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7|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想進行溫盤或申請國內碳權?先搞懂過程中的易混淆名詞(Ⅰ)

今天(2024/10/07)是國內第六次碳費審議會議,碳費審議結果出爐,碳費徵收即將步上軌道,碳交易制度未來也可能進行,然而國內的碳權(正式名稱為減量額度)如何取得?

我想在談如何取得碳權之前,比較實際的是先把取得減量額度和溫盤過程中,大家常搞混、難懂的名詞理解一番,才不會越讀越混亂。當然這些內容多數也都在iPAS淨零碳規劃管理師公版講義的考試範圍內,今天用白話的方式分享其中差異,看懂了才真的叫讀進去,才能運用自如。


第一組:先期專案、抵換專案、自願減量專案

【先期專案】
1. 全稱:溫室氣體減量先期專案
2. 時間:民國89年1月1日~104年7月1日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施行前,現已不接受新
案申請
3. 條件: (a)排放強度優於當時環保署公告的排放強度
(b)減量實績經查證
(c)環保署審查通過核發減量額度


【抵換專案】
1. 全稱:溫室氣體排放額度抵換專案
2. 時間:民國89年1月1日起~ 112年2月15日氣候變遷因應法施行前,現已不接受新案
申請
3. 條件: (a)須依認可之減量方法
(b)提出經確證之專案計畫書,向本署申請註冊
(c)減量實績經查證
(d)環保署審查通過核發減量額度


【自願減量專案】
1. 全稱: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
2. 時間:民國112年2月15日氣候變遷因應法修,同時修正抵換專案為自願減量專案,並
於民國112年10月12日公布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現行可申請
3. 條件: (a)須依認可之減量方法
(b)提出經確證之專案計畫書,向本署申請註冊(特定幾項方法學得免確證)
(c)減量實績經查證
(d)環保署審查通過核發減量額度


第二組:確證、查證

【確證】
對未來活動結果之聲明,評估其各項假設、限制及方法合理性的過程。例如針對公司提出的某專案未來減碳量,其評估計算的方式、結果等是否合理。

【查證】
對根據歷史數據與資訊作成之聲明,判定是否屬實正確並符合準則的過程。例如針對公司所出具的前一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文件進行判定。


第三組:組織邊界、報告邊界

【組織邊界】
在組織握有營運或財務控制權的範圍,或具有股權持分的活動或設施。

【報告邊界】
在組織邊界內,預計要衡量溫室氣體排放或移除的範圍,或由組織的營運、活動所導致的重大間接排放。


第四組:延噸公里、延人公里

【延噸公里】
是一種單位,意思是每一噸重的貨物運送一公里,實際計算方式是以貨物重量乘上距離,在溫盤中通常用來計算運輸時造成的排放量,此時所用的表示單位為kgCO2e/tkm

【延人公里】
是一種單位,意思是每一人行駛一公里,實際計算方式是以人數乘上距離,在溫盤中通常用來計算運輸時造成的排放量,例如員工通勤,此時所用的表示單位為kgCO2e/pKM


第五組:實質性門檻、顯著性門檻、排除門檻

【實質性門檻】
溫盤原則上當希望越準確越好,但實務上要完全準確是有困難的,也因此會容許一些誤差值,而這個誤差值的門檻就叫實質性門檻,通常訂在5%,也就是說誤差超過總量的5%,就視為具有實質差異。

【顯著性門檻】
有時候我們可能改變某項排放源的量化方法,例如冷媒可以採實際填充量或逸散率來計算,但如果因為從A計算方法改成B計算方法,會造成排放量有較大的變化,就視為有顯著影響,需要重新計算基準年排放量,而這通常是以3%為門檻。

【排除門檻】
實務上有些排放源的排放量實在非常小,但每次卻要花很大的心力蒐集資訊,這時候我們會想試著用比較簡易的方式來進行,例如直接引用該

排放源第一年或最近一年的排放量。但要使用這個方法是有門檻的,我們稱作排除門檻,通常是0.5%,也就是說單一排放源的排放量低於總排放量0.5%時,可以運用這個做法。不過使用的同時要注意,不能因為他量小就從清冊中排除,他還是要在清冊裡呈現,而且也別想投機取巧,想讓每個小排放源都用這個理由帶過,要記得使用這個方法的所有排放源加總,不能超過實質性門檻(以上面的舉例來說就是不能超過總排放量的5%)。


封面圖片來源:Freepik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永續管理師工作現場直擊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