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1|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行天旅人——土耳其遊蹤】03

「國父」大不同


在台灣政治正確引導的教育下,已不太聽到「國父」二字,因為「國」的定義影響到「父」的身分。我們談旅遊,就不講政治了!但旅遊並不是遊玩,而是深入陌生的環境觀察所見的一切,然後消化反芻,得出自己見聞的意義。跟著旅行團來到土耳其首都安卡拉,這裡不是土耳其最大的都市,但對今日土耳其共和國而言,是極有重要意義的首都。在並不光鮮亮麗又無雄偉建築的安卡拉,我們可以「看」到什麼呢?

 

一個國家的首都,基本上是富有在當下存在的政治意義,這樣定義下,旅遊還是要思想到政治層面,才能一窺風景的全貌。按照「外國人」的理解,土耳其首都應該在具有悠久歷史超大豪華橫跨歐亞洲的城市伊斯坦堡才是,但在今日土耳其肇始者穆斯塔法‧凱末爾帶領的革命團隊,在一九二三年正式宣布土耳其共和國誕生時,同時訂首都為安卡拉。據說當初定都首府安卡拉的原因,大致是因為這裡是土耳其地理位置中心,是土耳其發源民族賽爾柱帝國的首都,具歷史傳承意義;其次為有別於前身鄂圖曼帝國(從西元一二九九年存在至西元一九二二年)建都的伊斯坦堡;再者,這裡是凱末爾革命成功之地;最後,安卡拉遠離歐亞衝突前緣伊斯坦堡,製造出政治緩衝效果。

現代安卡拉街景



 

在羅馬帝國統治小亞細亞時期(約西元一世紀),在安卡拉地方設立「加拉太」行省,直屬羅馬皇帝。加拉太一詞在新約聖經成為書卷名,說明基督教使徒聖保羅曾在這一帶宣揚教義,建立教會。據說西元九世紀時,屬於保羅派基督教群體曾背叛羅馬帝國(衰微中的東羅馬基督教帝國),攻陷安卡拉並控制這大城。那這些基督徒應該是原住民加拉太人,為反抗羅馬殖民政府爭取自己獨立自由揭竿而起。安卡拉歷經你爭我奪,最終約西元十一世紀東羅馬奪回,但不證明安卡拉永遠歸屬東羅馬帝國,世界的爭奪基本上是一場空。

基督徒地下洞窟


 

西元十一世紀,突厥人一支從北亞的西伯利亞蒙古一帶,「被遷徙」到西亞兩河流域並進入加拉太省的安卡拉,建立了塞爾柱帝國。基本上,若說土耳其是何民族所建,我們可以說是突厥人;但歷史是流動演變的,無法說今日土耳其就是突厥人,因有許多周邊及外來的族群,經過融合,成為今日土耳其人。據說如果真正考證血統,純正突厥人占今日土耳其人不到百分之十五,探討一個國家民族血統常是毫無意義,包括何謂「台灣人」。(但日本除去北海道,沖繩外,說都是純「大和民族」還蠻正確,因他們的封閉文化很成功。)從賽爾柱帝國起始,繼起的鄂圖曼帝國為止,幾乎都受伊斯蘭教影響,伊斯蘭教成為「國教」並非政策,而是自然形成的文化影響。曾經盛極一時的羅馬國教基督教在此退位。但有一個人改變了整個形勢,那就是今日土耳其共和國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

土耳其國父凱末爾


 

土耳其人深以「我們國父」凱末爾為榮。凱末爾讓土耳其脫離英國、法國、希臘的侵略蠶食,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並使國家社會脫離伊斯蘭唯一宗教,讓各宗教各民族平等,經由民主(投票、議會等)制度,建立自由民主共和國。今日走在土耳其大城小鎮、大街小巷、大商場小商店,乃至個人家中,都可看到凱末爾的照片、雕像、藝術造型、Q版凱末爾……,伴隨凱末爾的,比凱末爾更多出現的,是土耳其國旗。凱末爾的辛勤革命及勵精圖治,似乎讓我們台灣人想起「我們的國父孫中山」,但今日台灣人似乎(也可能是政治正確)將「我們的國父孫中山」丟進垃圾桶了。這麼說也許不敬,但除去歷史課本及「人設」宣傳,比一比此二人的私生活,我認為「丟進垃圾桶」之說也不為過。比較一下這兩位國父,真是天壤之別!

廢墟也有國旗


 

我們參觀凱末爾紀念館,可以用台北中正紀念堂來比喻想像。這座龐大陵寢,有廣場,有迴廊,有展示間、有安靈大廳(棺木位於地下數十公尺)。與台灣近來鬧得沸沸揚揚有關的新聞——中正紀念堂衛兵交接儀式,凱末爾紀念館也有衛兵交接,且有三個地點。比較起來,凱末爾紀念館衛兵交接沒有耍槍表、踏腳表演,務實的位置移動及大聲宣誓效忠職責,讓人「安心」。這些衛兵占在室外,有適當的遮陽防雨設施,比起中正紀念堂的衛兵是辛苦不少。觀看衛兵交接的觀光客,回隨著衛兵交換地點移動,看三次,雖然不咋地,但有些令人感動。

凱末爾陵寢處


 


我問了土耳其導遊,為什麼土耳其人以自己的國家為榮,他驚訝地望著我說:「為什麼我們不以土耳其為榮?!」似乎以國家為榮是土耳其人的DNA。固然,土耳其有自身的問題,種族、經濟、社會都產生起起落落狀況,包括現任總統想恢復伊斯蘭為國教,又想把聖蘇菲亞大教堂改裝為清真寺(已塗抹教堂內聖像),但這不失土耳其正向的民主、經濟發展及社會和諧。土耳其繼承了突厥馬背民族的精神,樸質好客,辛勤工作,自強自信,在凱末爾規劃的國家藍圖下,仍是強大的賽爾柱、鄂圖曼國家,但不是「帝國」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