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交易員,我們很清楚金融市場在大部分的時候,並不遵從經濟學理論和規律。金融市場中的資產價格和股票價格,更遵循所謂的”動物精神”。因為金融市場的本質在於博弈,在於大魚吃小魚。
我們需要理解何為”動物精神”,這往往是我們交易員理解不理性的市場行情和波動的底層邏輯,資產價格本身已經反映了一切的有效因子。
Animal spirit 意即”動物精神”是經濟學中的一個術語,源自於拉丁語:spiritus animalis,其中的animalis,意指與心智相關的,或有活力的,為動物與人類基本的生命力量與精神力量。
這個字最早源自古希臘蓋倫的醫學著作,蓋倫認為人體有三種基本元氣:源自心臟的生命元氣(拉丁語:spiritus vitalis),源自肝臟的天然元氣(拉丁語:spiritus naturalis),以及源自大腦的靈魂元氣(拉丁文:spiritus animalis)。
動物精神這個詞彙最早由著名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提出,用來描述在經濟決策中人類非理性行為和心理因素的作用。凱因斯認為,除了理性分析,投資人和企業家在經濟活動中的情緒、信心、恐懼、貪婪等心理因素同樣會影響市場和經濟的走勢。這些情緒的波動往往導致市場的過度反應,例如市場泡沫或恐慌拋售。
在華爾街語境中,”動物精神”指的是投資者情緒和市場心理的力量。這種情緒可能會推動市場的非理性繁榮或恐慌性拋售,往往與基本面因素不一致。
例如,在多頭市場中,投資者的”動物精神”可能表現為過度樂觀和盲目追高,而在熊市中則可能表現為過度悲觀和恐慌拋售。這些情緒波動和投資行為常常導致市場的高波動性。
簡單來說,”動物精神”在華爾街代表的是投資者情緒對市場行情的推動作用,而這種情緒並不總是基於理性分析。
因此,理論派的經濟學家所不能理解的是,所謂的市場有效理論(EMH)或理性人假設永遠無法反映真實的市場,本質來說,這些理論無法反映出人性。人性才是驅動市場的底色。
1)每個個體都會在市場中下注,而下注本身就包含了偏見和觀點(skewness),而觀點和偏見導致了標的本身的波動率和賠率。
2) 絕大部分的參與者是個體,而非金融機構/量化交易基金。個體不會做出完全理性/基於投資邏輯的判斷。極端行情(gamma squeeze/或game stop這種基於群體狂熱的尾部事件),可以在極短的時間裡支配市場甚至改變市場的結構。
3)市場中的馬太效應和大數定理(強者恆強,強者更強)。這個年代有mutual funds(公募基金/共有基金)以及被動投資的ETF累產品(ETP),這意味著股票標的中的馬太效應被放大(有etf持倉的擁擠不堪,沒有etf持倉的缺乏流動性)。
4)金融市場自我強化的脆弱性。這兩年SVB一類的銀行擠兌事件/高通膨等客觀反映了金融市場內部的脆弱性,投資者對於高通膨的恐懼導致債券等固定收益產品產生虧損,進而使得投資者出於恐懼中將資產從矽谷銀行中抽出,加劇了銀行本身的破產連鎖效應。
動物精神往往是非理性群體行為的導火線。
這也使得金融市場中的定價不均衡亦不理性。卓越的交易者會發現alpha的終極來源是這些非理性行為所導致的價差/錯誤定價(過低或過高),動物精神往往是支配這些非理性波動率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