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3|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監控資本主義時代》

你是否覺得有了網路之後,一切都方便了起來?你身上的衣服是網路上買的,你的工作是藉由網路完成的,你的疑難雜症都可以在網路的幫忙下找到答案。我們憑藉自己的意志在網路上各個地方穿梭,在這個虛擬世界,我們可以做到幾乎想做的任何事。但是,我們在網路上的自由意志真的自由嗎?你相信你在網路上做的任何決定沒有受到任何干擾嗎?

「監控資本主義」是作者Shoshana Zuboff提出的一個概念,也就是將人類經驗轉化為行為數據的免費原物料。利用人類經驗(人類在網路使用的行為紀錄),除了少部分用於改善產品功能,剩下的「行為剩餘」轉而用在開發產品或預測未來市場用。

讓我們假設有個網購平台,利用人們在平台所使用的紀錄及回饋,改善平台介面或功能操作等,但顧客多出來的數據(如:消費習慣、偏好、金額)都會被平台所取得,並加以分析、判斷,預測未來顧客在購買商品的選擇,進而投放「廣告」(在網路上看到的廣告大多都是這樣的方法去預測,投放任我們以為我們想看的商品,影響消費者的判斷)。

任何能夠連上網路的電子產品,偵測心跳的電子錶、車上的人工智能,更別說現在一人一台的手機,你的一舉一動都被監控著。

你不免會想問,紀錄這些幹嘛呢?這些科技可以讓未來更方便,更何況也沒對我造成什麼影響?

目的是為了掌握人類的「未來市場」!

早期的理論,資本主義是由一雙看不見的手來操控市場,由亞當·斯密提出。人與人之間擁有「無知」,同時擁有「自由」。也就是人「不知道」未來的市場走向,但可以「自行決定」甚麼時候踏入市場。

監控資本家要如何獲得收益?最主要的就是「廣告」。利用行為剩餘來預測的「未來市場」推薦給廣告商,進而提高廣告商的投放成功率。而越多的使用者代表越多的行為剩餘,資本家就可以利用演算法持續分析。越多的資料分析,預測就會更準確,廣告商就會更願意投放廣告。

所以傳統的資本主義結構已經從:

生產者→消費者

變成

生產者(監控資本家)→消費者(廣告商)

而產品就是行為剩餘,一般社會大眾從消費者,變成生產行為剩餘的「原物料」。

-

作者直接舉出Google母公司Alphabet利用這個方式已行之有年,如何一步步爬到科技業龍頭。大家可以試想一下,google搜尋軟體是免費的,那他們要如何賺錢呢?沒錯就是廣告。只要他們能夠一直獲取使用者的行為剩餘,就能維持廣告商的青睞。另一方面,為了維持市占率,google也在上面花了大把的資金,不管是對美國政府官員的遊說來避免反托拉斯法,或是跟硬體廠商簽約把goole軟體綁定在硬體上,無疑也是下足了重本。這廂龐大的資料庫,讓他們成為無法撼動的科技巨擘。

監控資本主義真正有危險的地方就是對使用者的隱私及自由意志產生傷害。

正如前面所說,你在網路上的一舉一動都被監控著,你講話的聲音、視線停留在網站上幾秒或操作使用習慣,全都是演算法的資料庫。演算法再利用這些資料,去塑造一個虛擬的你,去預測、判斷你的下一步會是如何,進而推薦相對應的廣告給你。這樣你還會覺得你在網路上看的影片、買的東西都是你「自由意志」判斷下的決定嗎?

-

其實作者不是反對科技的運用,科技的確帶來很多的便利。但不應該去隱瞞大眾,淪為資本家為了賺錢的工具。相對的,我們應該更加重視自己的隱私及自由意志,免得變成駭客任務中「母體」把人類當成生產能量的原物料。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