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世界民族電影節:《五月雪》、《日本人的養成》

五月雪

1969年5月13號的流血衝突,死傷人數眾說紛紜

我因為玩手遊結識一名馬來西亞華裔朋友,大概四十多歲,我覺得跟他蠻投緣的,彼此言談間有時會透露對政治的不平,但基本上感覺他對馬來西亞的認同是好的,隨後我聽說這個513事件,才意識到這是影響很深的歷史傷痕。因此本片上映時我就頗有興趣,可惜沒趕上,這次世界民族電影節得以索票,算是滿願。

馬來西亞在1960年代,第三次全國大選時,在野與執政派系對立激烈,幾大派系人馬上街遊行,另一方反遊行,逐漸失控變成流血衝突,死傷無數。本片並沒有解釋起火點如何,我的理解是跟多數衝突類似,「大家都想拯救世界,只是各持己見」,在此氣氛下只要一點不滿就可以走火。實際上誰先越界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多元民族下理解接納本就極為不易,該想的是如何避免落入此境。

「五月雪」的命名出自戲曲元代故事「六月雪」:婦人竇娥因為奸人臨官府斬首示眾,天公伯因其不平在炎熱六月降下大雪,意示513爆發的不公。

本片透過幾段觀戲的方式呈現那股災難發生時的壓力,戲院上演古時蘇丹國王的洗腳水治痲瘋病、國王吃人血而長獠牙,院外衝突發生時劇院與戲台前躲避的民眾忐忑不安地收聽廣播,幾十年後倖存者掃墓要去亂葬岡祭拜無主孤魂,令人唏噓,眼淚流乾、無語問蒼天,最後跟著主角一起嘶喊。整體而言我很滿意,當然不是為悲慘,而是透過觀賞得到的思考,讓人心中升起對既有狀態的感恩與珍惜。


日本人的養成


輕鬆的日本小學記錄片,在疫情期間,用一年級與六年級交代老師與學生的生活。

本片不僅點出日本人集體性與重視協調的文化,也呈現出其小學教育能度過疫情難關是因為深厚的養成模式。例如每幾年老師就要調任、二年生要為一年生迎新、廣播與打掃等等事務都由學生自理。種種落實的背後讓師生培訓其中深意,我想教育系統成熟的地區都能如此。片中有個學者演講,告訴大家,辦學就像一個湊齊錢幣換大彈珠的活動,除了要獲得彈珠,也要避免大家因為沒能得到彈珠而互相指責。

老師的兩難也很有意思,一名詹老師就說,他很掙扎要讓學生犯下難以忘懷的過錯記取教訓,還是要營造環境讓其堅守秩序,道出教育永恆的兩難,老師的檢討與學生為表演入選失敗的悔恨,在在顯示見微知著的道理,也是個好看的故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五月雪
4
/5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