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六祖壇經》經典名句】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https://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70533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行由品‧第一〉

    讀懂名句

    自性本空,雖菩提樹、明鏡台亦終不可得;萬法本無實相,何處去沾染塵埃呢?

    名句故事

    這首偈可謂六祖惠能大師的「得法偈」,使他從一個在寺中做粗活的小人物,還被喚成是嶺南獦獠(南方未開化的蠻族)的文盲,一躍成為中國禪宗的第六代祖師。

    當六祖聽到神秀寫在廊上的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他便知神秀未見本性。「菩提」是無形無相的覺性,「明鏡」是不垢不染的清淨本心,人的身軀不過在世間短暫停留,看似有形有相,實是虛幻假相;亦即生命是有限度的,但具有自覺的本性則完全不受此一限制,這也正是眾生可以成佛的根據。

    人身肉體是由各種元素組成,人心苦樂亦是因外在環境而有的意念和感受,這些都是虛妄不長久的,唯有自性是真如不染、如實真常,但自性也同人的身心一樣絕不是物,所以六祖以「本來無一物」之「無」,直指神秀「時時勤拂拭」落入「有」的執念

    這場攸關中國禪宗第六代傳人的偈頌競賽,因神秀著重在掃除虛妄外相,反而讓自己陷於「有相」的泥沼六祖著重在提指人明心見性、識得本心,對外自是通達無礙


    新說名句

    明朝人吳承恩《西遊記》也出現不少充滿禪機的詩作,第八十五回有一首今人耳熟能詳的詩:「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靈山,原指印度靈鷲山,是釋迦牟尼住世時說法講道的地方,後人多引申為修行處所。全詩意在表明,靈山就在自己的心中。本心即是佛,何需不辭千里,苦苦地向外去求佛、拜佛;亦即佛法的靈驗與否,只在自己是否明心見性,真正要修的也是自己的心,除此之外,別無他物。

    清人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二回》描寫賈寶玉看戲時為了細故,惹惱了史湘雲和林黛玉,造成兩位女孩的不諒解,存心與其嘔氣。其後,賈寶玉回到房間,想到自己努力討好兩人,卻換來一身狼狽,裡外不是人,不禁大哭,提筆寫下一偈:「你證我證,心證意證。是無有證,斯可云證。無可云證,是立足證。」意思是說,你我都想從彼此身上得到感情的印證;只有到無須證驗之時,方談得上感情的徹底覺悟;到了萬境歸空,什麼都無可印證,才是真正的立足之境。此偈當夜輾轉傳到了林黛玉的手中。次日,史湘雲和林黛玉早忘了先前的芥蒂,拉著薛寶釵一同去找賈寶玉,還齊聲取笑他說:「這樣鈍愚,還參禪呢!」林黛玉甚至指出賈寶玉的偈詩,後面應該再續上兩句:「無立足境,是方乾淨。」意為連立足之境也沒有了,才算是真正的乾淨。薛寶釵一聽,直道賈寶玉的偈詩,好比當年神秀大師之偈,林黛玉再續的詩句,方是大徹大悟,與六祖所寫「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意境相同。賈寶玉原以為自己了悟禪理,不料眾女孩比其更具慧根知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