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中有一個有趣的名言「人性讓股市歷史不斷重演」。科技不斷的進步,人性總是如此。經濟學會有那麼多學派,是因為都是以人的行為都是出於理性的前提來提出。但其實人產生的很多行為都是基於各種複雜的原因而產生,這時經濟學就跟心理學結合,變成行為經濟學。
我在看這本書 《誰說人是理性的》,越看越有趣,人性真的非常好玩,為什麼買東西時總會被「限量」、「最後一件」、「每一送一」這樣的用詞吸引呢? 我們在生活中,還會遇到怎樣的狀況,而影響我們的決定。
誘餌效應就是利用人們愛比較的心理。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比較能力幫助我們在群體中找到最好的資源和配偶,並確保自己的生存。比較能幫助我們辨別優勢與劣勢,適應環境,從而增加生存機會。有個笑話說,你想讓自己成為白美人,不用努力美白、防曬,找個比較黑的朋友就好了。
當你想買一個東西時,你有沒有想過你會被什麼因素影響?是價格、品牌、顏色還是他人推薦? 還是其實被商家偷偷放上的誘餌影響最後的決定呢?
⟪紐約時報⟫有一篇關於餐廳訂價的報導,餐廳菜單上的高價菜,即使沒有人會點,還是會把這個項目放上去,為什麼呢? 雖然人們不會點最貴的餐點,卻會點次高價的菜。所以高單價的菜單是一個誘餌,誘使顧客點次貴的菜,並用這個技巧,提高利潤。
錨定效應不只用在我上一篇閱讀心得《你的溝通必須更有心機》裡把錨定效應用在價格上,還可以用在品牌形象。
星巴克創立時,為了與其他咖啡店有所區別,用的策略不是在價格上,而是氣氛,把星巴克刻意打造成像歐洲的咖啡店,並利用高級的咖啡豆,加上幫食物取個高級的名稱。給顧客與以往咖啡店感受不到的體驗,錨定在人們的心理 : 雖然是咖啡店,卻不是平常的咖啡店,拿個星巴克的杯子就是時尚。
免費會導致我們做出不明智的決策。本來打算買一雙腳跟加厚的襪子,到商店就發現一款普通的襪子在買一送一,這時你會選擇買原本腳跟加厚襪子還是買一送一的襪子?
因為人們有害怕損失的心理,就算那個免費的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物品,但就是因為免費的附加,讓這項產品大大提升價值,免費就是如此地讓人心動。
現在網購方便,有時會為了達到「免運」門檻,就多花錢買一些不必要的東西。為什麼人們會對免費、優惠,那麼沒有抵抗力呢?
但是消費者習慣這樣的策略,遇到沒有免運費門檻的店家,就會出現猶豫期,停下來思考真的要這樣東西嗎
美國亞馬遜的免運費策略確實達到人們購買力大增的效果,而法國亞馬遜是用提供運費折扣的策略,效果卻沒有比較好,雖然兩者間的折扣價格是一樣的,而法國亞馬遜後來也改成免運費策略,效果顯示法國也跟其他國家一樣銷量大增。
人們在做決定時,往往會受到感覺、環境、比較、情緒...等,非理性的影響。這本書讓我了解到為什麼人會在某些情況下做出看似不理性的選擇,這些背後的因素,包括害怕錯過、損失厭惡影響。
我想這也是這本書帶給你的一個重要啟示: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心理學,可以幫助你在未來做出更清醒的決定。
當下次看到「限量」或「免運」,停下來想一想,這是一個精心設計的心理誘導嗎?還是你真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