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8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雍・卡拉森的黑暗童話——《女孩與頭骨先生》




💀咦?又見到這本書了,

沒辦法,誰叫他是迷人的雍・卡拉森呢?

雍・卡拉森曾在動畫製作領域工作,

這培養了他對視覺敘事的敏銳度,

並讓他在創作繪本時,

擅長以最少的圖像和語言呈現豐富的情感與故事。


卡拉森在接受訪問時曾提到,

他從小就對恐怖和神秘的故事充滿好奇,

但也同時懼怕它們,

這種對恐懼的矛盾態度在書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按照慣例,先來看封面:

為什麼我用貝兒搭配這本書呢

封面的色調主要以灰黑色為主,

營造出一種陰鬱、神祕的氛圍。

這樣的色調選擇在兒童文學中並不尋常,

作者選擇這樣的配色,

突顯這本書的內容並非單純的童話,

而是充滿懸疑和黑暗的故事。


小女孩和頭骨是視覺焦點,

小女孩面無表情,手中抱著頭骨,

這個姿態顯示她並未對頭骨感到恐懼,

反而流露出一種親密或保護的感覺。

這挑戰了我們對於「頭骨」這個恐怖符號的理解,

小女孩的眼神平靜而不驚恐,

這一點也暗示了她的勇敢,

或是她對自己面對的世界有內在的接受和了解。

頭骨先生的表情並不具威脅性,

反而顯得有些中性和無害,

這樣的設計使得整個封面充滿不協調的對比感,

既有恐怖元素又有溫暖的情感聯繫。


封面背景中,

隱約可以看見一片樹林和一些模糊的建築輪廓,

這些元素傳遞出迷失和孤獨的感覺,

也與故事情節呼應——

一個逃離的小女孩在森林中遇見頭骨先生。

暗色樹影讓人聯想到隱藏的危險和未知,

但也顯示出這是一個探索和發現的過程。


💀來看看內頁:

這一頁的插圖顯示在森林中的一條小徑,

「某個晚上,在深夜時分,

當所有人都沉沉的睡著時,

歐提拉終於逃跑了!」

畫面和文字相互配合,

強化逃亡的緊迫感和神祕感。

畫面中陰暗的色調和簡單的腳印描繪出孤立、急促的氛圍,

讓讀者能感受到歐提拉內心的恐懼與不安。



這一頁歐提拉穿過雪林,

遠處隱約可見一座大房子,

房子的形象在雪景中顯得沉寂而神秘。

房屋的輪廓模糊,窗戶沒有光亮,

使得整個場景更顯詭異和不確定。

這樣的安排表現出歐提拉尋找庇護的急切,

也預示著即將到來的未知挑戰與機遇。


💀這一頁中,

歐提拉和頭骨先生的第一次見面,

(如果這是一部偶像劇,

這時候原聲帶已經開始唱歌~)

透過一扇大門上方的窗戶,

她看到了頭骨正盯著她看。

這一幕充滿張力,

給人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

頭骨的形象在傳統上象徵死亡和恐懼,

但是歐提拉並沒有驚恐的反應,而是直接面對。



這一頁,歐提拉與頭骨先生進入溫室,

他們在談論著掛在樹上的梨子。

圖中的綠色植物與橘色的光線,

營造出一種相對舒適的氛圍,

與前幾頁的陰暗色調形成對比,

顯示出故事中逐漸溫暖的情感。

女孩為頭骨先生摘梨子的情節,

暗示他們逐漸建立的信任和互助關係,

儘管環境還是有些神祕,

這一刻卻充滿了溫馨和微笑。

(甚至感受到雍・卡拉森的搞笑)


💀這一頁,

歐提拉與頭骨先生戴上面具在房子裡共舞,

插圖中的面具設計充滿想像力,

兩者的動作顯得既幽默又富有童趣。

這一場景描繪他們的互動變得更親密,

從最初的陌生逐漸演變為夥伴關係。

舞蹈象徵他們在面對未知和恐懼時的互相陪伴和理解,

透過這些充滿儀式感的互動,

可以看出他們的內心是充滿歡樂的。

(不要問我頭骨先生的心在哪裡?)

話說是不是有點《美女與野獸》的既視感?


這一頁,枯骨架推門而入,

並發出威脅性的語句:

「給——我——那——顆——頭——骨!」

此時的場景再度轉為陰鬱與恐怖,

枯骨架的要求讓我們感受到威脅的存在,

接下來⋯⋯


💛接下來就是聊聊我的感覺了,

這些內頁通過畫面與文字的緊密結合,

巧妙傳達女孩和頭骨先生在相依為命的過程。

插圖的色彩變化,從陰沉的黑灰色調,

到溫暖的橘色光線,再回到恐懼的黑暗,

這些都在視覺上鋪陳了故事情節的起伏。

而作者擅長運用光影變化來表達不同的情緒,

比如透過落日的微光或燈光的映射,

讓場景在陰森中多了一絲溫暖,

正如故事本身那種在恐懼中尋找力量的感覺。


這個故事源於民間傳說,

歐提拉逃到森林中的老房子,

與頭骨先生成為朋友⋯⋯

這種設定無疑帶有經典童話的特徵,

例如孤獨的逃亡、神祕的森林、

森林裡的老房子和神奇的生物(?)

這些都是童話中常見的元素。


🏡然而,卡拉森對傳統元素進行顛覆性的處理。

在傳統童話中,孩子在森林中遇到的小木屋,

通常是會有親切的老婆婆招待(然後被吃掉),

但在這個故事裡,迎接歐提拉的是頭骨先生。

這打破了「小木屋中隱藏溫暖」的童話傳統,

而轉向一種更具挑戰性的友誼與信任關係。

雍・卡拉森讓歐提拉成為主動者,

她選擇留下來幫助頭骨先生,

並勇敢面對夜晚來襲的恐懼,

這種強烈的主動性和獨立性是卡拉森的特別,

這份特別也顯示現代童話中對女性角色的新期待。

在書中,

作者雍・卡拉森精準掌握圖像與敘事的結合。

插圖看似簡單,但豐富的呈現情感層次。

例如,歐提拉帶著頭骨先生在房子中四處遊蕩,

頭骨先生雖然沒有明顯的表情,

但其動作表現出一種天真與無助,

讓讀者感受到他的脆弱與需要陪伴。

這些情感描繪與歐提拉的冷靜和堅定形成對比,

透過她眼神和動作的微小變化,

呈現出從陌生到逐漸信任與關心的情感轉變。


🍐此外,故事中也充滿幽默的瞬間,

例如頭骨先生吃下梨後,梨子從下顎掉落,

這樣的描寫增添了故事的輕鬆感,

使得這個看似可怕的角色顯得可愛而真實。


卡拉森的畫作在色彩運用上非常克制,

主要以灰色、黑色和棕色為主,

營造出一種陰鬱的氛圍。

那些偶爾出現的亮色,

如淡粉色或橙色,象徵著希望與溫暖,

讓整個故事在陰暗中不失光亮。

這樣的色彩運用巧妙的反應角色的情感變化,

也營造出故事的整體氛圍。


💛在這樣的視覺背景下,

歐提拉的形象顯得更加鮮明和獨特,

這樣的角色塑造呼應現代對性別角色的新期待,

也體現當代社會對女性力量的讚美。

例如,近年來在迪士尼電影中的女主角,

常被描繪成勇敢、堅強、具有主動性的角色,

與過去被動等待救援的角色形成鮮明對比,

而歐提拉正是一個這樣的現代角色。


💛例如《冰雪奇緣》中的艾莎、

《海洋奇緣》中的莫阿娜等角色,

這些角色象徵著女性力量的崛起和自主性。

就連韓劇《黑暗榮耀》中的文同垠,

也同樣展現了女性角色的自我崛起。

這些作品強調女孩們可以勇敢重拳出擊,

而不是逃到某處,等待某位男士的拯救。


從傳統童話到現代迪士尼風格,

故事情節的結構也發生了變化。

傳統童話往往帶有明確的道德教訓,

現代童話則更加多元、開放,

著重於角色的情感和成長,

這些層面在本書中也被充分體現。


💛「恐懼」是人類最基本的情緒之一,

通常源自於對未知的焦慮或威脅的感知。

在書中,頭骨先生的形象被設計為友善而溫和,

顛覆傳統上「頭骨」與死亡、恐怖的聯繫。

這是一種「去污名化」的過程,

讓讀者能以不同的角度重新審視恐懼的象徵,

進而以更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恐懼,

這點對小讀者來說尤為重要,

這樣的敘寫方式鼓勵小讀者去挑戰自己的恐懼,

從而提升心理的彈性和適應力。


💀即使「頭骨」作為死亡與恐懼的象徵,

經由雍・卡拉森的重新塑造成為友善的角色,

而歐提拉對頭骨先生的接納,

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心理投射,

她將自己的孤獨和不安投射到頭骨身上,

透過幫助頭骨找到「自我存在」的意義和力量,

有種「我可以為他人撐傘」的意味存在。


歐提拉和頭骨先生其實是相似的,

他們只想要簡單的生活,

遠離外界與任何不適的控制,

不受常規或期待的束縛。

然而,在一直以來的傳統觀念上,

孩子不應該離家出走、與陌生人交談,

甚至與陌生男子跳舞、同住,

但歐提拉是為了逃離(逃離什麼呢),

我們不知道她的過去,但可以猜測,

有什麼樣的事情可以讓一個小女孩逃到森林裡?

根據所有的童話故事,我想大家都猜得到。


💀同樣的,頭骨不應該在死亡後繼續「活著」,

或者說「存在」?畢竟頭骨聽來很嚇人。

但頭骨做到了,而且沒有傷害任何人。

這本書說的不僅僅是個童話,

更是關於逃避社會限制以及威脅、

虐待或任何造成不適的環境的故事,

而歐提拉是直面創傷的最佳代表,

她甚至伸出手保護他人。

人們有時會說他們在「逃避自己」,

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另一種選擇。

我們不必逃避自己,

而是可以直面自己、淨化自己、

摧毀恐懼,並從灰燼中勝利重生。



💀《女孩與頭骨先生》不是只給孩子的童話,

而是每個人內心力量的映照。

如歐提拉般,我們都有勇氣面對未知,

有智慧化解恐懼,有力量保護自己也幫助他人。

在這個充滿挑戰的世界裡,

我們不是等待被拯救的角色,

而是書寫自己故事的作者,

我們有權利選擇自己的道路,

一樣是逃到森林的小屋子裡,

有可能是巫婆吃掉,也有可能遇到王子,

但也可能KO敵人!


期待我們能擁抱自己的獨特,相信自己的選擇,

因為每個人都擁有獨一無二的勇氣和溫柔,

而這些都在悄悄的改變這個世界,

世界的美好不就來自於我們的願意改變嗎?


《女孩與頭骨先生》

作者|雍.卡拉森(Jon Klassen)

譯者|張淑瓊

出版|親子天下


#女孩與頭骨先生 #雍卡拉森 #張淑瓊翻譯 #JonKlassen #親子天下 #黑暗童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