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第 11 屆 TIQFF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 】台灣酷兒短片競賽入圍作品:錯身而過,對話游離的正發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海龜少年》電影劇照/TIQFF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 提供

《海龜少年》電影劇照/TIQFF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 提供

酷兒電影是創建社會性/別文化想像的另一種空間場域,以跨越二元性的文化想像和社會實踐,作為抵抗異性戀霸權、並為其他多元的可能性發聲的管道。從九〇年代開始,臺灣電影便不乏以酷兒(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等多元性傾向與性別認同)的獨特搖曳之姿,來凝望、解構傳統父權文化,打開社會的另一種文化想像,並見證流動且多重的性/別可能。

無論是 1985 年由白先勇小說改編的電影《孽子》、1994 年蔡明亮的《愛情萬歲》,到千禧年後易智言的《藍色大門》、周美玲的《刺青》等酷兒電影,都以鏡頭的「發現」與其曖昧性,見證並凝聚了大眾視野外的「正發生」,和尋找自我/身份認同的孤獨與焦慮。這些創作在台灣一定程度地翻轉並打開了社會秩序以外的另一種樣貌,引導後代酷兒電影走入大眾視野──在這些被看見的「酷兒影像切片」裡,有非異性戀的、扭轉父權的、酷兒同志的愛慾景觀,以及欲勾勒出多元文化社會的議題,而這些視角與影像敘事,皆形成了當今的創作背景脈絡。

到了 2024 年,我們應該如何看歷經前代藝術文化薰陶的「現代酷兒電影」,又應該從中看見什麼樣的現代文化語言?以及,又有什麼樣的事,在這個更加流動、更無法被規馴的當代社會裡「正發生」?

《嗨爸》電影劇照/TIQFF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 提供

《嗨爸》電影劇照/TIQFF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 提供

今年第 11 屆酷兒影展台灣短片競賽的 6 部入圍作品,呈現了當代酷兒的文化切片,讓觀眾進入這些作品中,看待酷兒面對原生家庭、自我認同、角色轉換、愛情到婚姻的對話游離和「日常性」的生活樣貌,並從中提煉出現代創作的精神養分。

王偉帆的動畫作品《嗨爸》(HEY DAD,2023)由自身出發,將觀眾帶回了起點,看見作者/主角從身藏隱匿的山裡起身,回到生命初始的海緣,欲觸碰曾經破碎的家庭,並與之對話的狀態。這是需要鼓起勇氣,循線拼回的日常對話,但最終作者/主角和父親無話可說的空白,仍填下所有的猶豫與不安,形成恐懼的形體──原來一切仍不容易。雖然包覆並佇立在主角生命周遭的男性胴體雕像,是臻於藝術的完美,然而拆解開來細看,不過是支離破碎的自我認同,用著家庭以外的愛與慾望拼接而成。如此,當面對自身斷開的生命裂口,進與退、承接與錯過便成了選擇──願意承擔何種傷害的選擇。

家庭作為人類生命最初的形塑場域,生命許多的議題是生於此,也滅於此。關於我們如何去愛,如何去形塑思想的輪廓,如何學會碰觸──黃馨慧的《親愛的》(My Dear,2023)已然不再是將酷兒的身分與對話藏匿在渴望被認同與理解的皮囊之中,而是真切地以酷兒樣貌走入家庭,成為日常。如何以陰性的模樣成為「母親」,成為了這個家和主角家霖的課題,並由此在家庭與劇場的「表演」之間生根,也在兒子和母親之間的對話中斷裂膨脹、形變。最後隨著「母親」的死,幽幽地生出留給戲中的她/變性的她/日常的她/歷史的她一個如何抵抗、處理酷兒多重身分和家庭議題的懸問。

《親愛的》電影劇照/TIQFF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 提供

《親愛的》電影劇照/TIQFF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 提供

酷兒在現代電影中開始走向日常,他們的身影也漸漸地從個人走向家庭。多元成家擁有許多不同的面向與形式,在同婚法案通過後,現代社會正在重新賦予「家庭」二字新的意義。無論在這些同志影像中所提出的話語是曖昧或狂放,憂鬱或抵抗,都是試著將 LGBTQ+ 族群的故事從被主流異性戀歷史給邊緣化的支流中一一找回,並重新放置在平等的位置,同樣學習面對婚姻、家庭的生命課題與對話交流。

除了《親愛的》影像中家庭鬱鬱的基調,陳彥竹的《愛失禁》(To Pee or Not To Pee,2023)則以無異於異性戀的同志家庭樣貌,展開關於「愛」的敘事,探討當愛從私領域走向公眾領域時,該如何定奪愛的重量。作品調性較為輕鬆有趣,無意打造同志的「特別性」,是以伴侶間的歧異重新走向重修舊好的主軸,來討論當愛不再有性別藩籬,只是單純有愛之時,面對社群媒體和虛榮的介入,要如何搭建、拾起對話的橋樑,重新劃清外界社會與兩人世界間被模糊的界線。

「對話」的重量在同志敘事裡是無比重要,同志從歷史的背景黑幕中,走向鎂光燈下,當那些被淡化的生命史在現代時空重新擁有話語權,他們之間的碎言片語正真切地走入大眾之眼,被觀察細雕,探討其中湧動的情感力量。

《山雨欲來》電影劇照/TIQFF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 提供

《山雨欲來》電影劇照/TIQFF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 提供

莊詠翔的《山雨欲來》(J Is for Just An Afternoon Thunderstorm,2023)讓情感的游離在山群與湖水間顯像,戀人的對話在一前一後的步伐裡踩出各自平行的水窪,當彼此踩著泥濘愈往差異的源頭走去,一切愈是晦暗不清。空間的逼仄感實際上來自看似開放的山野林間,帶領觀眾探討開放式關係的特質,而其中幽微的開放/封閉感,和面對歧異的暴雨欲來時,便是應該選擇離去或是等待雨過天晴的叩問。山林湖水的意象引導出了兩人慾望的本質和差異,而這樣的差異終將通往一條無法完整歸去的單行道。

水的意象在電影中可以是慾望流動的展示和隱喻,看《山雨欲來》的伴侶 M 與神秘男子雙雙沉墜於湖水中舞蹈,那片水的領域便成為另一個伴侶無法參與的私密情慾世界;白峻瑋的《海龜少年》(Summer of Farewell, 2023)則展現了不一樣的湧動意象,電影裡的泳池成為主場景,男主角在水中對教練的凝視、觀看,讓「水」成了曖昧的流動空間。泳池也成為景框,將男孩與教練之間似乎隱隱超越友情的模糊情愫框成畫:裡頭有夏日藍色的泳池、午後的溽暑和人生的第一支菸,在他房裡一起躲的一場午後雷陣雨,和兩人肌膚相觸的每個時刻。

在教練多年後的電話裡,男孩再次被召喚回那幅屬於夏日的記憶之畫,才發現原來過了多年,一切仍會在他心頭泛起漣漪。他回首望見生命深處的一隅模糊空間,記憶對比兩人之間的若即若離,自己不確定的愛,拿捏不清的距離,和自己屬於青春期的愛慕縮影。

《五福女孩》電影劇照/TIQFF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 提供

《五福女孩》電影劇照/TIQFF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 提供

同為曖昧交錯的回望,由丁冠濠執導、屬於女性的《五福女孩》(Unofficial History of Time,2023)把兩個住在同一條街的女孩放置在一樣的起點,但兩人最終卻在各自的終點回首。憶起學生時期彼此緊扣的手、雙雙被臥房內的暖光襯出的背影相互交疊──是愛嗎?還是這是屬於我倆友誼的青春光輝?克制模糊的曖昧,讓僅屬於友誼的光被放大,直到兩人嘴唇幾乎相碰的瞬間,戛然熄滅。

或許那段無疾而終的瞬間,會在她們往後的人生持續發酵、膨脹,當人生行至某一刻時,仍會想起那次再也不能更加靠近的鼻息如濕熱的風,而髮絲輕輕落在臉上的感覺像羽毛撫著妳的臉。那段原本被時間隱蔽的生命歷史,在多年後露出了它的模樣,而她們在屬於自己的時間進程中的某刻,終將各自選擇俯首,拾起給不出去的吻,交錯的身影,和無可取代的青春紀事。「五福路」從此轉化成為那個吻的樣貌,那句「妳有喜歡的人嗎?」背後隱藏的千言萬語,和彼此永遠交錯的背影。

如果重新回到起點,閉起眼,是不是一切都還會在大雨中的「五福路」再次遇見?這樣的念想在雨中翩翩飛起,記憶潮濕了、一切似乎變得透明又模糊,在雨中湠開。朝著如霧一樣濃烈不清的深處探去,欲碰到的是從未說出口的愛,和她的容貌。

《愛失禁》電影劇照/TIQFF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 提供

《愛失禁》電影劇照/TIQFF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 提供

觀看這些作品,不難發現現代的酷兒影像已然跳脫歷史的框架,將酷兒的角色和敘事歸向「日常性」,體認屬於家庭、愛情的語言多元性和異質性。其中不乏以「對話」作為探討酷兒個體與社會間持續發生的抵抗和交流,無論是《嗨爸》沒有力氣拼上的家庭碎片,《親愛的》所面對的多重身分掙扎與困頓,或是《愛失禁》似乎真正「失禁」的婚姻愛情私我領域,皆是透過鏡頭語言展示了現代酷兒日常的私人/外在領域和樣貌。

在這個更加流動、無框限的社會裡,除了家庭與伴侶的再定義,如何認定愛與友情的邊界,和在繁複的性/別認同裡找到自己的路,也是現代人的思索與實踐,更是挑戰。從《海龜少年》和《五福女孩》裡,觀眾或許都能找到回憶中似乎永遠定格的他/她,重新思索那些早已錯過但仍在記憶裡搖擺不定的曖昧,是愛還是友誼,同時也思考起自己的愛和慾望,是否也不只獨屬於異性。

當各種形貌的戀愛再也無異,同志影像對於酷兒的想像再現,引導現代社會重新思考如何在多元的當代裡重新實踐,觀眾的「觀看」,無非是藉由這些作品與影像再次詮釋,看見酷兒創作在現代的不可忽視性與重要性。

劇照提供/TIQFF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
責任編輯/黃曦
核稿編輯/張硯拓

「第 11 屆 TIQFF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主視覺/TIQFF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 提供

「第 11 屆 TIQFF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主視覺/TIQFF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 提供

第 11 屆 TIQFF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

2024 Taiwan International Queer Film Festival

——發生中——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創作者們除了對有形主題的傳遞十分有把握,對於原始情感的傳遞也不馬虎。影視作品作為能觸及聽覺與視覺的載體,能做到將某個時空、某個情緒進而是某個悸動,傳遞到觀眾的內心,完成電影的魔法。
動畫是自由不受侷限的創作媒材,特別能呈現出創作者本身獨特的美學與視角,以上十部作品都有其獨特之處,這次臺中國際動畫影展分別將以上十部作品安排於四個競賽單元短片,每個單元都相當精彩,是不可錯過的絕佳觀影機會,相信觀者們也會在其中找到自己特別喜愛、產生共鳴的獨特作品。
本片的原文名是「宮﨑駿與蒼鷺」,雖然我們也能直白地歪讀成:這是宮﨑駿與本片第一男配角鈴木敏夫的生涯紀錄,但其實「蒼鷺」在此,象徵著創作之於宮﨑駿,是這部「還活著,就再拍一部吧」的最終作品,也是讓他腦袋打開太久,分不清現實、記憶與虛構,吸耗他的生命力,還讓他染上「死亡氣息」的技藝。
《誰偷了垃圾桶》中潛藏了諸多議題,從貪腐的社會系統、極端的貧富差距到層出不窮的性暴力,都殘酷地直指現實生活中難以消解的困境;在因時間軸跳躍產生的迷失感、以及暴力場景營造的緊繃感中,近乎神化的人物設定與荒誕的情節,挑戰了觀者內心最深處的自我──你寧願成為故事裡的誰?
人會無意識地選擇自己應該老老實實做完的人生習題。這一題,是浴室裡的另一個健美男體,正在試穿捍東贈與的性感內褲,而不及躲閃突然來訪的藍宇,在炎熱夏天還穿著他送的法蘭絨襯衫,如此地不合時宜。捍東追了出去怒喊:「你他媽的甭天真了!」電梯鏡面裡的模糊倒映,倔強叫囂的倆人,其實最軟弱。
新作的誕生意味著以當下的視角檢視過往台灣同志電影中的社運再現,以及藉由社運再現來訴說同志故事的敘事套路。《青春並不溫柔》的導演兼編劇蘇奕瑄就在訪問中表明,她要以「後同婚」和「不悲情」的「當代觀點」回應「九〇年代的女同志一片哀悽」。 本文從此片的社運再現說起,嘗試捕捉其所反映的當代女同志觀點。
創作者們除了對有形主題的傳遞十分有把握,對於原始情感的傳遞也不馬虎。影視作品作為能觸及聽覺與視覺的載體,能做到將某個時空、某個情緒進而是某個悸動,傳遞到觀眾的內心,完成電影的魔法。
動畫是自由不受侷限的創作媒材,特別能呈現出創作者本身獨特的美學與視角,以上十部作品都有其獨特之處,這次臺中國際動畫影展分別將以上十部作品安排於四個競賽單元短片,每個單元都相當精彩,是不可錯過的絕佳觀影機會,相信觀者們也會在其中找到自己特別喜愛、產生共鳴的獨特作品。
本片的原文名是「宮﨑駿與蒼鷺」,雖然我們也能直白地歪讀成:這是宮﨑駿與本片第一男配角鈴木敏夫的生涯紀錄,但其實「蒼鷺」在此,象徵著創作之於宮﨑駿,是這部「還活著,就再拍一部吧」的最終作品,也是讓他腦袋打開太久,分不清現實、記憶與虛構,吸耗他的生命力,還讓他染上「死亡氣息」的技藝。
《誰偷了垃圾桶》中潛藏了諸多議題,從貪腐的社會系統、極端的貧富差距到層出不窮的性暴力,都殘酷地直指現實生活中難以消解的困境;在因時間軸跳躍產生的迷失感、以及暴力場景營造的緊繃感中,近乎神化的人物設定與荒誕的情節,挑戰了觀者內心最深處的自我──你寧願成為故事裡的誰?
人會無意識地選擇自己應該老老實實做完的人生習題。這一題,是浴室裡的另一個健美男體,正在試穿捍東贈與的性感內褲,而不及躲閃突然來訪的藍宇,在炎熱夏天還穿著他送的法蘭絨襯衫,如此地不合時宜。捍東追了出去怒喊:「你他媽的甭天真了!」電梯鏡面裡的模糊倒映,倔強叫囂的倆人,其實最軟弱。
新作的誕生意味著以當下的視角檢視過往台灣同志電影中的社運再現,以及藉由社運再現來訴說同志故事的敘事套路。《青春並不溫柔》的導演兼編劇蘇奕瑄就在訪問中表明,她要以「後同婚」和「不悲情」的「當代觀點」回應「九〇年代的女同志一片哀悽」。 本文從此片的社運再現說起,嘗試捕捉其所反映的當代女同志觀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與相愛的人攜手步入婚姻,擁有屬於彼此的孩子,看似是人生理所當然的戲譜。然而,對於兩個相愛的女人、或兩個相慕的男人來說,這份「理所當然」竟是一種奢侈——一種需要耗費很多力氣,卻仍可能難以觸及的人生藍圖。為了更加了解同志家庭與人工生殖的現狀,我們聯繫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的志工進行訪談。
Thumbnail
2019年5月17日《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又稱同婚專法)三讀通過,5月24日正式施行,婚姻平權終於露出了曙光。作為亞洲第一,台灣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但仍有未盡完善之處:專法將同性結婚之收養限於繼親收養,共同收養被排除於規定外。
Thumbnail
《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上路後,台灣成為了亞洲首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然而,同性伴侶的許多權利仍未受到充分的保障。近年來,立法院陸續修法,讓同性配偶得共同收養無血緣之子女;內政部也透過函釋,開放了跨國同婚,讓婚姻平權跨出一大步。
Thumbnail
為了更了解台灣跨國(境)婚姻媒合(以下稱跨國婚姻媒合)從事者的從事契機、婚姻媒合程序與其他延伸議題現況,本小組邀請到社團法人桃園市亞洲婚姻協會總幹事郭明宗先生,以及社團法人台灣月老婚姻協會理事長鄭又榕先生分享從業經歷。
Thumbnail
台灣與東南亞等國間跨國婚姻的發展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60年代,少數在台的東南亞華僑透過介紹印尼、非律賓等國的婦女給部分退伍老兵或偏遠農村青年,解決他們當時的擇偶困境(夏曉鵑,1997)。在台灣產業結構的變動與婚姻媒合團體的推波助瀾之下,台灣與東南亞間的跨國婚姻在1990年代發展至巔峰。
Thumbnail
近年來,性別議題逐漸在臺灣各地發酵,除了中央政府推動性別主流化,更有許多民間團體紛紛投入性別相關議題,與更加基進的行動與論述。2017年,臺灣成為第一個同志婚姻合法的亞洲國家,也為臺灣的性別運動立下重要里程碑。在這條路上,新竹市政府也不遺餘力,努力朝性別友善城市的願景前進,除了加入開放
Thumbnail
結婚生小孩這個議題似乎頗火,簡略分析一下,婚後組成小家庭在現代社會似乎並不特別具備競爭優勢,單身或者男女朋友甚至同居交往反而少了很多麻煩。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家庭價值觀日薄西山,婚姻也不再是性行為的前提,同居更逐漸取代婚姻,不但受法律保護並為社會所接受。 在台灣,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結
Thumbnail
台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隨著時代演變,是有些變化的。 我記得幾年前同性婚姻請願議題曾讓社會輿論沸揚,我也激動不已。但課堂單純,不便談論個人主見,尤其是這種敏感議題。 但或許腦波所想,在宇宙間還是有機會量子感應?! 某天課堂,小B竟恰巧提問:「老師,你對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 」 菜b導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與相愛的人攜手步入婚姻,擁有屬於彼此的孩子,看似是人生理所當然的戲譜。然而,對於兩個相愛的女人、或兩個相慕的男人來說,這份「理所當然」竟是一種奢侈——一種需要耗費很多力氣,卻仍可能難以觸及的人生藍圖。為了更加了解同志家庭與人工生殖的現狀,我們聯繫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的志工進行訪談。
Thumbnail
2019年5月17日《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又稱同婚專法)三讀通過,5月24日正式施行,婚姻平權終於露出了曙光。作為亞洲第一,台灣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但仍有未盡完善之處:專法將同性結婚之收養限於繼親收養,共同收養被排除於規定外。
Thumbnail
《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上路後,台灣成為了亞洲首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然而,同性伴侶的許多權利仍未受到充分的保障。近年來,立法院陸續修法,讓同性配偶得共同收養無血緣之子女;內政部也透過函釋,開放了跨國同婚,讓婚姻平權跨出一大步。
Thumbnail
為了更了解台灣跨國(境)婚姻媒合(以下稱跨國婚姻媒合)從事者的從事契機、婚姻媒合程序與其他延伸議題現況,本小組邀請到社團法人桃園市亞洲婚姻協會總幹事郭明宗先生,以及社團法人台灣月老婚姻協會理事長鄭又榕先生分享從業經歷。
Thumbnail
台灣與東南亞等國間跨國婚姻的發展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60年代,少數在台的東南亞華僑透過介紹印尼、非律賓等國的婦女給部分退伍老兵或偏遠農村青年,解決他們當時的擇偶困境(夏曉鵑,1997)。在台灣產業結構的變動與婚姻媒合團體的推波助瀾之下,台灣與東南亞間的跨國婚姻在1990年代發展至巔峰。
Thumbnail
近年來,性別議題逐漸在臺灣各地發酵,除了中央政府推動性別主流化,更有許多民間團體紛紛投入性別相關議題,與更加基進的行動與論述。2017年,臺灣成為第一個同志婚姻合法的亞洲國家,也為臺灣的性別運動立下重要里程碑。在這條路上,新竹市政府也不遺餘力,努力朝性別友善城市的願景前進,除了加入開放
Thumbnail
結婚生小孩這個議題似乎頗火,簡略分析一下,婚後組成小家庭在現代社會似乎並不特別具備競爭優勢,單身或者男女朋友甚至同居交往反而少了很多麻煩。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家庭價值觀日薄西山,婚姻也不再是性行為的前提,同居更逐漸取代婚姻,不但受法律保護並為社會所接受。 在台灣,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結
Thumbnail
台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隨著時代演變,是有些變化的。 我記得幾年前同性婚姻請願議題曾讓社會輿論沸揚,我也激動不已。但課堂單純,不便談論個人主見,尤其是這種敏感議題。 但或許腦波所想,在宇宙間還是有機會量子感應?! 某天課堂,小B竟恰巧提問:「老師,你對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 」 菜b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