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6月26日為泰皇蒲美蓬陛下和詩麗吉皇后首次訪馬行程的最後一日,依舊馬不停蹄地參訪各安排活動。
根據《星洲日報》當時的報導,上午10時正,在時任馬來亞聯邦工程與郵電部長、亦是獨立功臣的善班丹(Tun V. T. Sambanthan,1919-1979)代表政府誠邀和恭迎泰皇前往位於吉隆坡威爾德律(Weld Drive,今拉惹朱蘭道(Persiaran Raja Chulan))的舊電訊交通總局(Jabatan Telekom)大廈主持馬泰長途電話接通開幕儀式,為檳城和合艾長途電話開啓首次撥通。
通電儀式分別由時任泰國駐馬大使乃拉廊(許堤南,Thithinant Na Ranong)與合艾縣長*進行電話聯係後禮成。
早上 11時15分,泰皇伉儷隨車前往八打靈丁(Petaling Tin Ltd)位於龍溪(Dengkil)的全馬最大鐵船采錫厰進行參訪,在時任雪蘭莪州務大臣阿布峇卡(Abu Bakar Baginda)和總經理湯姆遜(D.C Thomson)的陪同下攀上鐵船參觀采礦過程和聆聽講述錫礦業事跡,全程為1小時40分鐘。
下午4時左右,泰皇伉儷抵達八打靈衛星市的智達苑佛寺,抵達時新寺廟的曠地也擠滿了前來恭候御駕和觀望的上千人潮。泰皇伉儷蒞臨佛寺時,接受30人組成的兒童歌詠隊迎接,領隊為駐馬大使許堤南女兒他儂吉(Thanomjit Na Ranong),並集體奏唱泰國國歌。
泰皇伉儷列席後,率先接見名爲茜亞(Madame Hia)的70歲女士。據報導稱,茜亞從泰國首都曼谷獨自前來該寺敬拜泰皇,隨之獻上兩萬泰銖(時值約馬幣3千令吉)的支票予建寺基金。此前,該女士已熱心捐助多家佛寺稱著,並在泰皇的提議和誠邀下決定前來馬來亞。
隨後,泰皇在群衆的見證下,為佛寺脊頂的龍頭/龍身(Chor Fah)進行主持和置頂儀式,接著泰皇伉儷進入已完成的大殿(戒堂)進行禮佛,泰皇繼而爲主持置頂禮的大理石板上簽字以示紀念,并與寺廟僧人交談。待泰皇伉儷禮佛完畢,再於大殿外為12名周日佛學班學生進行頒獎儀式後方才離寺。
泰皇所簽署的大理石板目前已安置在智達苑寺大殿的墻上,另一塊大理石板則大略解釋了建寺的事跡,如該廟創立於佛曆2501年(1958年),在首任住持龍婆維昂(Phra Kru Palad Vieng)的申請下獲得雪蘭莪州政府的慷慨捐地,並獲得馬來亞聯合邦、泰國政府以及兩國人民的捐獻,於佛曆2506年(1963年)正式竣工。當時除了大殿,建築工程亦包括學校及僧侶宿舍等,被喻爲是泰國佛教在馬來亞的最大宗教聖地。
當日晚間,泰國駐馬大使館設御宴,款待馬來亞聯合邦最高元首端姑賽布特拉(Tuanku Syed Putra)陛下伉儷和其他貴賓,宴後一同前往國家語文出版局(Dewan Bahasa dan Pustaka)大禮堂參觀“東盟文化之夜”(ASA Cultural Night)演出,為一周的官方訪問劃下句點。
次日,泰皇伉儷和隨員在馬來亞最高元首伉儷的歡送下,於早上10時45分乘搭泰航專機回國。
*注:考華、英文報道或許部分有誤,當時的合艾市長(嚴格說是鎮長)應為華裔的乃哥默(李維明)。而英報《海峽時報》(Straits Times)則指通電的合艾“州長“(Governor)Swang Luphirap,《星洲日報》報載譯名爲奴希納,譯名更接近當時的宋卡府尹Saeng Ruchirat(合艾為宋卡府轄)。此”州“可能是指合艾郡或區(一般中譯爲縣,amphoe),合艾市為合艾縣所轄,按泰國行政體制,當時仍為合艾鎮(Thesaban mueang),1995年才升格為市(thesabon nakhon)。而再從當時的《星洲日報》和《南洋商報》,合艾縣長譯作乃巴越或乃巴獲,與英報又有區別。由於翻譯產生誤差,以及無泰文資料考證,所以不敢斷定為何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