的平台發表內容,累積回饋,微調方向,搜集更多素材可能性,挑出最有把握的作品投文學獎、投出版社,等待機會……最重要的是,沈住氣。

我很喜歡李笑來「將時間當成朋友」這概念,別急著想在短時間內有成績。創作是馬拉松,量產才能帶來質變。

我說的不只是寫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