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虎徹」價格為何居高不下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前言

下這個標題,實在對偉大的虎徹刀匠非常失禮,實因有藏友發出這個疑問,故有必要談談虎徹作品的價值。

新刀期日本刀匠虎徹,以其精湛的技藝與獨特的鍛刀風格,在日本刀劍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由於古今上流階級爭相收藏,相較於同期刀匠,被完整保留下的作品數量不少(虎徹大鑒刊載有長刀及脇差共3百餘把),且因其頻繁更換銘文,使得後人得以更精確地追溯其刀劍的創作時期。這種詳盡的紀錄,為我們提供了許多佐證其刀劍傳說的實證。

虎徹刀之所以備受推崇,最顯著的特徵在於對每一把刀的極致追求與執著。他所打造的刀劍,以其強韌的地鐵所產生的驚人鋒利度而著稱,與其他刀匠的作品截然不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虎徹並未採用當時流行的たたら製鋼法或加入南蠻鐵,而是回歸傳統,活用前甲冑師之經驗,選用收集而來的「古鐵」進行鍛造。據說其落款「虎徹(こてつ)=古鉄(こてつ)」正是源於這一獨特的製鋼方式。無論傳說是否屬實,虎徹無疑是一位對古法刀劍製作極為堅持的刀匠,加上他不斷與試斬專家合作進行試切,以求提升作品的刃味,最終成功打造出無與倫比的最上大業物。

2022年9月20日紐約佳士得拍賣了一把虎徹,這把附「特別保存刀劍證書」刀銘為「長曽祢興里入道虎徹」之打刀,且有著錄於「虎徹大鑑」。最後以美金239,400 USD成交(相當約745萬臺幣)自此,跟虎徹有關的『虎』濫故事(好事之徒自稱擁有名刀以蹭熱度者)更是紛紛出籠。

偽物耶?唬爛耶?

某晚輩曾向拙者轉述,他的一位朋友自稱多年前曾用了所有退休(伍?)金;加上不吃不喝省下的錢,託日本朋友代購了一把「虎徹?」,但不久又在日本賣掉它;手邊還留有相片當記念,至今仍然掏出相片觀賞沾沾自喜而念念不忘。聽完晚輩描述後,拙者微笑提幾個問題「您這位朋友對虎徹很有研究?還是家境富裕?或對日本刀劍界貢獻極大,店家讓售名刀報答?」。朋友答曰「皆非矣,本人日文也不是太懂,因彼言之鑿鑿,故至今深信不疑」。

拙者聞畢心裡OS「僅憑些許金額-跨海入手大名刀-又賣掉!?」光是過程就有些可疑。「這很明顯是被騙入手了偽虎徹?或者,又是一則蹭熱度的『虎』濫故事?」,看著晚輩羨慕不已的眼神,實不忍戳破他對朋友的崇拜。故事就繼續是個故事,手中無刀就也只是故事爾爾。

為何拙者如此篤定?請耐心讀完本篇。

真正的虎徹亦有代別之差

首先要說的是,「虎徹有兩代別」,若對虎徹無研究者,可能因代別不分而受騙。

一般而言,初代虎徹指的是「長曽弥興里」(以下稱虎徹),來自越前江州長曽弥村,原本職業是甲冑師,後來因天下太平不再戰爭,移居江戶並轉行成為刀鍛冶職人。於明曆二年(1656年)開始製刀,直到延寶五年(1677年),後來於延寶六年去世。根據他在刀上落的銘文「半百」(五十歲移住江戶)推算,他在1656年時已50歲,因此去世時應該是72歲(刀鍛冶生崖約20餘年)。晚年他在作品刀根上留下「住東叡山忍岡辺」所在銘,表明他當時曾住在現在上野公園旁「不忍池」附近。

座下弟子只有長曽弥興直、長曽弥興久和長曽弥興正等3名。其中,興正才是第二代目虎徹。他與虎徹來自同一個長曽弥村,是虎徹在甲冑師時期就收的弟子,後來成為虎徹的養子。現存二代虎徹的刀,為元祿三年所鍛打,銘文為「長曽弥虎徹興正」,二代生涯作品以「虎徹」為落款者,也非常稀少。

兩者皆被譽為「最上大業物」,關係綜整如下:

l  二代目虎徹的刀在初代虎徹去世後,才出現以「虎徹」為銘文作品。

l  初代和二代在甲冑師時代就一起活動,也共同鍛刀。

l  刀劍研究家皆云,第二代的作品評價不如初代。

因此,當刀商推薦虎徹刀時,要注意是興里還是興正,因為價格可能相差兩倍甚至三倍以上。而目前市面上興直和興久的作品幾乎沒被看過,而且此二者也未使用過虎徹這個刀匠銘。

銘文變化較多

虎徹的私領域是一個充滿謎團的人物,從甲冑師轉行成為刀鍛冶,鍛刀工藝師承何人等問題至今未解。

虎徹作品本身銘文變化較多,大概有「長曽弥興里」「長曽弥虎徹入道興里」「長曽弥興里入道乕徹」「長曽弥入道虎徹」「長曽弥虎入道」等等。這些銘文各有特色,被稱為「ハネトラ(虎字最後一劃蛇行狀向上翹之独特銘是為『跳虎』)」、「ハコトラ(『乕』為虎的簡寫,是為『角虎』)」或是「イ(ハ)オキニュウドウハコトラ(興里入道乕徹,興字的最後兩撇,刻成日文『い』或者是『ハ』)」等。銘文變化多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興里在世當時已經太有人氣,價格高漲導致偽物很多,所以採取了這種對策。由於時代是江戶初期,試斬之風氣頗盛,這些刀通常落有試刀手的裁斷銘(亦有金象嵌者),並被分類為最上大業物。以上內容在日本刀專門書籍中都有詳細記載,不再贅述。

作品質量雖些許差異還是不影響評價

虎徹作為天下名刀,並被江戶試斬專家列為最上大業物。雖然有最上大業物名號,保證絕對切味的加持,但不是所有的虎徹作品都如同期名刀匠「助廣」ㄧ般,看起來都是地鐵鍛練細緻,部分作品質量頗有差異。

偶爾會遇到一些看起來地肌略為粗雜的虎徹,甚至讓人心生懷疑---這真的是虎徹嗎?例如在刀身的靠近鎺(刀履)處會出現與地肌疲勞不同的大板目肌,這看起來粗雜的地肌,據說是虎徹的特徵之一。

另一說這是虎徹為了提升刀身切味,又要防止刀身因衝擊而自鎺處折斷,有意在添入「卸し鉄」時,將地鐵鍛鍊得粗糙一些。當然,從鑑賞的角度來看,這種特徵越少越好。除了這種大肌外,另外部分虎徹上還有一種稱為「挺金(てこがね)」的略帶黑色澄鐵出現,但這種特徵與大板目肌一樣,在鑑賞上是越少越好。

即使是這樣的刀「因為是虎徹,所以很快就賣掉了」

有一次,某關西地區刀店業者通知拙者,終於有一把虎徹的脇差入庫了!看了寄來的高清相片,確實是板目肌,地沸也有,刃文是互の目,銘文也很清晰,但總覺得如拙者前述般地肌鍛打不夠出色,也連帶覺得形狀和反り(彎度)都很普通,整體感覺沉重,應該是江戶寬文新刀的通病吧。當店家問我是否想要這把刀時,拙者笑著回答雖然被朝思暮想天下名刀虎徹的銘文吸引,但並不想要這把,再等等下次機會。業者笑著說「這可是把難得的虎徹,你眼光太高了吧!」,然後,把刀收了起來。後來,據說也是高價出掉了。

題外話,如何形象地解釋這種質量差異呢?就像人臉的差異,有些人臉看起來「呆滯」,有些人臉看起來「銳利」,這取決於眼神、皮膚的緊致度和嘴角的緊繃度,但很難用具體的語言來描述。不過,任何人看臉都能分辨出這些差異。同樣,刀看多了,也能大致分辨出質量的好壞。但這與鑑定不同,只是單純的好壞、喜好問題。比起拘泥於刀的銘文,這種感覺更重要。

在日本廣受女性玩家們喜愛的『刀劍亂舞』,將知名刀劍擬人化成所謂「刀劍男士」的角色,進行強化及改造,並以在戰鬥中打倒敵人。相同於刀劍擬人化,如果把人臉的特徵對應到日本刀上面,「眼睛=刀尖」「皮膚=地肌」「嘴角=刃紋」。身體是則是刀根,年齡無法掩蓋的脖子則是錆際(habaki蓋住的部分),目釘穴是則是手指,也是有趣的眼緣法則。

虎徹最大的問題是偽物

質量好壞是基於真品的前提,但偽物則是另一回事,需要特別注意。

跟中國骨董偽物比例一樣,古有明訓---「看到虎徹就要懷疑是偽物」,十把虎徹中,可能有十把都是偽物。這些偽造品甚至有所謂「時代」偽物,即虎徹還在世時代的偽銘刻,沒有深入研究者難以辨別。加上興里自己銘文的鏨痕較細,真的也容易偽刻。

有關偽銘問題將另以專文介紹,這裡只是讓讀者知道,對虎徹沒有研究者,基本上是不太有把握入手真品的原因。

一位在日本的刀界長輩,講過這樣的故事:

二戰結束後,有人因為愛好刀劍,據說高價買了很多把虎徹,其實是被刀劍商騙了,當這些人事業不順想賣掉手上持有的虎徹時,才發現全是偽物,最終破產而失去一切。

這些悲劇不僅是過去的事,現在網路拍賣也有很多便宜的虎徹(當然也有賣得很貴的)。這些偽物被冠以「唯一無二至寶、傳說中真正超傑作、○○家傳來,或是所謂昭和23年左右的大名登錄」標語以話術來吸引競標。建議大家如果真的想要虎徹,應該至高信賴度刀劍商處,購買附有刀保會鑑定書的刀(雖然刀保會證書也被曾偽造過!)。

虎徹真品的行情

一般而言,刀保會列為重要刀劍的虎徹,基本上價格落在二千萬日元以上,特保等級的脇差大概八百萬日元。短刀或太刀造型者,幾乎市面上沒有見過。

被鑑定為保存刀劍的虎徹非常非常少見,即使質量略差者,基本上至少會是特別保存刀劍。反過來說,購買了質量略差者,但有特別保存鑑定書之虎徹,認為還有機會被認定為重要刀劍的想法,則不太可能。一方面是因為刀保會對於重要刀劍資格審查年年趨於嚴格,其次則是沒有發現新證據或者重要的理由(如曾為新選組局長近藤勇等名士佩刀之類)的話,成為重要刀劍的機會真是渺茫。

只要是虎徹的真品必定有其保值的價值,也是等同現金,隨時可以去刀劍店變現。不含重刀及長刀(店家不太可能拿出來賣了),特別保存的虎徹脇差,質量好的大約八百萬至一千萬日元間,托佳士得拍賣之福若在權威圖錄上登載過的虎徹會以日幣百萬為單位繼續往上加,而質量稍低的約七百萬日元,價格差異不大。主要是因為即使質量稍低的虎徹,還是非常好賣的關係。


(全文完)

avatar-img
31會員
33內容數
世界上沒有其他兵器與日本刀有相同製作工序。 世界上亦可見各類以黃金和珠寶裝飾的美術刀劍,而日本刀則是因為玉鋼為材料,且未經溶解直接摺疊段打,造就出堅固,韌性且鋒利的美術品。 刀可以是殺人刀;也可以是活人劍。云「破邪顕正」,鑑賞刀匠注入靈魂所鍛打之名刀時,能去除心中的邪念使人思無邪,正是隱藏在日本刀的神祕力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腰物奉行屯所 的其他內容
前言 本篇淺談古備前刀匠最拿手的技法之一映り(映照),探討映照的意義、現象、結構、觀察方法以及相關小常識,並討論映照對古刀價值的影響。
地肌之有無,可說是日本刀與世界上其他兵器最大的相異點,也是辨別真假日本刀的參考之一。續前篇繼續討論「地肌」。 已經有很多刀劍書或網路訊息都有刊載過相關討論,本文強調手握實刀時如何觀察地肌及重點,有助於愛刀家們更準確的鑑賞和鑒別日本刀。介紹常見的地肌形容詞,也回答一些讀者所提出的問題。
日本刀地肌鍛造的過程非常精細和複雜,對於愛刀家以及任何對日本刀有興趣的人來說,值得深入研究和了解。此外,文末也包含網友的相關提問和奉行專業答覆之互動內容,十分有趣。 本篇獻給已經購買過日本刀入門書的同好,一解對地肌的疑惑。而剛接觸日本刀的同好,建議以關鍵字搜尋相關日本刀文章後再來看本篇。
本文是一篇評論中村泰三郎老師的拔刀道實用日本刀選擇方法,概述三河住藤原元久的刀匠傳承,生涯及作風,全文詳細提及中村氏訂製刀的10個心得及試斬刀避免鑑賞用的美術刀劍。 著重於實用刀長度、刀袸形狀等選擇方法。
備前刀的匂口燒製非常好且精緻,用於鑑賞更是沒問題,更贏得當時著名武將爭相收藏佩帶。例如互為好敵手的武田信玄與上杉謙信,見面就是意見相左天與地的你死我活,但兩位名將佩刀都是備前長船景光,名人加持下的名刀,保存下來的遺品自然也多了起來。無怪乎備前長船一派,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刀代名詞。
日本刃紋造型為直刃,其他則統稱為亂刃。而亂刃中又可大致分出灣刃、丁子刃、互之目亂刃。所謂的鑑刀三鐵則,由刀姿能推斷出時代、由地肌能分辨地方及刀工所屬集團或類似工、由刃紋則能確認刀匠為誰。其中,燒製刃紋是最能呈現出刀匠個性的技巧。
前言 本篇淺談古備前刀匠最拿手的技法之一映り(映照),探討映照的意義、現象、結構、觀察方法以及相關小常識,並討論映照對古刀價值的影響。
地肌之有無,可說是日本刀與世界上其他兵器最大的相異點,也是辨別真假日本刀的參考之一。續前篇繼續討論「地肌」。 已經有很多刀劍書或網路訊息都有刊載過相關討論,本文強調手握實刀時如何觀察地肌及重點,有助於愛刀家們更準確的鑑賞和鑒別日本刀。介紹常見的地肌形容詞,也回答一些讀者所提出的問題。
日本刀地肌鍛造的過程非常精細和複雜,對於愛刀家以及任何對日本刀有興趣的人來說,值得深入研究和了解。此外,文末也包含網友的相關提問和奉行專業答覆之互動內容,十分有趣。 本篇獻給已經購買過日本刀入門書的同好,一解對地肌的疑惑。而剛接觸日本刀的同好,建議以關鍵字搜尋相關日本刀文章後再來看本篇。
本文是一篇評論中村泰三郎老師的拔刀道實用日本刀選擇方法,概述三河住藤原元久的刀匠傳承,生涯及作風,全文詳細提及中村氏訂製刀的10個心得及試斬刀避免鑑賞用的美術刀劍。 著重於實用刀長度、刀袸形狀等選擇方法。
備前刀的匂口燒製非常好且精緻,用於鑑賞更是沒問題,更贏得當時著名武將爭相收藏佩帶。例如互為好敵手的武田信玄與上杉謙信,見面就是意見相左天與地的你死我活,但兩位名將佩刀都是備前長船景光,名人加持下的名刀,保存下來的遺品自然也多了起來。無怪乎備前長船一派,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刀代名詞。
日本刃紋造型為直刃,其他則統稱為亂刃。而亂刃中又可大致分出灣刃、丁子刃、互之目亂刃。所謂的鑑刀三鐵則,由刀姿能推斷出時代、由地肌能分辨地方及刀工所屬集團或類似工、由刃紋則能確認刀匠為誰。其中,燒製刃紋是最能呈現出刀匠個性的技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只可惜師兄沒有隨身攜帶籠手的習慣(誤)。
Thumbnail
古制三寸七分,也就是今日大約11公分的長度,在古龍的武俠世界裡,這正是無堅不摧的一擊必殺暗器之首,兵器譜排名第三的小李飛刀。 關於小李怎麼發射飛刀的,李尋歡隨身攜帶多少飛刀,飛刀從哪裡取得鍛造的,這些在只寫意不寫實的古龍小說裡頭是看不到的,唯一知道的是古代沒複合料鍛造或奈米技術,飛刀肯定不是用什麼
Thumbnail
  離綰深吸一口氣,來到毓秀對面三五步遠處站定,只見她反手一抓,一柄通體赤紅的九曲槍出現在掌中,這是她親自撿材、鑄造、打磨至成的兵器,離綰給它起名紅鳶,槍桿赤紅,鐫刻有墨紋飛鳥,七寸長的槍尖亦是墨一般黑,鋒銳的邊角此時在陽光下閃著利光。
Thumbnail
少時不知謙與讓,意氣風發。 鋒芒出鞘,刀留影,劍挽花。 是非對錯恩仇,不聞也不問; 善惡正邪忠奸,不辨亦不分。 入江湖,百門百派百招百式; 鎮天下,無形無意無我無敵。 寂寞、還自負,猶妄與天爭, 覆手欲收穹中日,遙不可及。 刀撼山不動,刃鋒尖背俱毀; 劍出水自流,衣髮鞋襪盡濕。
Thumbnail
「手拿著兩把西瓜刀,從南天門一直砍到蓬萊東路,來回砍了三天三夜,是血流成河啊,可我就是手起刀落手起刀落手起刀落,一眼都沒眨過」 桐人兩把刀甚是無情,了解一下。
Thumbnail
今天不聊艷情電影或是文化資財之類嚴肅的話題,今晚放輕鬆點,我來說說刀。 介紹一把被我寫於小說當中的傳奇刀具,血鯊。
Thumbnail
俗話說:「打不好就怪兵器!」 俗話說:「打不好就怪兵器!」(誤) 武器的形制構造會直接影響到使用方式。 例如日本刀的刀身較為細長,刀柄則是由目貫固定在刀身上。 如此結構,在使用上自然不能像拿鐵棒般甩動揮舞。 有時,武器形制也會跟流派風格或地區流行有關。 江戶時,津輕一帶流行
Thumbnail
只可惜師兄沒有隨身攜帶籠手的習慣(誤)。
Thumbnail
古制三寸七分,也就是今日大約11公分的長度,在古龍的武俠世界裡,這正是無堅不摧的一擊必殺暗器之首,兵器譜排名第三的小李飛刀。 關於小李怎麼發射飛刀的,李尋歡隨身攜帶多少飛刀,飛刀從哪裡取得鍛造的,這些在只寫意不寫實的古龍小說裡頭是看不到的,唯一知道的是古代沒複合料鍛造或奈米技術,飛刀肯定不是用什麼
Thumbnail
  離綰深吸一口氣,來到毓秀對面三五步遠處站定,只見她反手一抓,一柄通體赤紅的九曲槍出現在掌中,這是她親自撿材、鑄造、打磨至成的兵器,離綰給它起名紅鳶,槍桿赤紅,鐫刻有墨紋飛鳥,七寸長的槍尖亦是墨一般黑,鋒銳的邊角此時在陽光下閃著利光。
Thumbnail
少時不知謙與讓,意氣風發。 鋒芒出鞘,刀留影,劍挽花。 是非對錯恩仇,不聞也不問; 善惡正邪忠奸,不辨亦不分。 入江湖,百門百派百招百式; 鎮天下,無形無意無我無敵。 寂寞、還自負,猶妄與天爭, 覆手欲收穹中日,遙不可及。 刀撼山不動,刃鋒尖背俱毀; 劍出水自流,衣髮鞋襪盡濕。
Thumbnail
「手拿著兩把西瓜刀,從南天門一直砍到蓬萊東路,來回砍了三天三夜,是血流成河啊,可我就是手起刀落手起刀落手起刀落,一眼都沒眨過」 桐人兩把刀甚是無情,了解一下。
Thumbnail
今天不聊艷情電影或是文化資財之類嚴肅的話題,今晚放輕鬆點,我來說說刀。 介紹一把被我寫於小說當中的傳奇刀具,血鯊。
Thumbnail
俗話說:「打不好就怪兵器!」 俗話說:「打不好就怪兵器!」(誤) 武器的形制構造會直接影響到使用方式。 例如日本刀的刀身較為細長,刀柄則是由目貫固定在刀身上。 如此結構,在使用上自然不能像拿鐵棒般甩動揮舞。 有時,武器形制也會跟流派風格或地區流行有關。 江戶時,津輕一帶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