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1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冠狀動脈穿孔:介入性心臟病學的挑戰

冠狀動脈穿孔:介入性心臟病學的挑戰

🔴 前言

介入性心臟病學手術雖然能有效治療心臟疾病,但也存在著風險。本文將重點討論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PCI) 可能引發的嚴重併發症:冠狀動脈穿孔,並提供應對策略。

🔵 案例分享與經驗教訓

  • 一位81歲女性患者,在進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時,發生了冠狀動脈穿孔,情況危急。
  • 醫療團隊緊急進行心包穿刺術,並置入覆膜支架,最終成功挽救患者生命。
  • 然而,並非所有穿孔都能及時處理。曾有案例因穿孔位置過高,外科手術無法介入而導致無法挽回的結果。
  • 經驗教訓:
    • 術前熟悉器械位置及團隊成員,以便在緊急情況下快速反應。
    • 保持冷靜,制定應對步驟,穩定患者病情是首要任務。
    • 了解不同類型穿孔的處理方法,必要時尋求其他專科團隊協助。
    • 在面對複雜案例時,應事先模擬各種情況及應對措施,避免在緊急情況下慌亂失措。

🟢 冠狀動脈穿孔:定義、發生率和死亡率

  • 冠狀動脈穿孔是指在介入治療過程中,導絲、球囊或其他器械造成冠狀動脈壁破裂的情況。
  • 發生率約為每500例PCI手術中出現1例三級冠狀動脈穿孔。
  • 院內死亡率高達20%,長期死亡率也相當可觀。

🟡 穿孔類型與處理方法

  • 根據Ellis分類法,冠狀動脈穿孔分為三種類型,其中以三型穿孔最為嚴重,需緊急處理。
  • 處理方法包括:球囊填塞、心包穿刺術、覆膜支架置入、栓塞術、凝血酶注射等。
  • 選擇何種方法取決於穿孔類型、位置、大小等因素,需由經驗豐富的介入心臟病專家進行判斷。

🔴 導絲斷裂與纏繞

  • 導絲斷裂和纏繞是另一種常見的介入治療併發症,發生率約為1/500至1/200。
  • 導絲斷裂可能由過度旋轉、強力拉扯、導絲扭結等因素造成。
  • 導絲纏繞則可能與強力拉扯、導絲成環、嚴重鈣化、導絲相互纏繞等因素有關。
  • 預防措施:
    • 操作導絲時應小心謹慎,避免強力拉扯或旋轉。
    • 若發現導絲受損,應及時更換。
    • 使用旋磨器械時,應特別注意導絲的狀態。

🔵 空氣栓塞

  • 空氣栓塞是指空氣進入冠狀動脈,造成血管阻塞,可能導致心律失常甚至心室顫動。
  • 預防措施:
    • 注射造影劑時,應仔細檢查注射器和管道,確保沒有空氣殘留。
    • 操作導管和導絲時,應避免快速拉扯,以免產生負壓吸入空氣。

🟢 結論

  • 冠狀動脈穿孔是介入性心臟病學手術中可能發生的嚴重併發症,需要醫療團隊高度警惕。
  • 透過熟悉器械、了解處理方法、制定應急預案,才能有效降低併發症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 持續學習、精進技術,才能保障患者安全,並將介入性心臟病學發展推向更高的境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