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溝通關鍵:打破專業背景的隔閡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當開始成為企業內部的一位專職人員後,我才發現只有永續議題的知識,是完全做不了事情的。大家唸了十多年的書,或許碰過這樣的老師:研究能力翻天,論文產出量很高而且常上知名期刊,覺得選他的課可以學到很多,結果他講的你就是聽不懂,或根本聽不下去


「難道他專業知識不夠嗎,不是,是沒有與學生取得共鳴、沒接到地氣」


今天是你創業後參加的第一場聚會,與會者來自不同背景與專業,有式微的傳統餅舖老闆、頂級酒店爭相力邀的景觀設計師、紡織工廠的產線作業員、四大事務所的會計師、熱血返鄉創業的歷史學者、上市櫃公司高階主管,當中有幾位是你第一個專案希望合作的對象,你會如何引起興趣並說服對方?

 

在企業內部也是這樣的,充滿各式專業背景的部門與同事,即便是由上層指示共同參與的專案,無須挨個說服,但仍會面臨溝通上的瓶頸。業務擔心這一單拿不下來、KPI達不到,你卻只談ESG,終究是雞同鴨講;營運主管看著報表:唉呀!你看這一季管理費用高這麼多,把獲利都吃掉了真是頭痛,結果因為不理解財報基本觀念,連話都接不上,這建立連結的機會就斷了;前陣子供應商發生罷工,導致公司物料斷貨影響生產,採購單位被罵了好一頓,這時候若順著話題聊備援供應商、審核條件要不要也留意一下供應商對員工的培訓、勞基法的遵守,接了地氣,對方感受就不一樣

 

「如同行銷,打中對方痛點、找出共鳴,就能把產品賣出去」

 

懂得事情越多,越能成為橋梁協助溝通、整合資源;建立共鳴的能力越強,不只促成合作的機率高,過程也更順暢,大家都開心就更容易有下一次合作,願意試著理解而且信服你的言語,正向循環。所以,去接觸與永續無直接相關的事物吧,無論是否成為永續專職人員,這將會是你職涯中的一大助力!


最讓永續推動人員不安的,不是哪項新政策沒聽過,而是聽了太多、甚至砸大錢上課卻還是不知如何落地。 這裡將分享個人任職於橫跨多項產業之上市公司,從初期建立集團海內外永續推動架構、策略擬定、實際推動,至今隨時備戰因應各項政策的實務經驗,以及如何長保自己的職務處於高價值訣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分享從報名GARP SCR考試到正式考試的完整過程,包括報名前的準備工作、心態調整、讀書策略及應試細節,手把手提供備考經驗以及如何擬訂讀書策略。唯有瞭解自身特質才能訂定合適的讀書計劃,幫助自己達成目標。
隨著永續議題的興起,特別在疫情後,綠領職缺的需求大幅增加。根據104人力銀行的數據,2023年綠領職缺的數字比2013年成長了6.5倍,顯示永續相關工作的重要性和未來潛力。這篇文章將分析五種類型的永續職缺,從顧問業、第三方查驗機構、一般企業內的永續人員等,幫助求職者根據自身需求進行更明確的職業選擇。
企業若真心落實永續,與利害關係人的溝通互動則為首要,那到底什麼是利害關係人?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意指企業(的)社會責任。那麼企業到底要負起什麼責任?除了大家熟知的對股東負責,也就是公司需要獲利之外,更要重視E(環境)、S(社會)、G(治理),才有機會長久經營
自己要的社會自己監督!誰沒遇過幾個雷室友,室友再怎麼差不過就是一年的事,選錯、支持錯企業,那可不只是抱頭痛哭,說不定連子孫晚輩都要怨我們怎麼不為他們想想,其實選一家好的企業就和選擇朝夕相處的室友都是有訣竅的
本文分享從報名GARP SCR考試到正式考試的完整過程,包括報名前的準備工作、心態調整、讀書策略及應試細節,手把手提供備考經驗以及如何擬訂讀書策略。唯有瞭解自身特質才能訂定合適的讀書計劃,幫助自己達成目標。
隨著永續議題的興起,特別在疫情後,綠領職缺的需求大幅增加。根據104人力銀行的數據,2023年綠領職缺的數字比2013年成長了6.5倍,顯示永續相關工作的重要性和未來潛力。這篇文章將分析五種類型的永續職缺,從顧問業、第三方查驗機構、一般企業內的永續人員等,幫助求職者根據自身需求進行更明確的職業選擇。
企業若真心落實永續,與利害關係人的溝通互動則為首要,那到底什麼是利害關係人?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意指企業(的)社會責任。那麼企業到底要負起什麼責任?除了大家熟知的對股東負責,也就是公司需要獲利之外,更要重視E(環境)、S(社會)、G(治理),才有機會長久經營
自己要的社會自己監督!誰沒遇過幾個雷室友,室友再怎麼差不過就是一年的事,選錯、支持錯企業,那可不只是抱頭痛哭,說不定連子孫晚輩都要怨我們怎麼不為他們想想,其實選一家好的企業就和選擇朝夕相處的室友都是有訣竅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經驗對於專業領域的重要性,並質疑一些專家是否真的需要有相關經驗才能發言。作者以個人經驗為例,論述經驗與理論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開始工作後深深有感領域內的學海無涯,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專業工作者永遠都能夠強化自身領域能力變得更優秀,在退休或死亡之前達到屬於自己的頂峰,在大部分的領域皆是如此,鑽得越深就越能體會自己的不足,這點就跟我有稍微在練習的畫畫一樣😄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無論你是哪個領域的專業人士, 這篇文章都適合你。 通過參與特定社群, 你可以獲得外部無法輕易獲得的專屬知識。 這些知識可以幫助你在專業領域中脫穎而出。 ▋方法1 - 擁抱社群的力量 當你參與特定的社群時, 像是我長期參與的Nick Milo的Linking
Thumbnail
他們的傑出成就必然會超越各自領域具備在 “專業上” 的卓越成就。 不過, 造就專家們的氣勢卻不單是專業領域的造詣。另外一項必備的能耐是能夠清楚又有效呈現意見與想法的卓越表達能力。
Thumbnail
這次跨界溝通力的講座解答了許多我兩年前創業以來心中盤旋不去的疑惑,因為我是大學畢業後就創業,而身邊的同事大多是四十歲左右,在職場當中已有將近二十年的經驗,因此如何使他們願意聽我說話、相信我作為 CEO 的決斷,是非常大的挑戰。   在講座當中,老師對於能夠取得信任的溝通方法做了非常的細膩的拆分,
碰觸到自己不太熟悉、不夠專業的領域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經驗對於專業領域的重要性,並質疑一些專家是否真的需要有相關經驗才能發言。作者以個人經驗為例,論述經驗與理論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開始工作後深深有感領域內的學海無涯,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專業工作者永遠都能夠強化自身領域能力變得更優秀,在退休或死亡之前達到屬於自己的頂峰,在大部分的領域皆是如此,鑽得越深就越能體會自己的不足,這點就跟我有稍微在練習的畫畫一樣😄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無論你是哪個領域的專業人士, 這篇文章都適合你。 通過參與特定社群, 你可以獲得外部無法輕易獲得的專屬知識。 這些知識可以幫助你在專業領域中脫穎而出。 ▋方法1 - 擁抱社群的力量 當你參與特定的社群時, 像是我長期參與的Nick Milo的Linking
Thumbnail
他們的傑出成就必然會超越各自領域具備在 “專業上” 的卓越成就。 不過, 造就專家們的氣勢卻不單是專業領域的造詣。另外一項必備的能耐是能夠清楚又有效呈現意見與想法的卓越表達能力。
Thumbnail
這次跨界溝通力的講座解答了許多我兩年前創業以來心中盤旋不去的疑惑,因為我是大學畢業後就創業,而身邊的同事大多是四十歲左右,在職場當中已有將近二十年的經驗,因此如何使他們願意聽我說話、相信我作為 CEO 的決斷,是非常大的挑戰。   在講座當中,老師對於能夠取得信任的溝通方法做了非常的細膩的拆分,
碰觸到自己不太熟悉、不夠專業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